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谈程序人生
軟件業在國內熱了起來,程序員也搶手了,程序員高額的薪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程序員行列。程序員的經歷也是很多準程序員們急于想知道的,本文特選了四個具有代表性、取得了一定成功的程序員,他們的程序人生和總結的經驗或許對準程序員們有一定的啟發。
????Fishman:程序員到CEO
Fishman接受采訪時說,"我除了能編寫程序之外,一無是處。"其實,Fishman從"IT藍領"到"IT白領",經歷了程序員→項目主管→開發經理→CTO→CEO的歷程。做一個成功的程序員,不但要考慮如何讓代碼轉化為產品,還得預見轉化出的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技術不能墨守成規,需要推陳出新。如何把握,這就需要你對技術發展有一種預見性,而他具備這種能力。在他看來,發掘的旅程,不在于發現新大陸,而在于發現新視野。Fishman對技術的超前敏感,從"IT藍領"到"IT白領",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
出師獲勝
Fishman屬于科班出生的程序員,進入大學第一學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是用Pascal編寫的"Hello?world!"程序,雖然簡單,卻是開始。此后的日子里,Fishman經常泡在系里的電腦機房,從《計算機世界》、《電腦》和《中國計算機用戶》等專業報刊中吸取營養,并用于實踐。Fishman剛開始是依樣畫葫蘆,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思維,逐漸懂得軟件開發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盡管很累,但"求伯君,王志東,鮑岳橋等人的開發事跡,讓我看完之后就覺得熱血沸騰。軟件開發就是靠無數個日夜的血汗凝鑄,就是追求完美的藝術。他們登峰造極的技術水平就是我一直追尋的夢。許多年來,這種動力一直驅使我為中國的軟件行業而努力。"Fishman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功,與這種信念不無關系。
94年,對Fishman來說,是他走向成功的一個轉折點。他的導師--著名計算機專家吳恭順教授把《南粵多媒體開發平臺》的項目交給了他。當時隨著Windows編程和多媒體技術的興起,出現了許多各種題材的多媒體光盤,?Fishman就根據這種發展現狀,使用原型開發工具技術,成功地完成了《南粵多媒體開發平臺》(可以用這個工具制作多媒體光盤,軟件演示和多媒體課件等等。)并且通過了廣東省科委專家的鑒定,并在1995年廣東省高校杯軟件比賽得第一名,且獲得《計算機世界》獎學金。后來這個軟件還代表暨南大學參加1995年12月在武漢大學舉行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競賽,并取得了廣東省高校歷年來最好成績。這是Fishman的第一次大獲全勝!
創業
一個香港的富商看上了Fishman的能力,給了30萬,幫助他在1995年底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廣州飛鷹電腦公司,最初公司只有三個人。Fishman帶著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創業激情投入到飛鷹3.0(即《南粵多媒體開發平臺》的升級版)的開發當中,他把自己汗流浹背地關在屋子里幾個月,終于完成了。負責飛鷹3.0的推廣,吳恭順老師給了他很多幫助,包括讓飛鷹獲得很多合作伙伴、參與很多演示和評選活動,并獲得很多獎,這些都是老師幫助他完成的。
飛鷹3.0的成功是Fishman最高興的事,"我一個人編寫的軟件--飛鷹3.0版在97年底獲得了中國PC應用軟件大獎賽工具類的第一名,這是對我程序員生涯和技術水平的最大肯定。"也因為飛鷹3.0帶來的機遇,Fishman強烈要求開發飛鷹4.0版。遺憾的是,他沒有把它做起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與投資方意見不合。98年7月,隨著飛鷹4.0版的夭折,心力交瘁的他病倒了,最后選擇了離開。可以說,正是"飛鷹",成為了Fishman再一次的轉折點。
