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吼林彦廷:当直播成为一门显学
?微吼要成為的是“中國數字化轉型的一面旗”,不僅要自身能力強,更要幫助合作伙伴一起“做強”。
作者|皮爺
出品|產業家
“直播正在成為一門顯學。”
伴隨著新冠疫情的持續覆蓋,林彥廷內心有了這個越來越真實的想法。在之后的各大場合里,他不斷向外界輸送著這個觀點。
這個觀點被不斷驗證。根據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企業直播市場規模達90.8億元,B端用戶超過120萬家。2025年預計中國企業直播市場規模將達到266.3億元,用戶將超過270萬。
落地這個想法的不僅在市場,更在企業。足夠明朗的跡象表明,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直播當成了銷售的核心渠道之一,同時在內部設置專門的直播崗,由專人負責這個業務。
?微吼中國創始人及CEO/林彥廷
林彥廷看的很清楚。作為企業直播賽道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今年是微吼成立的第12個年頭,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在疫情的催化下,微吼的營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增長。
“但我們追求的不是這個。相較于疫情期間這種爆發性增長,我們更想讓外界看到我們在疫情過后的持續增長力。”
硬朗,實干,不拖泥帶水,并時刻顯露著對未來的判斷——這是在采訪中林彥廷給我們的印象。在他的戰略設計里,微吼要成為的是“中國數字化轉型的一面旗”,不僅要自身能力強,更要幫助合作伙伴一起“做強”。
他的設計,正在被時間檢驗。
一、“快跟上,直播大潮來了”
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企業直播大潮正在蜂擁而來。
在林彥廷的記憶里,在2010年到2013年的時間段,企業直播的日平均場次是0.34,“當時直播只是以一個配角的身份存在”,他笑著說。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根據去年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全國企業直播就超過1000萬場,相當于每天有5萬多場直播。
從外部環境來看,疫情是一個企業直播市場的集中爆發點。即隨著疫情在時間、空間層面的阻斷,企業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傳播出口,這個出口既要具備傳統線下渠道的廣觸點,更要能具備去中心化屬性,可以幫助企業建立自身的私域流量池。
直播正是最好的選項。客觀來看,直播是企業營銷最簡單的線上方式之一,相較于其他品牌傳播、推廣,直播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更好、更直觀的展現自身價值,同時更能以更低成本的方式實現拉新、獲客。
此外,從新的人貨場的角度來看,隨著互聯網后半場的來臨,原本的交易環節正在被大大簡化,即生產鏈條正在從最開始的“產品驅動”向“用戶驅動”轉移。換言之,企業和產品更需要距離用戶更近距離的“場”。
新的 “場”,正是直播間。
這正是林彥廷和微吼的主場。更能看作,在過去的多年時間里,微吼只做了一件事——專注企業直播。截至目前,微吼每天支持的直播數量高達20000場。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和大眾關注到的抖音、淘寶、視頻號等直播不同的是,微吼為企業搭建的更等同于一個“直播中臺”,即企業通過直播系統能完成銷售、轉化、沉淀一條龍環節。
或者可以理解為,直播已然正在等同于固有的ERP、ITSM等企業數字化核心框架,成為企業業務模型中尤為關鍵的一部分。
“我們之前服務過一個科技制造方向的大型客戶,在內部,他們把我們這套系統稱為生產系統。”林彥廷告訴我們。
二、再建一個業務支點
“微吼內部有專門的服務中心。”林彥廷表示。更詳細的表述是,在技術、營銷兩大部門之外,一個同等量級的服務部門在微吼內部被迅速搭建。
在林彥廷看來,這是微吼近兩年來最大的改變,“我們主要解決SaaS中第二個‘S’,也就是service的問題。”
