mysql innerdb 索引,MySQL系列-InnoDB索引优化AHI、Change buffer
MySQL系列-InnoDB索引優化AHI、Change buffer
運維少年 運維少年
系列文章說明
MySQL系列文章包含了軟件安裝、具體使用、備份恢復等內容,主要用于記錄個人的學習筆記,主要使用的MySQL版本為5.7.28,服務器系統版本為CentOS 7.5。本章節內容為InnoDB索引優化AHI、Change buffer介紹。
索引優化算法-AHI
AHI(Adaptive Hash index - 自適應哈希索引)是MySQL索引的自優化算法之一,其主要的作用是將熱索引的內存地址生成hash表,保存在內存中,當SQL語句調用到該索引時,可以直接找到該頁(不需要從根節點-->枝節點-->葉節點)。
AHI 在實現上就是一個哈希表:從某個檢索條件到某個數據頁的哈希表,仿佛并不復雜,但其中的關竅在于哈希表不能太大(哈希表維護本身就有成本,哈希表太大則成本會高于收益),又不能太小(太小則緩存命中率太低)。
①AHI 是為某個索引樹建立的(當該索引樹層數過多時,AHI 才能發揮效用)。
②如果某索引只被使用一兩次,就為之建立 AHI,會導致 AHI 太多,維護成本高于收益。
條件一:熱索引
AHI不會為所有的索引生成hash表,如果所有的索引都生成hash表,維護的成本過高。當索引被查詢的次數超過一定閾值時,才有可能建立hash值。
條件二:熱索引的熱條件
AHI也不會為一個索引的所有數據建立hash值,當被查詢的條件數據出現次數達到一定閾值時,才會建立hash值。
AHI查找過程:
索引優化-change buffer
一般來說,我們更新、刪除、添加一條記錄的時候,首先會去buffer pool 尋找這條數據,假如該數據存在,那么直接更新在內存中的紀錄(合適的時候會回刷)。但是要是buffer pool 不存在呢 ?MySQL 為了避免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去磁盤上加載數據,于是就設計了 change buffer , 通俗地說就是先將對記錄的更改操作暫時紀錄在 change buffer ,待合適的時候再進行回刷回磁盤,提高更新操作的性能。
Change buffer的主要目的是將對二級索引(輔助索引)的數據操作緩存下來,以此減少二級索引的隨機IO,并達到操作合并的效果。所以以上說的記錄,指的是二級索引(輔助索引)。
change buffer 位于 buffer pool中,默認最多能使用1/4的buffer pool空間,實際上,change buffer是系統表空間的一部分,當數據庫服務器關閉時,索引更改將存儲在其中。
當有位于change buffer 中的數據被加載到buffer pool中時,change buffer會做一個merge(合并)操作。
當buffer pool中有需要修改、刪除的輔助索引值時,會直接在內存中修改,后續會批量寫入磁盤。
默認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下命令查看那些操作插入change
buffer:
select @@innodb_change_buffering;
all
默認值:緩沖區插入,刪除標記操作和清除。
none
不要緩沖任何操作。
inserts
緩沖區插入操作。
deletes
緩沖區刪除標記操作。
changes
緩沖插入和刪除標記操作。
purges
緩沖在后臺發生的物理刪除操作。
通過以下命令可以查看change buffer 能使用到buffer pool的大小,默認是25,即1/4
select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
THE EN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mysql innerdb 索引,MySQL系列-InnoDB索引优化AHI、Change buffer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柔性防水套管A型和B型的区别
- 下一篇: android 2d 字体描边,关于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