網絡風暴開始悄無聲息的刮了起來,99年1月,Fishman加盟了剛成立的博大國際互聯網公司,成為了博大公司的第二位員工。當時郵件列表引擎在國內還不成熟,但是Fishman感覺到這個會有前途,于是,在他的帶領下,博大推出了郵件列表引擎、調查引擎、域名轉向和網絡辭海等產品。
當Fishman遇上了中文熱訊的創始人之一的陳仲文后,兩人對軟件的熱愛和共同的想法促成了他們決定一起創業,成立了仙童數碼科技有限公司(CNTOMI.COM),Fishman任CTO。在仙童數碼,他將自己的理念灌注其中,每個職位都準備一份工作職責范圍、日常工作內容和工作規范。把如何做好該工作崗位,如何書寫工作報告,如何制訂工作計劃等內容都通過規范文檔詳細做好。他強調團隊作戰能力,市場部及產品部攜手負責產品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開發部準備需求分析、技術可行性分析和系統分析文檔,然后提供工作文檔給質檢部和產品部。開發部負責程序編寫,質檢部準備測試文檔,產品部設計網站界面。編碼和測試交替進行,當產品質量達到要求后,才發布新的軟件產品。靠著Fishman的理念,仙童數碼取得了成功。
看著自己一手帶大的仙童數碼更加不斷的成熟和發展,他的內心卻充滿著另外一種渴望。因為他的游戲情節,Fishman賣掉了自己在仙童數碼的股份,轉到了同樣是他一手參與創建起來的從事網絡游戲開發的天夏科技有限公司,這次擔任的是CEO。
盡管已經做了CEO,但Fishman對編程仍有很深的情節,他認為做一個程序員,機遇與挑戰并存,成敗只能親自去經歷和感受。
yesky
碧海一舟:超級愛好者
相對于Fishman這個專業的程序員,碧海一舟應該算作超級的程序愛好者。第一次聽說碧海一舟,是在電視上播放2001年3月舉行的"首屆中國共享軟件及自由軟件評選活動"上從主持人嘴里聽說的。也是那一次,通過電視屏幕見到了這個山東漢子。在評選中,他憑借自己編的共享軟件"青島夠級2000撲克游戲"與智能五筆的作者陳虎、foxmail的作者張小龍、網絡螞蟻的作者洪以容等一起獲得"優秀開發者"稱號。
286上編出第一個軟件
碧海一舟讀大學時雖然在計算機系,但學的是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只是作為基礎專業課學習了匯編語言、basic、PASCAL等。學習了這些語言后,學硬件的碧海一舟開始喜歡上了編程,"從大學里用DEBUG寫匯編,到大學畢業后自學Turbo?Pascal,直到現在用的VB,我一直非常喜歡編程,甚至可以說達到入迷的程度。"憑著自己對編程的喜好,碧海一舟在僅有20M的硬盤、10MHz的主頻、操作系統為MS-DOS的一臺286上完成了他的第一個實用性軟件--用匯編語言寫的駐留內存程序(主要功能是完成檢測電腦的工作狀態)。因為硬件的限制和該程序直接對內存和端口操作,經常死機,286重新啟動一次得好幾分鐘,浪費了他不少的時間。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就帶著睡覺,半夜醒來,突然想起什么,就一咕嚕爬起來,開機再試,如此反復,直到完善地解決問題。
調查和推廣,成就夠級2000
畢業后,碧海一舟的工作以管理和行政為主,但也經常需要編寫一些實用軟件,所以學編程都是靠他自己的毅力,利用一點一滴的工作間隙和業余時間來完成。"青島夠級2000撲克游戲"?就是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開始編寫之前,他在互聯網上做調查,發現網上還沒有人編寫同類型的軟件,而夠級撲克玩法因為其有趣、互助、體現高尚的聯邦精神等特點,在很多省非常流行,他立即意識到這個軟件編好了一定能成功。但由于夠級規則非常復雜,對人工智能的要求也較高,實現起來并不容易。而且他剛剛從DOS下的Turbo?Pascal編程轉移到Windows下的VB編程,對VB也需要重新學習。從編寫第一行代碼開始,就一直修改。"我編這個軟件最初的內核不是完全采用面向對象的編程方法,CPU的資源占用率竟然達到了100%,為此我用了近2個月的業余時間,重新設計了軟件的內核,使CPU的平均占用率下降到了20-30%。"
程序編好了,接下來就是推廣。他自己為這個軟件專門做了一個網頁,然后去一些網站如chinabyte、水木清華等人氣比較旺的BBS上宣傳。第一次在BBS上宣傳后,軟件的下載率由0增加到百,碧海一舟意識到這種宣傳很有效果,開始和傳統媒體如《電腦報》等編輯聯絡,加上其軟件的下載率越來越高,《電腦報》專門介紹了他的軟件,通過這個介紹,夠級2000的點擊率開始猛增。幾年下來,碧海一舟在這個共享軟件上花費了太多的精力,支撐著他繼續做下去的是他堅信"We?can,just?to?do"和二十萬用戶的期望。
