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麒麟信安云几大优势之“安全性”篇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政府機構信息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銀行保險、證券等,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開始建設自己的大數據平臺;企業內部常常儲存著大量的客戶資料、研發成果等企業核心機密……數據的重要性對各行各業來說不言而喻。
然而在信息時代,數據存儲媒介丟失或被盜、員工的故意泄露行為、針對機密數據的病毒侵入、黑客攻擊等現象依然層出不窮……在數據產生與信息傳輸規模空前龐大的當下,重要信息系統防護建設與網絡竊密的斗爭愈演愈烈,如何保證數據不丟失、不泄露,這是各行業在信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訴求。
近年來,基于國家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的戰略需求,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麒麟信安堅持研發投入,聚焦關鍵技術創新,旗下麒麟信安云桌面產品內置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包含架構安全、生態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安全等,從源頭上、過程中完美杜絕網絡安全隱患問題,提升系統整體安全能力。
架構安全
首先云桌面使用自主研發的麒麟信安操作系統作為底層技術支撐,該操作系統已通過公安部信息安全產品等級檢測中心結構化保護等級(四級)安全認證,實現了從基礎底層為云桌面搭建了安全穩固的運行環境,筑牢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基石和底座,建立了真正安全的內核機制。
生態安全
麒麟信安云桌面“一云多芯”解決方案不僅能推送銀河麒麟、統信UOS、中標麒麟、中科方德、麒麟信安等國內各桌面操作系統,還可支持鯤鵬、飛騰、龍芯、海光、兆芯、申威等國產CPU芯片,實現不同架構CPU的混合異構部署及集中統一管理。從根本上實現了底層硬件與上層應用的配合,從操作系統到CPU、從應用軟件到外設搭建全國產化生態環境,聯合生態伙伴構建自主創新的核心產業鏈,助力打造國產基礎軟硬件生態,滿足信創領域客戶對國產化信息建設的剛性需求,可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國家信息安全保駕護航。
技術安全
基于融合虛擬化技術實現桌面虛擬化、服務器虛擬化、應用虛擬化“三V一體”,實現操作終端和應用終端分離,阻止內部操作人員非法通過傳統終端私自復制數據的行為,也杜絕了通過木馬和病毒竊取內部重要數據的可能性。用戶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安全地訪問內網應用系統,且不會導致數據安全問題。
每個虛擬桌面用戶都擁有邏輯獨立的虛擬機,虛擬機擁有獨立的虛擬CPU、虛擬內存、虛擬磁盤、虛擬網絡資源,虛擬機之間相互隔離,用戶僅能訪問權限范圍內的虛擬機。同時三V一體虛擬化技術可將關鍵業務的應用程序遷移到云中,提供高可用性的混合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序,為數據、應用程序和訪問提供可信賴的安全防護,有效解決了暫時未完成適配遷移的存量Windows應用繼續使用問題,為IT管理者帶來保障系統安全、保證業務安全穩定運行等好處。
管理安全
采用麒麟信安云桌面,在系統鏡像中打好補丁、更新殺毒軟件病毒庫并修復系統漏洞,通過鏡像統一更新應用軟件、應用補丁、安全防護軟件,保障業務安穩連續;
通過UDAP安全連接協議和HTTPS/SSL管理連接手段,建立一個信息安全傳輸通道,同時并擁有強大的外設管控能力,杜絕外接設備成為泄密通道;
采用雙因子強身份認證進行身份鑒權認證,通過USBKey或生物識別認證進行登錄,保證用戶身份的合法性,確保用戶身份安全認證。遵循最小特權原則,實現三權分立,即系統管理員、安全管理員、審計管理員三個管理角色權限邊界劃分清晰,真正實現獨立、協作、監督、制衡于一體的安全管理架構。
此外,麒麟信安云桌面可與麒麟信安天機存儲加密系統共筑信息安全堡壘,麒麟數據加密防護系統是針對電子數據進行加密防護的安全防護軟件,支持軟算法,支持商密、普密等多種加密卡。提供文件級加密和磁盤級加密,有效解決存儲硬盤丟失、數據外泄、外部攻擊等多種威脅,可為終端辦公計算機和應用系統服務器提供統一的數據安全存儲服務。麒麟信安天機存儲加密系統在運行機制上進一步完善數據保護措施,為數據安全和用戶信息提供強大保障,與麒麟信安云桌面聯合建起多重安全防護,讓用戶無后顧之憂。
麒麟信安緊踏技術創新的浪潮,云桌面產品以其安全性、創新性及一體化解決方案,在國防、黨政、能源等關鍵領域市場進行大規模落地部署,擁有浙江中共省委黨校、中國人民銀行某支行、某市財政局等多個成功案例。并先后榮獲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大賽金獎、首屆信創“鼎信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優秀解決方案、2020年信創安全優秀解決方案、2020年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解決方案典型案例、2021網信自主創新優秀解決方案、2021信創桌面云最佳解決方案等權威獎項。
未來,麒麟信安將持續深耕云桌面領域,積極攜手云計算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安全的虛擬桌面解決方案,全面助力安全云化升級,有力推進國產化生態做大做強。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浅析麒麟信安云几大优势之“安全性”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gcc/g++ 编译时报错原因分析之ex
- 下一篇: 每个大数据工程师都应该知道的OLAP 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