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等生到研究员:一位农村孩子的奋斗独白 | 治学大家谈
從差等生到研究員
? ——一位農村孩子的奮斗獨白?
我的家在山東一個小縣城——滕州,距孔孟故里比較近,思想文化上受其影響也比較重。父母都是農民,沒啥文化,不過對教育格外上心。與其說是關注教育,不如說關注學習成績,在他們眼中成績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標尺。我家住在一個村子的胡同里,有許多小伙伴同我一起長大,偏偏他們的成績都很出色。打我記事開始,就一直活在被“別人家孩子”支配的恐懼里。
我小時候體弱多病,每次生病,父親就數落母親“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沒事”,仿佛我的病是母親照顧不周造成的。每次,母親偷偷帶我去看病,不敢讓父親知道。我小學成績一直不好,三年級之前從沒拿過獎狀。而恰好,我們胡同里的孩子每到過年都得了獎狀,唯獨我沒有。回家后,很難見到家人好臉,尤其是父親,他一邊喝酒,一邊數落,“都是上學,人家誰誰得了獎狀,你是干啥吃的?”那時雖小,卻也知道羞愧。我不想被人比下去,不想被數落。到了三年級,我在年前的期末考試得了第七名,第一次拿到獎狀。滿懷信心回家,心想這次總算可以揚眉吐氣了。剛到家,父親端著招牌似的酒杯,厲聲喝斥:“你還有臉說,人家誰誰考了第一名。”我依舊活在別人家的陰影下。家人只看到我的不足,卻看不到我的努力。盡管我比較努力,可似乎天資愚笨,雖以后都拿到了獎狀,可是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
小升初的時候,我們縣城有一個比較有名的育才中學。我報名參加了,張榜那天,我在家,父親去了現場。回到家,父親已是小酌微醉,借著酒勁,正話反說:“不孬,正榜!”我剛要高興,父親臉色一撂:“找了八遍也沒有你!”我只好去了鄉鎮中學,而我的小伙伴們也在那里,于是開始了新一輪的對比。到了初中,我的成績比小學明顯進步。雖然,不能完全超過小伙伴們,不過已經可以平分秋色了。到了關鍵的中考,我發揮失常,而隔壁小伙伴和我叔家的哥哥高中正榜!家里除了母親外,所有的人都數落我,嘲笑我。父親只要一喝酒,就會揭我傷疤,帶著嘲笑和諷刺:“正榜,正榜生來了!”語言一次比一次犀利。那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離開這個家。姑父在二中當老師,在他的周旋下,我得以進入高中,代價是多花了6000元。從此之后,這6000元如同五指山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只要一喝酒,父親的口頭語就上來了:“一樣上學,人家一分錢不交,你得6000元。”高中三年,我牢牢記住了這6000元,一步步往前走,幾乎每一次考試就進步一次。到了高二,我的成績已經超過了兩個正榜小伙伴。
到了最關鍵的高考,我太希望證明自己,希望能離開那個家,以至于考前一晚,徹夜難眠。到了考場,手就開始發抖,握筆都困難,本來輕而易舉的題目,我卻怎么也想不出來。結果顯而易見,僅僅考了452分,只能考慮專科。這一次,另外兩個小伙伴也沒考好,和我成績差不多。父親早就想好了,他不會讓我去上專科的,他讓我去工地干活。可是我不甘心,頂著壓力決心復讀。也不知道復讀那一年是如何熬過來的,只記得我幾次晚上跑到荒郊野外,撕心裂肺地呼喊,排解心中的壓力。再一次走進高考考場,這一次我準備得更充分,沒有了上次的緊張,正常發揮。一個月后查成績575,為穩妥起見,報了個省內本科學校。后來我慢慢思考,我之所以成績一直不好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叛逆性較強不喜歡聽老師的話;二是我文理科過于均衡,而高考分科對我不利。不過這些特點也給我未來的研究之路打下了基礎,我之所以能獨立思考也得益于不聽話,后來能從文科生轉變為理科的研究員也得益于那時的基礎。
我沒來得及開心,就不得不面臨嚴峻的現實:學費的壓力。父親先是命令我去申報貧苦生補助,隨后赤裸裸地威脅:“你要是不聽老子的話,就不給你拿學費。”帶著第一年的學費和父親的威脅,我一個人背著布袋走進了大學。除了學習,我還要脫貧,我不想成為貧困生,更不想被威脅。大一那年最為辛苦,下課后去食堂打工,中午給人家送大桶水。我清楚地記得,我一手拎著一桶20升的水,從一樓一口氣爬到六樓,送一桶水可以賺5毛錢。到了周末,我要去外地做電視劇收視率的市場調研。代理商在地圖上劃定一個村,我乘車到達目的地,先把村子的地圖畫出來,而后統計戶數,進行抽樣訪問。由于訪問的問題比較敏感,諸如收入、人口、手機號……很多人家不愿意配合,曾經幾次被人趕出村子。為了多賺點錢,每天背上干糧,直到晚上才能吃上一頓飯,住5元一晚的賓館。很多時候,晚上一個人從村子里走回當地鎮上。那時農村還沒有村村通,更沒有路燈,也沒有現在的手機導航,我借著月光,沿著有燈光的方向走。曾經幾次晚上從墳地旁邊穿過,我恐懼到了極點,可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害怕也沒有用。后來怕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害怕了。就這樣,我利用周末時間做了2個月的市場調研,跑了臨沂3個縣,28個村。到了發工資的時候,我第一次成為納稅人。到了大二,我平時在餐廳打工,周末去做家教,寒假到臨沂市一個培訓機構教課。后來,我發現自己也可以開培訓機構。于是,利用積攢的錢在臨沂市里租了兩間房子,自己開了一家培訓機構,晚上輔導孩子作業,周末給他們補補課。為了省錢,我從廢品收購站買來一個鐵架子,自己裝修成一個廣告牌,掛在外面。到了周末,大街小巷去發傳單,風里來,雨里去,從開始只有一個學生,到慢慢有了幾十個學生,學費和生活費有了保障。自打第一年父親給我出了學費后,我再沒問家里要過錢,心里最自豪的是解除了父親的威脅。
大學期間,校園里到處彌漫著荷爾蒙的味道,草坪上、走廊里,到處都是情侶們的倩影。我們舍友大多有了女票。那時,我也渴望談一場戀愛,也努力去追求心愛的姑娘。行動過,努力過,付出過,傷心過。現實的殘酷讓我心灰意冷。我實在沒有什么吸引女生的地方,用班里女生的話說“我長得不帥,家境不好,不懂浪漫,也沒有什么特長。”想來也是,我上完課后還得去餐廳打工,周末去加班,整天灰頭土臉,誰會和我談戀愛啊?
