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之言 | 谈“网络安全终身教育”
5.12"圓桌派”論壇精華集錦
“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是個龐大的課題,通通整理了5月12日在浙江省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論壇上政產學研用各界人士的精華發言。這次論壇是對“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一次橫向和縱向的深刻探討,可以說開啟了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事業的全新篇章。
壹 ——專家學者談網安
浙江大學資深教授/杭州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會長【張森】
人才培養靠興趣、發掘鬼才是奇招。
安全是一個終身考慮的問題,終身教育體現了網絡安全的特性。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網絡安全問題需要考慮新的方式、新的方法來解決?,F在網絡安全人口缺口150萬,如果按照“增設一個專業,開設幾十門課,畢業去企業工作”這樣的培養模式,是很難培養出能解決真正問題的網絡安全人才的。我們需要用心發現和培養‘奇才’、‘鬼才’,他們學習成績不一定是很優秀,知識面也不一定很廣,但是對計算機熱愛甚至癡迷,往往這樣人能真正解決問題。
張森教授“培養奇才”的觀點紛紛得到了360、銳捷、信網真等企業代表的認同。360企業安全黔閔浙大區總經理夏偉對此表示,360體系內就有不少這樣的“奇才”,某一級部門的負責人是北大考古博士,被稱為中國最美女黑客是一名護士,互聯網少年精英年僅12歲。在夏偉看來,當今網絡安全變化之快,知識迭代速度之快,網絡安全方面的人才培養必然需要興趣來支撐。
據浙江科技學院信息學院副院長馬偉鋒介紹,他們已在嘗試“特色班”的模式,打破專業限制、打通學分制度,面向全校發掘網絡安全的“奇才”。
浙江工業大學資深教授/杭州市計算機學會顧問【蔡家楣】
網絡安全是個生態系統。
“網絡安全”好比“人的健康”,這是一個生態系統。人要健康需要具備幾個條件:良好的醫療條件、自身基因健康,以及個人的健康意識和衛生習慣。對應“網絡安全”,也需要類似的條件,技術防范措施、自身網絡安全的基礎建設,以及個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素養。網絡安全的教育是終身的,教育者本身的學習也是終身的。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的門檻高,教育研究者要有好的學科基礎,也要不斷學習。此外,網絡安全的教育與普通學科教育不同,應該不斷往下沉,從高校下沉至中小學、甚至幼兒園。
省基礎教研室信息技術課程主任研究員【魏雄鷹】
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受到重視,但尚未成體系。
我們目前還是沒有可供參考的先例,至少我們浙江省是沒有的。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先建一個關于網絡安全這方面的實驗室,然后看看是不是可以大面積推廣開來。因為從目前中小學學生這方面的教育來看,網絡安全我們在很多場合都有涉及,比如說在我們的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上,我們有這方面的內容,比如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上也有涉及,但是它沒能形成一個體系,學生了解到的也只是一些常識,但我覺得對于我們網絡安全專業教育這一塊來說僅僅知道常識是不夠的。
那么對中小學的學生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教育究竟應該如何開展,讓學生了解到什么樣的程度,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我們注意到,現在的小孩都是我們的數字原住民,這些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到網絡安全有關的知識,那么究竟如何讓他們比較系統化的有體系的學到學好,以及我們的基礎教育送上去之后如何跟高校銜接,甚至說我們想建網絡安全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在初中、高中、大學有什么樣的區別等這些問題需要大家一起來探討。
省團校副校長/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主任【陳敬】
網絡安全教育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對家長的教育同樣不能疏忽。
