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和社交融合靠不靠谱?
突然有這個想法,還要從幾年前打車軟件剛剛興起的時候說起,那時候各個公司都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占領市場,打車費用也是優惠到了最大幅度,我記得當時我還在海淀黃莊的銀網中心上班,每天中午出去吃飯,都能看到好多人在發餓了么的推廣傳單,當時我住的地方里公司并不遠,所以基本用不著打車,直到有一次下班后著急去上課,就在同事的推薦下下載了嘀嗒拼車,沒想到剛下單就有人接單了,車主的座駕是一輛奔馳,行車途中就開始和車主聊天,說著說著就發現,原來我們都在銀網上班,更巧的是我們還在同一個公司!原來這個同事是編輯,我們在上下層,平時是碰不到面的,當然了,因為部門不同,所以即使碰見了也不認識。。后來就算認識了。因為他對汽車和摩托都很了解,記得后來當我考完摩托車駕照的時候,還專門請教了他關于買車的知識,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每每回想起這個經歷我都感覺挺有趣的。
另一件發生的事情就是大概2年后了,是我從同事的口中得知的,因為各種原因吧,公司的一位hr小姐姐有想離職的打算,某天下雨,于是她便在滴滴約了一輛順風車回家,也是兩人在車上閑聊,自然就聊到了工作,也是好巧不巧,對方得知這個小姐姐是做人事工作的并且有跳槽的想法后,竟然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問她愿不愿意去他所在的公司面試一下,原來這個車主就是旁邊JD集團的HR,正好他們最近也在招人,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 這個小姐姐順利入職JD的消息就傳開了。
基于以上兩種情形,如果在目前順風車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業務,比如叫“同事搭車”,那這個功能會給用戶帶來驚喜嗎?帶著這個疑問,那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一、它的存在有必要嗎?
根據常用的需求分析模型KANO模型來分析,對于網約車公司來說,出行一定是一個必備屬性,一旦失去了這一基礎功能,那么打車軟件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如果在解決出行問題的同時還能擴大朋友圈,那么它就變成了一個魅力屬性。當一個產品已經實現了它的必備屬性,那么魅力屬性就是一個加分項,所以這個業務有它存在的必要。
一、它能帶給用戶什么好處?
這里的所指的用戶就要分成兩個角色來分析。
1、車主
對于車主側來說,首先,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可以增加額外的收入。正所謂買車容易養車難,油費、維修費、保險費等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且車主可以根據自己車型的座位數來決定可以同時搭乘的人數,這樣費用就根據人數實現了疊加,彌補了順風車一次只能接單一個乘客的缺陷。其次,可以滿足虛榮心。在北京這樣一個大都市,雖然是人多車多,但同時也存在著幾千人爭搶一個汽車指標的情況,對于好多人來說,不是買不起車而是根本沒有買車的資格,即便是不用搖號的新能源,也大概率排到N年后了,所以在我這樣沒車的人的眼中,哪怕對方開的是奧拓、是五菱宏光,我也會對人家投去羨慕的眼光。。最后,就是可以擴大朋友圈。同事搭車不一定只能搭自己公司的公司,小到一棟大廈,大到一個園區,周圍商圈的其他公司的人也可以搭乘,而且司機和乘客要想使用這個功能,必須上傳自己的工卡或者工作證明,這樣就可以了解到彼此的職業信息,又無形的創造了潛在可溝通的話題。使得“一段路程結識一個朋友,一段路程開啟一個故事”得以實現。
2、乘客
不可否認,無論從時效還是費用上來講,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地鐵絕對是通勤方式的最佳選擇,但是這也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不單單是對于白領,絕大多數、各式各樣的人都會優先選擇地鐵,以至于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卻找不到一個空座的時候,當你站在擁擠的人群中連手機都掏不出的時候,你還有心思和興趣去結識一下旁邊的人嗎?或者 假設你下班都是在滴滴上打車,暫且打的都是快車吧,我估計10次中至少有5次遇到的都是駕齡5年以上的大叔,那白領和大叔之間會聊些什么呢。。如果換一種情形,開車送你的是你的同事,或者大概率是跟你相仿的同齡人,而且你們工作在同一個商圈,那會是一種什么心情,當社交的功能實現條件成熟之后,費用就成了人們關心的焦點,上面已經說過,車主的收入是根據人數疊加的,那么網約車公司如果想提升同事搭車的亮點,提高吸引力,必定會打出優惠的商業模式,否則如何區別于順風車,快車等其他品種呢。我覺得這一點用戶不用擔心。
三、它能帶給公司什么好處?
首先,從利潤上來說,對于公司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傭金,從車主的收入中按比例扣除,這個模式在目前的打車軟件中已經很成熟了。其次,從成本上來講,最大的支出成本應該在廣告費用,但基于目前網約車公司已經存在的龐大的用戶基數,推廣對于公司來說應該也不是什么難事了。
四、它的實現成本大嗎?
“同事搭車”的業務流程相對還是比較簡單, 對于車主側主要就是 登錄->認證->發起搭車->收款->結束行程, 對于乘客側則是 登錄->認證->查看搭車->預約->付款->結束行程,實現過程的復雜度決定了研發的投入成本,仍然還是得益于目前已經成熟運行的模塊, 比如支付和定位功能等,所以開發起來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的。
最后,說一千道一萬,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便產品順利上線了也要根據埋點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來不斷的進行優化和調整,一個產品到底靠譜不靠譜,最終還是要市場去評判。但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敢于發散思維,即使這一次嘗試后失敗了,也要相信勝利會在下一次來臨。
此文章為轉載文章。
文章出處:https://www.jianshu.com/p/a9110635ab1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网约车和社交融合靠不靠谱?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全球与中国标准轻触开关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
- 下一篇: linux javascript开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