"證書只是敲門磚,并不是萬無一失"
雖然獲得了"優秀開發者"稱號,但是碧海一舟至今也沒有報考國家的程序員水平考試。他本人有時倒也想去考微軟的MSCD認證,苦于沒有時間,一直未能成行。自己雖然沒有考過證書,但是他還是希望大學生有機會去考一兩門專業的、含金量高的證書,"作為一名大學生,證書是向用人單位證明你能力的一個方面,這是一塊有力的敲門磚。但千萬不可認為拿到證書就萬無一失了,因為實際工作當中,還有許多東西要學:技術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等,還都需要增強和加強鍛煉的,而且計算機的新技術層出不窮,一年不學習,恐怕就成了’半文盲’了。"
小林:徒手攀登高峰
人們常認為要成為程序員要么如Fishman一樣是科班出身,要么如碧海一舟一樣,以本科的功底起家成為超級的愛好者,但小林與他們都不一樣,他像一個在程序編寫領域中徒手攀登高峰的登山者,以初中文化功底,靠自學成為一個出色的程序員。他和劉韌、杜紅超一道創辦知名的"斗牛士"寫作社區網站,,負責它的前期設計和后期一些技術支持,現在某無線互聯公司從事基于無線互聯及PDA的行業解決方案、個性化方面的研發工作。
1993年,小林初中輟學后,家里買了一臺電腦,從最基本的DOS學起,把DOS里的基本命令背熟,重裝了n(n>10)遍機器后,對電腦比較熟悉了。當時最為常用的辦公軟件就是金山WPS軟件,打開這個軟件就可以看到"作者:求伯君、李明"字樣。緊盯著屏幕上的"作者:求伯君、李明",小林的眼前幻化出了"作者:小林"的字樣,這種想法推動著小林更渴望去了解其它程序。
小林開始走上了編程之路。對只有初中文化的小林來說,要啃透那些代碼,雖要相當大的毅力,當現在問及小林對當初走上程序員之路有何評價時,他說:"程序員是最能突出’只有偏執狂才可能成功’這句話的人。"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小林對于程序有著多么執著的熱愛。
"少年壯志不言愁"。開發出程序,對只有初中文化的小林來說,無疑是困難的。他接觸到的計算機知識相對于程序開發來說,皮毛都很難算上,要想開發程序談何容易?少年不識愁滋味,初生牛犢不怕虎,小林從C語言開始學起,英語水平很低,書上的英文靠查字典讀懂。除了讀專業書,他還從報刊上獲取編程方面的知識,經常到深圳的"賽格市場"和別人交流軟件并學習到一些知識,也在那里認識了幾個大小林十幾歲的開發人員,對他幫助很大。
一般情況下,小林是邊看書邊操作,把自己認為有用的和自己在運用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都記在事先準備好的記事本上,并背得滾瓜爛熟。死記硬背雖然不是一個好辦法,但對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林來說卻是登堂入室最有效的辦法。小林認為:"書,是永遠的最忠實的老師,但國內某些專業技術的書出版得要較外語版的晚上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夠較好的理解讀懂英文資料將占較大的優勢,此外在學習的過程中,多看別人的經典的實例程序,編程中就會少走些彎路。"就是到現在,小林在工作中遇到問題,仍然是看書、翻閱雜志、求教有經驗的朋友。接觸到互聯網之后,增加了獲取知識的途徑,利用搜索引擎到相關的垂直網站、到網上社區去求教,當所有這些途徑都無法解決問題時,小林最后才去找人登門求教。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什么是程序員?也許我們會認為是學會了很多編程語言或者考了程序員證的人,然而小林不這樣認為:"程序員不一定必須持有程序員證書,作為程序員最為重要的是具有創新、鉆研、好學等精神和能寫出好的程序。"小林是完全依靠自學,幾乎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發程序的,創作中所遇到的困難非一般人所能夠想象,然而小林堅持下來,并獲得了成功,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小林克服困難、不舍晝夜奮然前行呢?他的回答是:"追求成就感、追求完美!比如做一個同類的程序,某些程序員用100行較復雜的代碼完成,而我只用10行代碼即可完成等同的功能時,這種小成就感會讓我沾沾自喜。"
