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ubunutu命令以及代码环境配置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基本的ubunutu命令以及代码环境配置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0instructions
- 1.linux
- 1.1快捷鍵
- 1.2進程命令
- 1.3 find & grep
- 2.terminal
- 3.conda
- 4.jupyter notebook
- 5.git
- 5.1本地倉庫連遠程倉庫
- 5.2git 命令
- 5.3git push 沖突
- 5.4git 撤銷
- 6.VSCODE
- 6.1快捷鍵
- 6.2界面設置,終端設置
1.linux
1.1快捷鍵
# 輸入法切換 win + space # 界面切換 win # 應用程序界面查找 win + a #截圖 shift control print#查看ubuntu版本 uname -a1.2進程命令
#顯示進程 ps #顯示當前bash shell有關的進程 ps -A#顯示所有進程 ps -l#顯示更詳細的信息 pgrep chrome#pgrep命令會返回所有匹配這個關鍵詞的進程ID ps -A | grep chrome #搜索chrome進程 #殺死進程 kill -9 進程號pid kill pid號 pkill firefox#殺死所有有關firefox的進程 sudo kill pid號 # 查找僵尸進程 top #看是否有zombie進程 ps -A | grep -e '^[zZ]' #僵尸進程很難被殺死,只能遞歸的找父進程,或者直接重啟電腦#端口號:lsof(list open files)是一個列出當前系統打開文件的工具 lsof -i lsof -i:端口號#eg:jupyter notebook常常是10086 lsof -c mysql #列出某個程序進程所打開的文件信息,-c表示所有以mysql開頭的進程1.3 find & grep
grep "被查找的字符串" 文件名 #不區分大小寫 grep -i "被查找的字符串" 文件名 #文件夾中查找,遞歸 grep -r "cp" /home/sunshuqing#查找文件 find 文件目錄 -name “條件” #EG find ./ -name "*instr*"#查找當前目錄下含有instru字符的文件,在該文件中查字符cp所在的行 find ./ -name "*instr*" | xargs grep "cp"2.terminal
# 切換用戶 su sunshuqing#回車 輸入sunshuqing的密碼/根目錄 ~家目錄 不用寫or ./ 當前目錄 ../ or .. 上一級目錄 --help -v , -verbose解釋操作內容#查看當前完整路徑 pwd # 創建文件 touch README.md mkdir dir# copy # 復制單個文件 cp file 目的目錄 # 復制整個文件 cp -r dir目錄 目的目錄# rm , -i表示詢問, -f表示force, -r表示recursive # 刪除單個文件并詢問 rm -i filename # 刪除單個文件不詢問 rm filename, rm -f filename # 刪除文件夾 rm -r -f file # 刪除文件夾并解釋做了哪些操作 rm -r -f file -verbose#mv移動或重命名 # -i ,-f # -n 不覆蓋已經存在的文件 mv a.txt newa.txt mv a.txt ~/Desktop #移動并重命名 mv a.txt ~/Desktop/newa.txt#echo寫入 echo hello #將hello顯示在終端屏幕上 echo 'hello' > README.md #寫入文件中3.conda
conda env list source activate envname conda deactivate # 進入環境 中后查看環境內的包 conda list4.jupyter notebook
#終端打開jupyter notebook jupyter notebook #關閉 終端兩次ctrl c,ctrl c, ps #選中本單元 esc #編輯 enter,up,down #跳到單元格開頭,結尾i ctrl home, ctrl end #A 上方插入單元格 A #下方插入單元格 B #刪除本單元 X #代碼模式 Y #markdown模式 M # 插入行號 L #運行本單元 ctrl enter # 運行本單元并移動到下一單元 shift enter #選中多個單元格 shift down, shift up # 刪除單元格 DD #合并單元格 shift M #顯示結果,不顯示結果 O5.git
#token, 21年的七夕節之后git賬戶新連接驗證不再使用密碼,使用token,也就是說再重新驗證身份的時候賬戶輸入賬戶名sunshuqing1990203,密碼輸入token #西區實驗室cvslab的新建token是: 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5.1本地倉庫連遠程倉庫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這里換上你的用戶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這里換上你的郵箱"ssh-keygen -t rsa -C "3356014655@qq.com" cat 文件夾下id_rsa.pub內容 ----- github的SSH 新key中#測試$ ssh -T git@github.com #打印 H? sunshuqing#push git init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 git remote git branch -a git checkout -b 本地新的branch名稱 git add 修改的文件 git commit -m "備注" git push origin 遠程分支的名稱5.2git 命令
#status git status #log git log #當前分支全部的commit信息 #reflog git reflog #所有分支的改動信息,更全面,便于恢復倉庫版本 git reflog -數字# remote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 git remote git branch -a#分支 #查看分支 git branch -a #創建本地分支 git checkout -b branchname #刪除本地分支,先切換到其他的分支(非刪除的分支) git branch -d branchname git branch -D branchname#強制刪除 #創建新的遠程分支 git push origin 遠程分支名#創建好本地分支后, add,commit,push #刪除遠程分支 git push origin --delete 遠程分支名#合并本地分支 git checkout master git merge 等待合并的分支名稱#將分支合并到master(當前分支)中5.3git push 沖突
當多人在遠程倉庫上進行了改動,如果沒有在push之前pull會導致 push reject! 解決方案:
#1. 直接pull之后再push,缺點是會把自己之前的修改更新完了,因此最好不要這樣 git pull origin 遠程分支名稱 git add git commit git push origin 遠程分支名 #2, fetch 后再merge,手動解決更新沖突,再 add, commit, push git fetch origin 遠程分支名稱 git merge FETCH_HEAD 本地分支名稱 # 很可能autoomatic merge failed,需要手動解決沖突vim所有沖突的文件 git add git commit git push5.4git 撤銷
#撤銷當前HEAD下的add信息i git reset HEAD 文件名#回退到原來的版本 git log #粗略查看commit信息 git reflog #得到HEAD~?或者 hash git reset --hard HEAD^ #回退到上一個commit之前的版本 git reset --hard HEAD~3 #回退到前3次提交之前 git reset --hard commit_hashid #回退到指定的commit前#誤刪了本地分支,想要恢復 git log git reflog #根據reflog得到對應版本的hash值 git checkout -b 新的本地分支名稱 hash值 git log6.VSCODE
6.1快捷鍵
ctrl p #調出命令窗口6.2界面設置,終端設置
#vscode 界面設置: 1. 左上角 文件 ,preference中 “顏色主題”:深色 默認 vscode, “文件圖表主題”:Seti UI(可能需要安裝) 2. 字體大小:14 :setting.json中直接設置editor.fontSize:14, 加粗設置為fontWeight: normal 3.字體: Fira Code ,下載 sudo apt install fonts-firacode, 在setting.json中加入"editor.fontFamily": "Fira Code","editor.fontLigatures": true, 4. 左側圖標大小,設置 窗口,zoomlevel = 2, "window.zoomLevel": 2, # 終端設置: setting.json 存放著默認的python編譯環境"python.defaultInterpreterPath": "/home/cvslab/anaconda3/envs/qwhe/bin/python",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基本的ubunutu命令以及代码环境配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19年 Android 开源框架 排
- 下一篇: [力扣刷题总结](双指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