拆解來看,微吼內部服務部門的職能更等同于企業直播體系搭建的關鍵。相較于其它數字化工程的“交鑰匙模式”,微吼會有專門的服務團隊幫助客戶進行直播數字化前中后期的拆解和執行。
比如在搭建直播中臺前,服務團隊會專門為客戶拆解新體系在未來三年、甚至五年帶來的效果,同時在執行過程中會根據不同客戶的具體情況制定定制化的解決方案,保證直播模型能與原有業務體系完美吻合。
與此同時,在項目完成后期,服務團隊同樣會幫助企業進行直播效果的檢測、系統的更新以及對細節進行打磨。
從某種程度來看,微吼的服務中心更等同于一個“客戶成功”部門。
實際上,中國SaaS行業從2013年開始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不少階段,但整體相較美國等企服企業仍具備較大差距。除了目前國內中小企業本身的付費意愿較差之外,更突出的一個原因恰是中國產業服務商本身不具備提供“咨詢和服務”的能力。
在美國,一般是由德勤等咨詢公司專門出具相關的數字化方案,以總包的形式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的總指揮師,由這些機構對最終以及長期執行效果負責。但在國內,這樣的上游環節并不完善,這也導致了在過往多個數字化案例中,不少SaaS服務商都只是“交鑰匙工程”,即在完成初步的項目合作后,后續的維護、監控不再負責。
林彥廷想解決的恰是這個問題。“從產品到營銷到服務,我們想建立的是一整個數字化鏈條。在我們內部,產品部門最大,服務中心在最中心,營銷部門最小。”
從更大的視角來看,隨著企業對于數字化轉型意愿的提升,“客戶成功”越發成為一個關鍵性的要素。但做到“客戶成功”,需要的不僅是產品層面的驅動,更多也是服務層面的補足。
“我們真的要像設計產品一樣去設計一家公司,每一個細節都要覺察到。”林彥廷告訴我們。
三、生態,競和與長期主義
“敬畏心。”在采訪過程,林彥廷多次用了這三個字來形容微吼和其它企業之間的合作。在他看來,企業和企業之間需要心存敬畏,同時也更需要協作,即“應該手牽手一起去服務企業”。
實際上,這也正是當下的中國趨勢。即隨著數字化轉型漸入深水區,企業對于業務轉型的迫切度正在迅速提高,與之對應的恰是來自各方面的轉型需求,比如直播,比如SCRM,比如ERP。
但在眾多轉型環節中,一直存在的一個難點恰是“煙囪效應”。換言之,各數字化環節之間并沒有完全打通,彼此處于割裂狀態,由此帶來的是企業管理和運作上的繁雜。
連通是關鍵,一如微吼。據了解,如今微吼和各大SaaS服務商的底層接口都已經打通,在彼此的服務過程中都可以基于彼此的服務能力向客戶提供愈加完整、一體化的數字化專業能力。
但在生態之外,微吼的發展也更在提速。“我不喜歡過山車的增長,我想讓外界看到微吼的規律增長。”在林彥廷心中,微吼真正的發展要從長軸的角度來審視,保持穩定增長。
一個愈發明朗的趨勢是,隨著疫情后數字化趨勢的加深,SaaS產業服務商在迎來新發展機會的同時,內卷也更在愈發嚴重。與之帶來的是愈發低下的服務能力以及“拿錢圈地”的不良風氣,并同時伴隨著未經打磨的產品。
但在天平的另一側,則是如微吼這樣的企業。如今微吼已然具備了強有力的SaaS+PaaS能力,不僅在服務,更在產品和技術,比如基于“微吼云工場”的aPaaS能力不僅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更可以服務大型、乃至超大型客戶,基于產品和服務進行全周期的賦能加持。
對于微吼在過去12年的發展,在采訪最后,林彥廷做了總結,“首先是專注,我們過去12年只做了直播這一件事;其次是升維,即在每一次時代機會來臨的時候能及時轉向;最后是賦能,即和合作伙伴站在一起,相互賦能,攜手并進,形成伙伴關系。”
如今,在林彥廷身邊工作的,有不少都是最開始跟隨他的老員工,司齡都在7、8年左右。“這些人已經和微吼一樣,都具備同樣的持續向上的氣質。”
在過往的十多年時間里,關于數字化的這面旗子,林彥廷有過很多設想,并一一踐行。如今,在數字化縱深加劇的當下,他的新構想也正走在前進的路上。
丘吉爾有句名言,叫“這不是一個結束,這甚至不是一個結束的開始,這最多只能算是一個開始的結束。”對林彥廷和微吼而言,他們正在路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微吼林彦廷:当直播成为一门显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vs2017发布网站到IIS
- 下一篇: 红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