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3rd Edition 北极熊 第一部分 1-3...
Introducing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信息架構簡介
Chapter 1?Defining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信息架構的意義(我們蓋房子,之后,房子影響我們)
Chapter 2?Practicing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實踐信息架構
情境(context):商業目標、資金、政治、文化、技術、資源及限制(組織心理學)
內容(content):文件/資料類型、內容對象、數量、現存架構
用戶:受眾、任務、需求、信息搜尋行為、體驗
Chapter 3?User Needs and Behaviors用戶需求及行為
常見四種信息需求:
已知條目搜索(know-item seeking),知道要找的是什么,該以什么名稱稱呼,以及上哪兒可以找到,例如,當你搜索員工名冊,找尋同事電話。
探索式搜索(exploratory seeking),想在自設的陷阱中找到一些有用的數據,并不確定要找的是什么,事實上,無論是否了解,他是打算在搜索和瀏覽的過程中學習某些東西。通常探索式搜索都是無止境的,用戶并沒有期待會得到正確答案,也沒有必要清楚表達他到底想要搜索什么。用戶很高興能夠得到一些結果,然后,會以這些結果作為跳轉再進行下一輪的搜索,至于搜索何時完成,并不見得每次都能清楚界定出來。
無遺漏式研究(exhaustive research)用戶打算搜索某一主題的任何信息,每一塊石頭都想翻一下。每樣東西都想要。用戶通常有好幾種方式表達他要搜索的東西,而且有耐心的以這些不同的詞匯構造他的搜索表達式。例如,某人試著了解某種疾病狀況時,可能會以多種關鍵詞進行多次搜索,同樣沒有必要有“正確”答案,對此而言,用戶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跋涉尋找更多的結果,其結果會多余其他種類的信息需求。
重新尋找以前已碰到過的有用信息,當前不方便細讀或閱讀時,以后再次加以尋找,如delicious的用戶加書簽readme, toread, or readlater. 如收藏
?
?
?
尋找信息方法:搜索(搜索系統中輸入查詢字符串)、瀏覽(鏈接)和詢問(請求幫助,郵件,聊天等)
搜索行為:整合,重復
采摘模式:先有需求后預期一種查詢請求,在過程中不斷的發現自己最想要的信息
各種查詢-想法-離開-文檔/信息
珠形增長(pearl-growing)方法:用戶從一些有用的文件開始,想得到更多像這樣的東西。如“類似網頁”
?
Learning About Information Needs and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學習
怎樣學習用戶信息需求和搜尋行為:搜索分析法,情境式詢問,任務分析、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考慮任何可能的方法,直接面對用戶,讓用戶陳述其需求,盡可能結合多種方法,擴大基礎。
搜索分析法:用戶時常在搜索些什么,有助于了解信息需求和搜尋行為
情境式詢問:民族志學,搜索分析法的補充,觀察用戶在自然場合下如何與信息交互,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cnsg/p/6872968.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3rd Edition 北极熊 第一部分 1-3...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微信小程序wxParse富文本解析
- 下一篇: 线性代数第3章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