"我拿青春賭明天"?有人說程序員就猶吃青春飯一樣,到了30歲還不能做到一個職位,就應該從程序員里退出?小林并不認同這一點,他舉例說:"記得今年4月1日《程序員》雜志和中國軟件協會舉辦的一個活動里,原微軟公司的戴習為老師及金山公司的雷軍,他們提出了程序員可以當一輩子的觀點。對于我,未來的職業應該還是會和技術沾邊。"對于程序員來說,加班原本很正常,不加班才不正常,做大項目搞封閉式開發是常有的事。而對于小林來說,幾乎沒有真正很好休息過,如果項目不急,他就會把大量時間用來為升級自己的知識結構、刷新自己能力的讀書上。
"漫漫長路遠,冷冷幽夢情,萬水千山獨行,找我登天路徑,我要把美麗擁抱,摘下閃閃滿天星。"忽然覺得這首歌似乎正是為小林的奮斗歷程和創業心態而寫。
岑紹輝:我是一個幸運的程序員
岑紹輝與碧海一舟一樣,大學學專業的與程序無關,但又與碧海一舟不一樣,成為了一個專業的程序員。
金山老總雷軍曾以"蓬頭垢面、衣冠不整、談吐不清、no?money?no?women……"形容當今的程序員,在程序員中廣為流傳。但是你要看到岑紹輝本人,你就會打破雷軍關于程序員形象描述的定論。筆者在采訪他之前,不少朋友都說這是個人物,可能不容易采訪得到,其實不然,當筆者對他說出來意,他很爽快地答應了,一點也沒有名人的架子,感覺就是身邊一個很熟的朋友。
接觸編程是為了女朋友
當岑紹輝在中國農業大學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學習時,計算機課學得不好,那時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現在會做個程序員,對計算機課,也沒有多大興趣,而正規接觸編程,竟是為了女朋友。94年,已經畢業兩年的岑紹輝因為女朋友在國外,為了節約國際長話費,就開始琢磨起互聯網,打起電信的主意,希望怎樣既可以打電話又可以少花錢。有了這個想法,他開始動手寫程序。"我學習的第一種語言VFP非常簡單,一個星期就差不多弄懂了,也沒有細想能不能寫出我需要的軟件,后來在實際運用中才發現學習的語言知識不夠用,遇到編程難題時就狂翻書找答案,也沒有人指點,不像現在互聯網的資源豐富,很容易在三個人中找到"我師。"?95年岑紹輝終于寫出了他的第一個軟件也是他當時最需要的freefax(免費國際傳真系統)。使用該軟件后,自己覺得不錯,就把它借給朋友使用,朋友又流傳給朋友,freefax就這樣流傳開來。后來覺得這上面有點商業價值,他就把該軟件在電視上宣傳了一次,宣傳效果出奇的好。"我從開始編程就很幸運,編了一個很實用的軟件,也因為當時的環境以及IP通訊的地位成全了我。"岑紹輝對自己第一個軟件的成功看成是自己的幸運。
國外之行:寫程序必須嚴格要求
免費國際傳真系統的成功,為岑紹輝贏得了錢和名聲,96年他應邀去新加坡任高級程序員進行大型商業數據庫平臺開發工作,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了三年,三年的國外生活,使他感慨頗多。在國外工作,見那里的程序員對一個程序反復測試,哪怕一個很小的bug也不放過,因為作為程序員你對某一個bug可以修改,但是絕大部分用戶,他們都不會調試程序,對修改等其他工作更不用說了。這一現象他深刻地體會了寫程序必須嚴格要求,編寫的時候盡量盡善盡美。
"登陸奇兵,為我贏得優秀程序員稱號"
2001年3月的"首屆中國共享軟件及自由軟件評選活動"中,岑紹輝的《登陸奇兵》軟件獲得最佳商務工具獎,也為他贏得了優秀程序員的稱號。說到這項榮譽時,岑紹輝謙虛地認為自己并不是合格的。"我只是比較幸運而已,只是把我自己在實際中需要的用語言編寫成程序,對大家都比較實用而已,也才得已推廣。"編寫《登陸奇兵》前,岑紹輝注冊了很多老外的登陸軟件,結果都不理想,而登陸軟件又必須經常用,于是決定自己開發。"抓住實際運用中靈光一閃的思想,然后實現這種思想,你就成功了。"
"程序員不是吃青春飯,年輕應為老年做準備"
"程序員不是吃青春飯,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新技術",在談到作為程序員的感受時,岑紹輝說了自己的看法。"程序員根本不需要跟著新技術走的,只要能寫出好東西、大家需要的東西,用什么語言寫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創意!有了好的創意,不管你懂不懂程序,不管你的年齡,只要你能通過你的勤奮抓住機會去實現你的創意,你就一定能成功!機會只等待有準備的頭腦!"