我還觀察到現在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可能孩子的網絡安全意識要超過成年人。因此網絡安全教育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對家長的教育也同樣不容疏忽。很多時候父母的網絡安全意識甚至沒有孩子強,比如登QQ,小孩輸登入密碼旁邊有人還會用手遮擋下,大人很多一般會設置自動登入。再比如說我有加入一個群,里面大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是這個群經常發的消息都是無法核實的,多是一些謠言。我前段時間教會了我媽使用微信,現在我發現這個事有些麻煩。她每天發給我大量的東西大概有99%是假信息,我要經常花時間去跟她解釋。這一系列都是涉及到我們的網絡安全方面。
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資源管理處處長【齊同軍】
網安終身教育,我們要想明白四點:教誰、誰教、教什么、怎么教。
不同的教育對象,需要不同形式的教材和教學方式,所以要從教育對象出發,因材施教。此外,在師資方面,也可以探索打造一個網絡的共享、協同、開放的網絡安全終身教育平臺,政府、高校、企業等都可以參與進來。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教學資源建設處處長【虞江鋒】
我們已經在嘗試做一些這樣的工作,后續希望能做更多。
的確,網絡安全覆蓋面之廣,影響之深,需要一個全新升級的生態圈。我們將以身作則,借助學校多媒體教學經驗和優勢,整合各界資源,面向不同的年齡結構,傳播網絡安全知識。
貳——企業代表共獻策
網絡安全通創始人【鄭毓波】
網絡安全通是國內唯一聚焦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全過程的專業在線學堂服務平臺。我們在做的是一個垂直于網絡安全學習的平臺,專注于網絡安全教育的媒體平臺。團隊都是由頂尖網絡安全專家、資深IT教育行家、志向遠大的小白帽等專業人士組成,我們團隊中就有一些張教授所提到的“鬼才”、“偏才”。
平臺的課程也是針對不同成長階段不同需要的人群進行嚴格的劃分,分為六大類,有超過300門課程、超過3000個課時。里面有提高老百姓安全意識,教老百姓如何防詐騙的一些科普常識類課程;有針對網絡安全進階的基礎性課程;有向從事相關職業的人提供培訓的課程;有黑客們相互切磋頂尖技術、分享的課程;還有提供一些行業考證的培訓等等。我們一直致力于做一個貫穿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全過程的專業學習平臺。
我們在此之前還推出了面向青少年網絡安全意識培養的創新實驗平臺解決方案——SeMaFi安全魔方。我們通過沉浸式的安全攻防體驗,促使青少年主動地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從而激發對網絡安全技術的學習興趣。以及SeBaFi安全沙場,通過比賽式的安全攻防演練,可使大專院校師生快速掌握網絡攻防技術。
目前,我們自己也會拍一些科普的微課,來提高全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出版一些網絡安全相關的圖書,包括面向網絡安全專業人才的,也有面向高中入門的圖書。最近網絡安全走進高中去科普網絡安全知識。希望廣大的高校,企業可以合作起來,共享學習資源、講師資源,打造一個網絡安全的生態圈。
杭州世平信息科技 董事長助理【楊晶晶】
從企業角度說一下我們的網絡空間安全教育做的一些事情以及可以落地的一些事。
第一點,不管從小學到高中還是到中老年人群,包括我們在樓下看到的演示(互動實驗)我們可以針對不同層次人群進行,更加被廣泛的接受。
第二點,在此基礎上,我們企業中有一些是像我們視頻信息專注數據安全制度和網絡信息安全這一塊的。會有專門的像是攻防演練的這樣一個團隊。我們可以把這樣針對不同層次人群的教程和我們的安全服務包打包在一起,在做一些項目的時候,我們可以順便大力的推廣到市場上去。也就是把你們的研發通過我們的市場手段結合起來落地。
第三點,作為企業,我們可以為在座各大高校的相關專業人才提供實習和實際鍛煉的機會。這也是我們企業可以為網絡空間安全教育事業出的一份力。
杭州世平信息科技 安全服務部總監【王余】
關于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我覺得這個課題非常大。我主要講以下三點。
第一點,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實際上就是我們之下的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的?;A教育當然是越早越好。不同年齡階段應該有不同的基礎教育,內容側重點不同。基礎教育應是終身受益的。
第二點,終身教育。走出大學之后,我覺得還必須抓住重點人群和重點單位,比如我們今天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因為他們從事的工作離不開網絡,離不開計算機,所以這一部分人的網絡安全教育是必須要抓住的。但是只靠學校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靠我們目前社會的力量。
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三點,終身教育的相當一部分內容要靠我們目前從事網絡安全這方向的專業公司去做。我們去調研過很多次,他們在從事為企業為黨政機關服務的相關工作的時候,就把教育安全的任務自動扛起來,比如他們在為法院服務時,就對法院的工作人員進行一些安全教育。所以我覺得終身教育要有相當一部分的牽頭單位。咱們網信辦應該把這個任務承擔起來,更多地利用我們學院和我們公共的一些資源。
