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課程設置
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
隨著職業教育不斷深入和計算機專業的大量學生畢業進入社會,逐漸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雖然每年高職院校為社會提供大量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但是現實情況是符合社會需求的計算機應用方面的技術應用性人才仍然短缺。這一現象表明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脫節,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面臨巨大的挑戰。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專業課程設置越來越不適合社會需要。傳統的課堂體系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必要的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訓練,教學效果不理想。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進行—定的優化與整合,本文就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課程設置應向寬基礎、活模塊方向轉變
寬基礎的思想首先產生于辦學實踐的信息反饋。我國的職業教育剛剛起步時,由于當時職業人才緊缺,于是一些培養目標比較單一的專業興起很快,但辦過一兩屆之后就山現了供過于求、無法就業的現象。實踐證明,學生的知識面不寬,畢業后就業門路就會受到限制,這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隨著科技進步的思想及企業生產組織形成的現代化,職業綜合化已是大勢所趨,故產生了與專業覆蓋面擴寬相適應的課程設置,專業基礎知識面加寬產生了所謂群集課程設置方案。其次,來源于現代社會意識的強化,認識到作為現代就職人員,除傳統的政治、語文、數學、體育等基礎知識之外,還應具有各行各業通用的基礎知識,如能源、安全、法律、質量、信息、職業道德、外語、微機等等。另外,實踐顯示人的品格與教養相關,缺乏教養,職業道德教育就會流于形式。因而,學校需要通過各種途徑,開設多種潛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礎素質的課程,如禮儀、書法、美術、文藝、演講等等。總之,目的是讓學生獲得較寬厚的基礎素質,以利于培養綜合能力,而在課程編排上,則劃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個知識模塊,模塊之間能相對和互相組合。
二、課程設置應與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現實就業狀況緊密聯系
職業教育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80%以上)從事計算機銷售與技術支持、數據錄入、辦公文秘等崗位的工作。在計算機應用與軟件人才鏈中處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網維護與管理、多媒體制作、網站管理與維護、軟件編程等崗位上工作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相對較少,而實際上這些崗位非常需要職業院校畢業生,在這些崗位上職業學校畢業生具有很大的發揮作用的空間。
因此,在進行課程的設置時,應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顧小的,課程的設置上盡量多地向就業面大的方面靠擾;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教育學生不要眼高手低,覺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記,事情都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雖然是大眾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比人更勝一籌,就業機會肯定就會增加一分。要讓學生平時多練,能做到所謂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三、以學生將來從事工作中出現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設置
典型工作任務具有以下特征:具有結構完整的工作過程(計劃、實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檢查評價);能呈現出該職業的典型的工作內容和形式;在整個企業的工作(或經營)大環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義;完成任務的方式和結果有較大的開放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美杜莎(Medusa)
- 下一篇: webstorm最新版激活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