程序員中流行30歲后不做程序員。岑紹輝不這樣認為,"30歲不是一個檻,但作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最好選擇在年輕時賺足money和經驗。沒有任何一個程序員愿意老了再去唱’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程序員的"三不"主義
作為一名老一輩的優秀程序員,岑紹輝對成為程序員的后來者說出了他的"三不"主義:"不要成為只能寫代碼的程序員;不要成為無法與其他人合作的程序員;不要成為只能做程序員的程序員。"他也寄希望所有的程序員不再是眼里只有代碼,不再每天像老鼠一樣熬夜,擺脫只是見到新的源代碼時才興奮的代碼機器。對目前很多人選擇程序員的現象,他認為是好現象,但前提是選擇程序員這個職業者是真正喜歡程序員的工作,"如果僅僅只是因為程序員高薪而選擇,那就是不明智了。"
????Fishman:程序員到CEO
Fishman接受采訪時說,"我除了能編寫程序之外,一無是處。"其實,Fishman從"IT藍領"到"IT白領",經歷了程序員→項目主管→開發經理→CTO→CEO的歷程。做一個成功的程序員,不但要考慮如何讓代碼轉化為產品,還得預見轉化出的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技術不能墨守成規,需要推陳出新。如何把握,這就需要你對技術發展有一種預見性,而他具備這種能力。在他看來,發掘的旅程,不在于發現新大陸,而在于發現新視野。Fishman對技術的超前敏感,從"IT藍領"到"IT白領",一切都顯得那么自然。
出師獲勝
Fishman屬于科班出生的程序員,進入大學第一學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是用Pascal編寫的"Hello?world!"程序,雖然簡單,卻是開始。此后的日子里,Fishman經常泡在系里的電腦機房,從《計算機世界》、《電腦》和《中國計算機用戶》等專業報刊中吸取營養,并用于實踐。Fishman剛開始是依樣畫葫蘆,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思維,逐漸懂得軟件開發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盡管很累,但"求伯君,王志東,鮑岳橋等人的開發事跡,讓我看完之后就覺得熱血沸騰。軟件開發就是靠無數個日夜的血汗凝鑄,就是追求完美的藝術。他們登峰造極的技術水平就是我一直追尋的夢。許多年來,這種動力一直驅使我為中國的軟件行業而努力。"Fishman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功,與這種信念不無關系。
94年,對Fishman來說,是他走向成功的一個轉折點。他的導師--著名計算機專家吳恭順教授把《南粵多媒體開發平臺》的項目交給了他。當時隨著Windows編程和多媒體技術的興起,出現了許多各種題材的多媒體光盤,?Fishman就根據這種發展現狀,使用原型開發工具技術,成功地完成了《南粵多媒體開發平臺》(可以用這個工具制作多媒體光盤,軟件演示和多媒體課件等等。)并且通過了廣東省科委專家的鑒定,并在1995年廣東省高校杯軟件比賽得第一名,且獲得《計算機世界》獎學金。后來這個軟件還代表暨南大學參加1995年12月在武漢大學舉行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競賽,并取得了廣東省高校歷年來最好成績。這是Fishman的第一次大獲全勝!
創業
一個香港的富商看上了Fishman的能力,給了30萬,幫助他在1995年底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廣州飛鷹電腦公司,最初公司只有三個人。Fishman帶著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創業激情投入到飛鷹3.0(即《南粵多媒體開發平臺》的升級版)的開發當中,他把自己汗流浹背地關在屋子里幾個月,終于完成了。負責飛鷹3.0的推廣,吳恭順老師給了他很多幫助,包括讓飛鷹獲得很多合作伙伴、參與很多演示和評選活動,并獲得很多獎,這些都是老師幫助他完成的。
飛鷹3.0的成功是Fishman最高興的事,"我一個人編寫的軟件--飛鷹3.0版在97年底獲得了中國PC應用軟件大獎賽工具類的第一名,這是對我程序員生涯和技術水平的最大肯定。"也因為飛鷹3.0帶來的機遇,Fishman強烈要求開發飛鷹4.0版。遺憾的是,他沒有把它做起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與投資方意見不合。98年7月,隨著飛鷹4.0版的夭折,心力交瘁的他病倒了,最后選擇了離開。可以說,正是"飛鷹",成為了Fishman再一次的轉折點。
