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安全态势感知
一、基本概念
前美國空軍首席科學家Endsley博士給出的動態環境中態勢感知的通用定義是:
態勢感知是感知大量的時間和空間中的環境要素,理解它們的意義,并預測它們在不久將來的狀態。
在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提煉出態勢感知的三個要素:感知、理解、預測。并且這三個要素存在著層次上的遞進關系:
對應到網絡安全領域,我們可以給網絡安全態勢感知一個基本的描述: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是綜合分析網絡安全要素,評估網絡安全狀況,預測其發展趨勢,并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給用戶。
其對應的過程也可以分解為以下四個:
二、整體架構
以下一個成熟的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的整體架構示意圖:
可以看到,基本還是遵循了安全態勢感知的分層次概念的。
- 首先通過多個數據源,采集到海量安全性數據。傳統的IDS、IPS等技術基本屬于這一層。
- 然后通過數據清洗、融合、歸一化等手段,使數據能在某些層面反映出網絡的安全態勢狀況。
- 之后,智能分析層通過對數據的進一步分析,評估網絡的安全態勢,預測網絡安全態勢發展趨勢。
- 評估和預測結果在交互呈現層以數據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出來。
三、主要功能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要做到深度和廣度兼備,從多層次、多角度、多粒度分析系統的安全性并提供應對措施,以圖、表等可視化形式展現給用戶。網絡態勢感知的結果主要應該包括以下八部分:
從平臺建設的角度來講,一個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應該具備如下功能:
四、發展趨勢
態勢感知平臺是大數據安全領域規模增長最迅速的產品。2017年國內感知市場規模約計20億人民幣,占安全市場的5%。國內的廠商平臺一般含有的功能:資產管理、漏洞管理、大數據平臺、日志分析、威脅情報、沙箱、用戶行為分析、網絡流量分析、取證溯源、威脅捕捉等能力。目前,態勢感知更多是提供數據分析結果,在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與預測方面,仍然做的不夠。
當前安全態勢感知的發展狀態:
- 安全態勢感知打破了傳統安全體系中各類安全產品各自為戰形成的安全孤島。將各類安全設備的log采集到統一的日志存儲平臺,實現了集中存儲。
- 以資產為核心,通過互聯網已公開的漏洞信息、惡意域名、代理攻擊IP等信息與資產進行匹配,呈現網絡的安全風險狀況。
- 多以匯總數據和靜態呈現為主,采用定期刷新統計數據為主,智能分析技術應用較少。
- 主要定位于事件分析、風險可視、告警管理等。
- 整合了一定報表生成功能,以滿足內控、審計方面的要求。
未來態勢感知的發展趨勢:
- 數據采集階段,態勢感知2.0要求安全廠商以API接口和SDN網絡對接,突破Vxlan技術限制,使之可以采集東西向的流量。在云環境時代,東西流量占據了業務流量的大部分。
- 態勢感知與大數據、人工智能聯合,將態勢感知技術擴展到業務風險控制領域。如采用Storm對數據流進行實時處理,可以滿足近實時的風險發現。
- 結合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提供更精準的評估和預測能力。更好實現風險預警、響應處理,提高對未來的預測、實時處置能力。系統可以從采集的數據中學習,形成一個具有自身相關特性的分析模型。
- 系統可以動態擴展和云化。隨著云計算基礎設施的大量使用, 要求對安全威脅和攻擊的處置能力也是可以隨著云計算平臺擴展而可動態擴展的, 實現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系統的基礎平臺云化,使其態勢感知能力可以隨著保護對象的規模變化而動態變化。
五、總結
安全態勢感知是一種新興的安全概念,而不是單一的一種安全技術。是一種基于環境的、動態、整體地洞悉安全風險的能力。從前面的介紹,可以知道安全態勢感知的前提是安全大數據。在安全大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數據整合、特征提取,然后應用一系列態勢評估算法生成網絡的整體態勢狀況,應用態勢預測算法預測態勢的發展狀況。最后在交互層,使用數據可視化技術,將態勢狀況和預測情況展示給安全人員,方便安全人員直觀便捷的了解網絡當前狀態及預期的風險。
參考資料:
-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模型研究與系統實現》
-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關鍵技術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
-
知乎回答
-
銳捷安全態勢感知解決方案
-
云安全:淺談態勢感知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浅谈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下获取Root权限的方法
- 下一篇: 计算机信息专业考研院校排名,2017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