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加和不加湍流模型在NS方程上的体现
之前一直沒弄懂為什么很多流化床模擬里面都不去提及的問題。這還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暫且擱置。但是我們起碼要知道:加和不加湍流模型,區別到底體現在哪?這個影響大不大,量級如何?
從工程上來說,我們只要知道這個影響的量級,就可以大致判定可不可以忽略該影響。假如同時存在其他主導規律的時候(比如顆粒對氣體的曳力),該影響的量級遠遠小于曳力的量級,那么就可以放心地忽略該影響。
所以湍流的影響是多大呢?如何估算他的影響的量級呢?
首先,我們必須從CFD計算的NS方程上找源頭。也就是說,要知道加不加湍流,在NS方程上的區別。
這里就直接摘抄教科書里的內容了。
所采用的教科書為Versteeg編寫的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第二版
參考章節為3.5節,從第61頁開始。
首先寫出NS方程。
第一個是連續方程,后三個是分解成xyz三個方向的動量方程。
我們知道,流體在湍流狀態下是有無規則的脈動運動的。但是經過時間平均后,會消除這些脈動。如圖所示為流體速度隨時間變化。
可以將其分解為脈動速度(u‘)和時均速度(U)
上式中,也包含壓力的分解。壓力也是同理的。
于是將上面分解后的式子代入到NS方程中去。
然后再對他們取時間平均。取平均的方法就是先對時間積分,然后再除以時間。
對于連續方程,時間平均后直接把脈動速度平均沒了。于是得到
對于動量方程,先以x方向動量方程為例,對每一項都采取時間平均
這里要注意幾點
另外,div代表散度,即 div(u)=?ux+?vy+?wzdiv(\bold u)=\frac{\partial u}{x}+\frac{\partial v}{y}+\frac{\partial w}{z} div(u)=x?u?+y?v?+z?w? grad表示梯度,即 div(T)=(?Tx,?Ty,?Tz)div(\bold T)=(\frac{\partial T}{x}, \frac{\partial T}{y},\frac{\partial T}{z}) div(T)=(x?T?,y?T?,z?T?)
于是帶入到NS方程中,得到
那么(III)就是額外增加的項,稱為雷諾應力。
所以
湍流對NS方程的影響就是附加了一個雷諾應力項!
把它看作一個附加在動量方程的源項,相當于附加了一個額外的作用力。因此通常把它放到右側和壓力以及粘性力并列:
最后那項就是多出來的雷諾應力
這里又把密度提出來了。是因為通常來說密度也是不恒定的,也是一個變量。
所以說,有時候采用密度加權的時間平均,又被稱之為favre平均。這個平均用上方小波浪線代替小橫線。最后寫出來,考慮了湍流之后的NS方程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流体力学】加和不加湍流模型在NS方程上的体现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HDU 4701 Game
- 下一篇: Android之ViewSt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