網絡風暴開始悄無聲息的刮了起來,99年1月,Fishman加盟了剛成立的博大國際互聯網公司,成為了博大公司的第二位員工。當時郵件列表引擎在國內還不成熟,但是Fishman感覺到這個會有前途,于是,在他的帶領下,博大推出了郵件列表引擎、調查引擎、域名轉向和網絡辭海等產品。
當Fishman遇上了中文熱訊的創始人之一的陳仲文后,兩人對軟件的熱愛和共同的想法促成了他們決定一起創業,成立了仙童數碼科技有限公司(CNTOMI.COM),Fishman任CTO。在仙童數碼,他將自己的理念灌注其中,每個職位都準備一份工作職責范圍、日常工作內容和工作規范。把如何做好該工作崗位,如何書寫工作報告,如何制訂工作計劃等內容都通過規范文檔詳細做好。他強調團隊作戰能力,市場部及產品部攜手負責產品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開發部準備需求分析、技術可行性分析和系統分析文檔,然后提供工作文檔給質檢部和產品部。開發部負責程序編寫,質檢部準備測試文檔,產品部設計網站界面。編碼和測試交替進行,當產品質量達到要求后,才發布新的軟件產品。靠著Fishman的理念,仙童數碼取得了成功。
看著自己一手帶大的仙童數碼更加不斷的成熟和發展,他的內心卻充滿著另外一種渴望。因為他的游戲情節,Fishman賣掉了自己在仙童數碼的股份,轉到了同樣是他一手參與創建起來的從事網絡游戲開發的天夏科技有限公司,這次擔任的是CEO。
盡管已經做了CEO,但Fishman對編程仍有很深的情節,他認為做一個程序員,機遇與挑戰并存,成敗只能親自去經歷和感受。
yesky
碧海一舟:超級愛好者
相對于Fishman這個專業的程序員,碧海一舟應該算作超級的程序愛好者。第一次聽說碧海一舟,是在電視上播放2001年3月舉行的"首屆中國共享軟件及自由軟件評選活動"上從主持人嘴里聽說的。也是那一次,通過電視屏幕見到了這個山東漢子。在評選中,他憑借自己編的共享軟件"青島夠級2000撲克游戲"與智能五筆的作者陳虎、foxmail的作者張小龍、網絡螞蟻的作者洪以容等一起獲得"優秀開發者"稱號。
286上編出第一個軟件
碧海一舟讀大學時雖然在計算機系,但學的是計算機的外部設備,只是作為基礎專業課學習了匯編語言、basic、PASCAL等。學習了這些語言后,學硬件的碧海一舟開始喜歡上了編程,"從大學里用DEBUG寫匯編,到大學畢業后自學Turbo?Pascal,直到現在用的VB,我一直非常喜歡編程,甚至可以說達到入迷的程度。"憑著自己對編程的喜好,碧海一舟在僅有20M的硬盤、10MHz的主頻、操作系統為MS-DOS的一臺286上完成了他的第一個實用性軟件--用匯編語言寫的駐留內存程序(主要功能是完成檢測電腦的工作狀態)。因為硬件的限制和該程序直接對內存和端口操作,經常死機,286重新啟動一次得好幾分鐘,浪費了他不少的時間。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就帶著睡覺,半夜醒來,突然想起什么,就一咕嚕爬起來,開機再試,如此反復,直到完善地解決問題。
調查和推廣,成就夠級2000
畢業后,碧海一舟的工作以管理和行政為主,但也經常需要編寫一些實用軟件,所以學編程都是靠他自己的毅力,利用一點一滴的工作間隙和業余時間來完成。"青島夠級2000撲克游戲"?就是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開始編寫之前,他在互聯網上做調查,發現網上還沒有人編寫同類型的軟件,而夠級撲克玩法因為其有趣、互助、體現高尚的聯邦精神等特點,在很多省非常流行,他立即意識到這個軟件編好了一定能成功。但由于夠級規則非常復雜,對人工智能的要求也較高,實現起來并不容易。而且他剛剛從DOS下的Turbo?Pascal編程轉移到Windows下的VB編程,對VB也需要重新學習。從編寫第一行代碼開始,就一直修改。"我編這個軟件最初的內核不是完全采用面向對象的編程方法,CPU的資源占用率竟然達到了100%,為此我用了近2個月的業余時間,重新設計了軟件的內核,使CPU的平均占用率下降到了20-30%。"
程序編好了,接下來就是推廣。他自己為這個軟件專門做了一個網頁,然后去一些網站如chinabyte、水木清華等人氣比較旺的BBS上宣傳。第一次在BBS上宣傳后,軟件的下載率由0增加到百,碧海一舟意識到這種宣傳很有效果,開始和傳統媒體如《電腦報》等編輯聯絡,加上其軟件的下載率越來越高,《電腦報》專門介紹了他的軟件,通過這個介紹,夠級2000的點擊率開始猛增。幾年下來,碧海一舟在這個共享軟件上花費了太多的精力,支撐著他繼續做下去的是他堅信"We?can,just?to?do"和二十萬用戶的期望。
"證書只是敲門磚,并不是萬無一失"
雖然獲得了"優秀開發者"稱號,但是碧海一舟至今也沒有報考國家的程序員水平考試。他本人有時倒也想去考微軟的MSCD認證,苦于沒有時間,一直未能成行。自己雖然沒有考過證書,但是他還是希望大學生有機會去考一兩門專業的、含金量高的證書,"作為一名大學生,證書是向用人單位證明你能力的一個方面,這是一塊有力的敲門磚。但千萬不可認為拿到證書就萬無一失了,因為實際工作當中,還有許多東西要學:技術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等,還都需要增強和加強鍛煉的,而且計算機的新技術層出不窮,一年不學習,恐怕就成了’半文盲’了。"
