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穆勒思维导图_边沁与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
2000
收稿日期
:
2000
2
04
2
14
邊沁與穆勒的功利主義思想之比較
肖鳳良
,
伍世文
(
華南師范大學
哲學所
,
廣東
廣州
510631
)
摘
要
:
本文概略介紹了古典功利主義的基本思想
,
在此基礎上對其經典作家
—
—
—
邊沁
和穆勒的思想體系在關于快樂
、
利已主義及道德制裁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
試圖在對三者的上
述差異分析中更準確地把握功利主義
。
關鍵詞
:
邊沁
;
穆勒
;
倫理學
;
比較
中圖分類號
:
B82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9
—
2668
(
2000
)
04
—
0065
—
07
一
、
功利主義概述
功利主義
,
英文為
Utilitarianism
,
又譯為功用主義或樂利主義
,
是一種以實際功效或
利益作為道德標準的倫理學說
。該學說最早萌芽于培根和霍布斯的倫理學說中
,
18
世紀
的哈里森?
孟德威爾和斯密對其都有一定的發展
,
至
18
世紀末和
19
世紀初
,
由邊沁和穆
勒最終將其建立成一種系統的有嚴格論證的倫理思想體系
。
作為近代經驗主義倫理學
,
功利主義以經驗的分析為基礎
,
通過對人性的考察和道德
心理的分析
,
提出人的最基本的情緒是苦與樂的感覺
。
道德規范之所以產生
,
就是人們通
過苦與樂的感覺
,
了解到從什么樣的行為方式中才能得到好處
。
功利主義者所有的行為最
一般的動機是快樂
,
對快樂的追求是人的一切行為的潛在指導者
。
人們之所以這樣做而不
那樣做
,
就在于他們趨樂避苦的天性
。
這種快樂主義的人生觀構成了功利主義的基石
。
由
趨樂避苦這一人生的基本目的出發
,
進而便可以得到一個評價一切事物和一切行為的好壞
標準
;
有助于產生快樂的行為和事物便是好的
,
反之則是壞的
,
這便是功利原則
。
功利主
義將幸福看作是處于快樂之中的狀態
,
由快樂論引出了幸福論
。
按邊沁的注釋
,
功利原則
指的是
:
當我們對任何一種行為予以贊成或不贊成的時候
,
我們是看該行為是增多還是減
少了當事者的幸福
。
[1
]
。
總之
,
快樂
(
幸福
)
主義目的論是功利論的核心
。功利主義以堅
持人性論
,
堅持道德的出發點是從人的趨樂避苦的天性出發
,
提出快樂是人的最終目的
,
社會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追求自身的幸福快樂的權利
。
正因為這樣
,
功利主義幸福論成了反
對中世紀禁欲主義幸福論的重要武器
。
然而
,
其意義并不只在于此
,
更難能可貴的是功利
主義思想家們關注到從追求個人幸福的功利立場出發
,
會導致個人與個人
、
個人與社會的
利益沖突
,
進而提出有效的調適方法
,
以圖解決利已與利他之間的矛盾
。
功利主義提出了
“
合理的利已主義”
,
“
個人幸福必須與社會幸福結合起來”等觀點
,
強調一種普遍效應的
5
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功利主义穆勒思维导图_边沁与穆勒的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eds能谱图分析实例_【材料学堂】X射线
- 下一篇: QQ占用F2快捷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