到了大三下學期,我不得不面臨一個選擇,是考研還是就業?思來想去,我決定考研。我知道眼前的培訓機構雖然能夠賺些錢,可是并不長遠。于是,我關了自己的創辦的培訓機構,準備考研。雖然那時手里有點錢,可是不舍得報考研輔導班,自學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最后,如愿考上了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碩士期間,應該是我最開心的幾年。中科院不收學費,還有國家發的補助,我不需要為了生計而操勞。碩士三年,我跟著馬老師跑遍新疆南北。我喜歡用文字記錄走過的路程。那個時候,我才真正開始寫科普。馬老師是第一個發現我可以寫的人。那個時候,走的路多,寫作欲望也強。后來,在科學普及出版社呂秀齊老師和楊虛杰老師的支持下,把在新疆時期沉淀的東西整理出來,先后出版了《西域尋金雕》《雪豹下天山》《鳥國:動物學者的自然筆記》。
碩士畢業后,我打算繼續深造,考取了上海一所高校的博士。在上海的一年中,我想好好做研究,可是由于種種原因和導師難以達成共識。我整天胡思亂想,“我到底哪里錯了,為何導師不待見我?”后來,我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屋子里,用手摸著自己的胸口,捫心自問:“序茅,你是來混學位的,還是來做科研的?如果你要混個學位,你就得忍辱負重。如果你想堅持做科研,那就離開了吧。”讀了一年博,我瞞著家人,咬牙下決心退學。隨后,我從上海到了北京,進入國家林業局做科普。在北京租了一間4平方米的隔間,來回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半年后,我覺得自己不適合行政工作,決心再次考博,隨后考上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進入動物所,我找到了夢想中的科研環境,導師很支持我,我也努力不辜負他的期望。這期間,我各處出差,跑遍了云南、四川、西藏、陜西等幾十個保護區。在肯尼亞參加了第29屆世界靈長類大會,并作報告。按照動物所的要求,之前我的文章就達到了畢業標準。只是,我覺得工作還有待完善,并且我在組里是獨自開辟的方向,我走了沒人接盤。我也知道李老師想留我,但是他不好意思開口。于是我找到了導師,提出延期一年,對自己有個交代,也對導師有個交代。博士期間發了3篇SCI,和導師合作一本專著《滇金絲猴生活史》。科研之余,我也積極做一些科普工作,博士期間出版5本科普書籍《動物知道人性的答案》《走進偽裝大師》《神雕謎蹤》《紅唇美猴傳奇》《靈犬之智》,100余篇科普文章,在中央電視臺、國家科技館以及各地中小學進行了100余場科普講座。期間獲得第五屆梁希科普獎一等獎并作為代表在人民大會堂陜西廳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接見,《鳥國:動物學者的自然筆記》被上海市教委選為初中生課外閱讀材料,《動物知道人性的答案》入圍2017年中國好書,《紅唇美猴傳奇》獲得2018年度中國好書獎。很多人只知道我能寫,或者說我寫作欲望強。他們不知道我的辛苦付出,別人逛街我在寫,別人喝咖啡,我在寫,別人風花雪月,我也在寫。
博士畢業后,我來到了蘭州大學,成為生態學創新研究院的一名青年研究員,現在正式成為碩士研究生導師,也即將擁有自己的研究生。沿著既定的目標,繼續向前。不論世事如何艱辛,初心依舊!
我從來不曾優秀過,也從來不曾放棄過!
作者簡介
趙序茅,蘭州大學生態學創新研究院青年研究員。
?內容來源??|??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教務處
編輯??|? 李江怡
責任編輯??|??周唱
主編??|??肖坤
往期精品(點擊圖片直達文字對應教程)
機器學習
后臺回復“生信寶典福利第一波”或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教程合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差等生到研究员:一位农村孩子的奋斗独白 | 治学大家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in7环境下计算机互联,win7系统多
- 下一篇: 华为m2android怎么升级,【刷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