小林:徒手攀登高峰
人們常認為要成為程序員要么如Fishman一樣是科班出身,要么如碧海一舟一樣,以本科的功底起家成為超級的愛好者,但小林與他們都不一樣,他像一個在程序編寫領域中徒手攀登高峰的登山者,以初中文化功底,靠自學成為一個出色的程序員。他和劉韌、杜紅超一道創辦知名的"斗牛士"寫作社區網站,,負責它的前期設計和后期一些技術支持,現在某無線互聯公司從事基于無線互聯及PDA的行業解決方案、個性化方面的研發工作。
1993年,小林初中輟學后,家里買了一臺電腦,從最基本的DOS學起,把DOS里的基本命令背熟,重裝了n(n>10)遍機器后,對電腦比較熟悉了。當時最為常用的辦公軟件就是金山WPS軟件,打開這個軟件就可以看到"作者:求伯君、李明"字樣。緊盯著屏幕上的"作者:求伯君、李明",小林的眼前幻化出了"作者:小林"的字樣,這種想法推動著小林更渴望去了解其它程序。
小林開始走上了編程之路。對只有初中文化的小林來說,要啃透那些代碼,雖要相當大的毅力,當現在問及小林對當初走上程序員之路有何評價時,他說:"程序員是最能突出’只有偏執狂才可能成功’這句話的人。"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小林對于程序有著多么執著的熱愛。
"少年壯志不言愁"。開發出程序,對只有初中文化的小林來說,無疑是困難的。他接觸到的計算機知識相對于程序開發來說,皮毛都很難算上,要想開發程序談何容易?少年不識愁滋味,初生牛犢不怕虎,小林從C語言開始學起,英語水平很低,書上的英文靠查字典讀懂。除了讀專業書,他還從報刊上獲取編程方面的知識,經常到深圳的"賽格市場"和別人交流軟件并學習到一些知識,也在那里認識了幾個大小林十幾歲的開發人員,對他幫助很大。
一般情況下,小林是邊看書邊操作,把自己認為有用的和自己在運用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都記在事先準備好的記事本上,并背得滾瓜爛熟。死記硬背雖然不是一個好辦法,但對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林來說卻是登堂入室最有效的辦法。小林認為:"書,是永遠的最忠實的老師,但國內某些專業技術的書出版得要較外語版的晚上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夠較好的理解讀懂英文資料將占較大的優勢,此外在學習的過程中,多看別人的經典的實例程序,編程中就會少走些彎路。"就是到現在,小林在工作中遇到問題,仍然是看書、翻閱雜志、求教有經驗的朋友。接觸到互聯網之后,增加了獲取知識的途徑,利用搜索引擎到相關的垂直網站、到網上社區去求教,當所有這些途徑都無法解決問題時,小林最后才去找人登門求教。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什么是程序員?也許我們會認為是學會了很多編程語言或者考了程序員證的人,然而小林不這樣認為:"程序員不一定必須持有程序員證書,作為程序員最為重要的是具有創新、鉆研、好學等精神和能寫出好的程序。"小林是完全依靠自學,幾乎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發程序的,創作中所遇到的困難非一般人所能夠想象,然而小林堅持下來,并獲得了成功,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小林克服困難、不舍晝夜奮然前行呢?他的回答是:"追求成就感、追求完美!比如做一個同類的程序,某些程序員用100行較復雜的代碼完成,而我只用10行代碼即可完成等同的功能時,這種小成就感會讓我沾沾自喜。"
"我拿青春賭明天"?有人說程序員就猶吃青春飯一樣,到了30歲還不能做到一個職位,就應該從程序員里退出?小林并不認同這一點,他舉例說:"記得今年4月1日《程序員》雜志和中國軟件協會舉辦的一個活動里,原微軟公司的戴習為老師及金山公司的雷軍,他們提出了程序員可以當一輩子的觀點。對于我,未來的職業應該還是會和技術沾邊。"對于程序員來說,加班原本很正常,不加班才不正常,做大項目搞封閉式開發是常有的事。而對于小林來說,幾乎沒有真正很好休息過,如果項目不急,他就會把大量時間用來為升級自己的知識結構、刷新自己能力的讀書上。
"漫漫長路遠,冷冷幽夢情,萬水千山獨行,找我登天路徑,我要把美麗擁抱,摘下閃閃滿天星。"忽然覺得這首歌似乎正是為小林的奮斗歷程和創業心態而寫。
岑紹輝:我是一個幸運的程序員
岑紹輝與碧海一舟一樣,大學學專業的與程序無關,但又與碧海一舟不一樣,成為了一個專業的程序員。