中銳營銷總監兼浙江省銷售主管【林晉】
我本身做技術也做了四年,前幾年才開始做市場。我在跟高校一起做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的時候,深有感觸,這個專業其實是工科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我們在這一塊跟一些高校都有合作,主要擅長和他們一起做人才技能方面的孵化,然后推薦就業,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生態化。網絡安全這個專業實踐性很強,而且要培養興趣,這個專業很多時候要靠興趣來支撐。如何培養這樣一個興趣土壤呢?那其實就要很多的體驗和實踐。我在做企業的時候,強調的是落地。就是說我們周邊的政策很好,那如何形成一個很好的生態圈,讓企業和學校之間能夠有深度合作,保障他們雙方受益。作為企業,人才于我們是剛需。我們希望能做深度的人才合作,更希望能夠跟老師合作,來做人才培養,進行人才的落地。
360企業安全黔閔浙大區總經理【夏偉】
我想先談談人才的現狀。我非常贊同張教授對于鬼才的說法。我們360攻防體系的負責人就是個鬼才,是北大的博士。以及其他在這個行業里涌現的鬼才,可以說在我們在這個體系里也是非常牛叉的,是外行帶內行的一個典范。對于網安人才缺口大概達到150萬。我們現在有個困境。比如說,業界安全友商的人進來,我們發現能力還不夠;而學校出來的同學,所學的知識又已經過時了。所以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那我們360在教育上做了什么呢?第一塊是我們和共青團中央聯合成立了中青奇未,我們做了安全戰車,全國三十幾個行政單位審計單位我們全部免費跑遍了做安全宣傳,從少年兒童抓起。在互動體驗這一塊,我們的全是3D互動,就是為了讓小朋友從小就開始有這個安全意識。
我們要怎么做這個教育?我們分成幾塊,一個是學歷教育。我們和北大聯合開發的一個教材,用學分制從大一到大四,我們已經和大概十幾所主要的大學在合作。其次,在科研上,360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唯一的一個大數據協同安全。最后就是我們目前在做應用型人才的培訓。我們大概有十幾所全國比較知名的職業院校成立的應用型人才的培訓基地。接下來我們還會做很多,比如說針對實戰型攻防的實現。
杭州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董超】
關于終身教育,我在這里聽了各位專家教授的觀點,我也深有感觸,這邊就跟在座各位做一個簡單的匯報交流。
第一點,我們協會在整個的教育科研這一塊的網絡安全培訓或者科研合作,一直有在嘗試,比如我們跟包括浙工大在內的一些高校都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最近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以及浙江警察學院已經陸陸續續的有一批應屆畢業生在我們這里實習。
第二點,我想說關于終身教育,怎么樣從小到老?可能印證張老師的一句話,如何去發現和挖掘鬼才和偏才?從老到小的角度,我覺得更多的從購物經歷、更多的通過網絡安全的培訓也好、教育也好,把整個網絡安全這一塊的知識也好、技能也好,使得老百姓能在這個生活場景中更多的得到學習和預防。
最后一個我們認為,網絡安全終身教育這個生態圈需要大家一起來做。我記得是2014年,杭州經信委組織培訓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就講了,關于網絡安全這一塊要純粹一點,硬件產品到現在3.0交互,包括這個大數據智能處理等等這一塊,我們是要打造一個生態體系。不僅僅包括產品技術廠家,也包括我們這些專家學者,以及其他周圍能夠發現問題或者使用場合的都屬于這個生態體系,共同為網絡安全做出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在此次論壇上就“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這一21世紀重要課題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暢所欲談,大家之言在此匯聚、碰撞,明晰了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事業的方向,為網安終身教育計劃落地提供了許多構想,同時也在用實際行動支持網安終身教育事業??偠灾?#xff0c;網絡空間安全終身教育事業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人士一起努力去打造一個可持續的、健康的網絡安全教育生態圈。
——-網絡安全通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大家之言 | 谈“网络安全终身教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emcache(MC)系列(五)使用m
- 下一篇: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智能化 中地数码带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