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养精蓄锐与舒适区
最近刷新了一個生活習慣,頗為受用;
這里記錄和分享下;
睡前只看kindle
之前一直不太理解kindle為啥設計成這樣,覺得在各種pad,筆記本以及7寸(max)級別手機都是kindle的很好的替代品;
kindle的存在意義是什么呢?
最近看了馮唐的書,馮唐推薦的是要把睡覺當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來看待,睡前最好只看書,看書首推kindle,原因是:
- 紙質的書:需要開燈,影響身邊人睡覺
- 手機:則太讓人興奮,誘惑太多,忍不住看各種東西,視頻;即便忍住了,也消耗了意志力;
- kindle:則是樸素專注,無需開燈,其感覺甚至好于看紙質的書(我一直是喜歡看電子書,紙質書沒有筆記,搜索等功能,已經無法接受了)
所以真的一路看過來,更能理解和欣賞,kindle的樸素和專注,那種對人的滋養和撫平,讓人養精蓄銳,緩緩入睡,準備新的一天;
手機則是讓人興奮,藍光讓人難以入睡,倒是早上伴隨自己喜歡的音樂,開啟帶勁的一天是不錯;
kindle和手機,一張一弛;
所以kindle更讓人休養生息,更容易帶來一個好覺;
親歷讀書
現在各種聽書盛行,通過這種快餐式的學習,一年刷個200本書倒也不是難事;
整體上對這種濃縮的知識,個人持非常正面的態度,大約起到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說的粗刷的程度;
但是畢竟是在吸收營養上是:粗讀<細讀<親身經歷
所以親歷讀書還是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最近一段時間對誰前一段時間的閱讀則是充滿了期待,hmmm,小結下來大約是:
- 豐富了眼界經歷,更少的“矯情式焦慮”,這個必須要讀進去,沉浸進去,是聽書取代不了的;
比如說平時工作壓力大,甚至自己也覺得挺難挺不容易的,實際真的是這樣么?
看了一些傳記類的書,我這里覺得最難得case,大約也就是雷軍的日常,曾國藩的休假模式,戰場上將士所夢想的生活了。
突然覺得自己做技術寫程序,如果還覺得有焦慮感,真的就是“矯情”; - 得到了智慧:這個太多了,工作生活中感覺有困難,一部分原因是外部因素,更多的還是自己智慧能力和積累不足,太愚笨;每每看到一些好的點,記錄下來,然后逐步用于工作生活,爽度真的遠大于一道好菜一部好電影;
讀書給人滋養,:)
舒適區
再談舒適區,這里讀到華杉的一個說法,覺得很贊同:你要調整你的舒適區,到一個非常奮進的程度,讓這個事情成為你最舒適的事情;
華杉自己每天5點起床,然后思考和寫書,堅持n年,寫了n本書,華杉說這個就是自己最舒適的事情,每天不早起,不思考和寫作就難受;
這個更加“天人合一”的儒家版舒適區的說法,個人也很贊同,其核心還是對自己做的這個事情是更加認同的,所以這樣才更加舒適;
當然早起,以及睡前拒絕手機的誘惑,都是帶來一些表層的“不舒適”,但是帶來了深層次的“舒適”;
所謂調整舒適區,還是要由內而外的,才會通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kindle, 养精蓄锐与舒适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lt+w热键组合无法使用
- 下一篇: 产品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语雀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