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项目交付,成功交付离岸项目的三个步骤
跟蹤進度
對于外包工作,組織還常常擔心無法了解工作進展情況。因此,很多客戶常常對基于敏捷的方法很熱衷,他們強迫廠商定期提供中間交付物。然而,這種做法不是總可以發揮作用,總會存在一些情況,除非工作完成,否則不會有可交付物,特別是要交付的與業務而不是技術相關的時候。舉個例子,我曾與一個銷售團隊共事,他們外包了制定全新銷售薪酬模型的工作,后來看到這樣的情況:因為不同元素之間存在依賴關系,只有模型完全定義結束,他們才能看到成果。這不是說工作因此無法跟蹤。然而,一句俄國老話用在這里很合適:“doveryai, no proveryai”,翻成中文大概的意思是:“相信,但還是要驗證”。
步驟2:確保進度跟蹤合適而且客觀
完成工作的小組,無論是內部的遠程部門,還是外部廠商,都應該得到信任。如果雙方的關系沒有信任作為基礎,就會在人和人際關系上耗費太多精力,工作上的精力就不夠了。然而,信任不應該導致無視真相,應該試圖驗證一切進展順利,需要做的,就是將這方面的工作放到項目規劃中。
規劃應該包括定期檢查點,要雙方明確同意期望得到什么:這些檢查點的成果要能表現出項目的進展。成果可能不是實實在在的可交付物,但它們仍然可以是“真實的”。在銷售的例子中,我們讓廠商展示不同的元素,這些元素是他們打算放到薪酬模型之中的,還有正在制定的不同角色和職級、影響提成的變量等等。分開來看,這些東西毫無意義,但是它們表明一切正在向最終目標行進,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客觀的度量方法,而不是主觀判斷。
存在某種傾向認為:比起驗證外部廠商的工作,驗證同一組織內部遠程團隊的工作更容易;事實并非常常如此。如果是內部部門,參與工作的人可能更清楚如何“逃避責任”,如果他們想這么做的話;所以在我看來,不管遠程團隊來自內部還是外部資源,我的驗證總是一視同仁。
除了在周會上提供定期的進度更新外,在協作工具中分享,項目主管之間的“必要”談話,這些都有必要。對于項目經理不太能夠了解的工作,我總是要確保他們安排更多時間,以進行正式的工作任務評審。形式上,可能是在某些項目關鍵點的某種結構化討論,對于項目通過某個關卡、達成中間階段里程碑的相關工作任務,所有利益干系人都要評審與其相關的“檢查列表”。其中可能包括中間階段交付物交接,但也可能僅僅是展示已經完成的數據模型、設計確認等。這些檢查點應該視為確認廠商的工作在按進度進行,如果可能,還要跟付款日程綁在一起。如果有必要,它們也可以用來發現和批準糾正不當行為的機會。此時,就要考慮“相信,但還是要驗證”:如果多方之間沒有信任關系,那么可能會隱藏問題(或者假定已經隱藏了問題),將來也就不在有機會就某種實際的糾正計劃達成一致意見,即便這樣的計劃能夠幫助確保項目成功。
即便存在信任關系,大家仍然有可能對當前情況有不同理解。廠商可能覺得延遲兩天沒問題,但客戶卻有可能覺得這會導致嚴重問題。因此,我總是要確保:這些規劃好的評審中,要記錄成功條件,同時大家要達成一致。成功條件可能包括任何東西,從簽署一份文檔,到完成某些模塊的工作。我甚至見過這樣的成功條件:雇人完成工作和文檔交付相關的度量數據。關鍵在于:大家在項目開始時就認可各個里程碑上成功的意義,這樣在評審中就不會參雜主觀的談判。這樣一來,大家都可以同意延遲的時間長短、超出成本高低等等。這些就會在每個里程碑評審觸發相應糾正措施。因此,評審本身就會成為一種對比,對比規劃中應創造的價值和相應的真實情況。
安排這些評審時,項目經理應該確保評審頻度,避免問題失去控制,但也要留出足夠時間,確保工作能夠推進。而且,評審不能開始得太早,要在工作真正有可以評審的實際產出時再進行,但也不能太晚,要能有余地提供時間來恢復正常和糾正問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软件测试项目交付,成功交付离岸项目的三个步骤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DK 软件国际化概述
- 下一篇: 骆驼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