金山老總雷軍曾以"蓬頭垢面、衣冠不整、談吐不清、no?money?no?women……"形容當今的程序員,在程序員中廣為流傳。但是你要看到岑紹輝本人,你就會打破雷軍關于程序員形象描述的定論。筆者在采訪他之前,不少朋友都說這是個人物,可能不容易采訪得到,其實不然,當筆者對他說出來意,他很爽快地答應了,一點也沒有名人的架子,感覺就是身邊一個很熟的朋友。
接觸編程是為了女朋友
當岑紹輝在中國農業大學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學習時,計算機課學得不好,那時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現在會做個程序員,對計算機課,也沒有多大興趣,而正規接觸編程,竟是為了女朋友。94年,已經畢業兩年的岑紹輝因為女朋友在國外,為了節約國際長話費,就開始琢磨起互聯網,打起電信的主意,希望怎樣既可以打電話又可以少花錢。有了這個想法,他開始動手寫程序。"我學習的第一種語言VFP非常簡單,一個星期就差不多弄懂了,也沒有細想能不能寫出我需要的軟件,后來在實際運用中才發現學習的語言知識不夠用,遇到編程難題時就狂翻書找答案,也沒有人指點,不像現在互聯網的資源豐富,很容易在三個人中找到"我師。"?95年岑紹輝終于寫出了他的第一個軟件也是他當時最需要的freefax(免費國際傳真系統)。使用該軟件后,自己覺得不錯,就把它借給朋友使用,朋友又流傳給朋友,freefax就這樣流傳開來。后來覺得這上面有點商業價值,他就把該軟件在電視上宣傳了一次,宣傳效果出奇的好。"我從開始編程就很幸運,編了一個很實用的軟件,也因為當時的環境以及IP通訊的地位成全了我。"岑紹輝對自己第一個軟件的成功看成是自己的幸運。
國外之行:寫程序必須嚴格要求
免費國際傳真系統的成功,為岑紹輝贏得了錢和名聲,96年他應邀去新加坡任高級程序員進行大型商業數據庫平臺開發工作,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了三年,三年的國外生活,使他感慨頗多。在國外工作,見那里的程序員對一個程序反復測試,哪怕一個很小的bug也不放過,因為作為程序員你對某一個bug可以修改,但是絕大部分用戶,他們都不會調試程序,對修改等其他工作更不用說了。這一現象他深刻地體會了寫程序必須嚴格要求,編寫的時候盡量盡善盡美。
"登陸奇兵,為我贏得優秀程序員稱號"
2001年3月的"首屆中國共享軟件及自由軟件評選活動"中,岑紹輝的《登陸奇兵》軟件獲得最佳商務工具獎,也為他贏得了優秀程序員的稱號。說到這項榮譽時,岑紹輝謙虛地認為自己并不是合格的。"我只是比較幸運而已,只是把我自己在實際中需要的用語言編寫成程序,對大家都比較實用而已,也才得已推廣。"編寫《登陸奇兵》前,岑紹輝注冊了很多老外的登陸軟件,結果都不理想,而登陸軟件又必須經常用,于是決定自己開發。"抓住實際運用中靈光一閃的思想,然后實現這種思想,你就成功了。"
"程序員不是吃青春飯,年輕應為老年做準備"
"程序員不是吃青春飯,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新技術",在談到作為程序員的感受時,岑紹輝說了自己的看法。"程序員根本不需要跟著新技術走的,只要能寫出好東西、大家需要的東西,用什么語言寫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創意!有了好的創意,不管你懂不懂程序,不管你的年齡,只要你能通過你的勤奮抓住機會去實現你的創意,你就一定能成功!機會只等待有準備的頭腦!"
程序員中流行30歲后不做程序員。岑紹輝不這樣認為,"30歲不是一個檻,但作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最好選擇在年輕時賺足money和經驗。沒有任何一個程序員愿意老了再去唱’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程序員的"三不"主義
作為一名老一輩的優秀程序員,岑紹輝對成為程序員的后來者說出了他的"三不"主義:"不要成為只能寫代碼的程序員;不要成為無法與其他人合作的程序員;不要成為只能做程序員的程序員。"他也寄希望所有的程序員不再是眼里只有代碼,不再每天像老鼠一樣熬夜,擺脫只是見到新的源代碼時才興奮的代碼機器。對目前很多人選擇程序員的現象,他認為是好現象,但前提是選擇程序員這個職業者是真正喜歡程序員的工作,"如果僅僅只是因為程序員高薪而選擇,那就是不明智了。"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nianshi/archive/2007/03/25/687374.html
總結
- 上一篇: 永星电子 HDMI LVDS VGA U
- 下一篇: 《认知天性》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以及我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