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 sockaddr和struct sockaddr_in的强制类型转换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struct sockaddr和struct sockaddr_in的强制类型转换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1.
struct sockaddr
{unsigned short sa_family;//地址類型char sa_data[14];//協議地址}
2.
struct sockaddr_in
{unsigned short sin_family; //地址類型 unsigned short int sin_port; //端口號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ip地址 unsigned char sin_zero[8]; // 填充空間
}
struct in_addr
{unsigned long a_addr;
}
在實際網絡編程過程中結構體 1和2都可以對socket進行地址的配置,但通常都是先初始化好結構體2,再將它強制轉化成結構體1來使用。那么,結構體類型之間的強制類型轉換是如何進行的呢?
我們知道,不管是什么類型的數據,最終都是以二進制形式存放在內存中,我們以int類型的方式存儲,再以int類型的方式解讀,得到的數據便是int類型,結構體變量也是類似,首先我們是向系統申請了一段內存空間來存儲我們的結構體變量,當我們需要獲得內存中的數據時,再以結構體中各變量類型的順序對內存數據進行解讀;
如上兩個結構體,長度都為16字節,sockaddr_in.sin_family的數據存入sockaddr.sa_family,剩下的14個字節存入sockaddr.sa_data,這樣在各種操作中可以方便的處理端口號和ip地址;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蘑菇ding」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Cassiel_Paris/article/details/8067621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truct sockaddr和struct sockaddr_in的强制类型转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park小文件合并
- 下一篇: FastReport VCL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