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毫米波三大自然缺陷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5G毫米波三大自然缺陷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1、毫米波的應用在哪里?
- 毫米波將應用于未來Small?Cells和網絡回傳。有機構預測,到2019年,毫米波將替代20%的LTE回傳,大大節省昂貴的光纖網絡部署。
2、什么叫毫米波?
- 嚴格的講,毫米波頻率為30GHz至300GHz,對應波長分別為10mm到1mm。在移動通信領域,通常把24GHz-100GHz稱為5G毫米波。
3、毫米波的天然缺點
- 信號衰耗大;
- 易受阻擋;
- 覆蓋距離短;
(1)信號衰耗大
無線信號通過大氣傳播時,由于無線信號的吸收和散射,會產生信號衰減,我們用dB/km來定義信號的衰減程度。
通常認為,無線信號頻率越高,傳播損耗越大,覆蓋距離越近。但是,在毫米波這里有些例外。毫米波在大氣傳播中主要受氧氣、濕度、霧和雨的影響。
氧氣
- 關于氧氣的影響也不是一概而論的,不同毫米波波段受氧氣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 比如,60GHz必須承受約20dB/km的氧氣吸收損耗,而28GHz、38GHz與73GHz情況就好多了,這也正是目前一些運營商將28GHz定為主要測試對象的原因。
- 毫米波頻率范圍的大氣吸收率(以dB/km為單位)
濕度
- 相對于氧氣,濕度對于毫米波的衰減影響較大。
- 在高溫和高濕度環境下,其信號在1公里內可衰減一半(3dB/km)。
- 和濕度同理,毫米波在通過霧和云層時,也會產生衰減。
雨
- 雨是毫米波最大的敵人。極端情況下,在特大暴雨天氣下(降雨強度為50毫米/小時),毫米波傳播損耗可達到18.4dB/km。
- 毫米波真正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天氣。
- 雖然暴雨會引起毫米波信號大幅度衰減,但是只要做好足夠的鏈路預算,并不會導致毫米波數據鏈路中斷。
- 我們在進行網絡規劃時,可根據不同地區的歷史最大降雨量來預算毫米波無線鏈路損耗,確定毫米波的最大傳輸距離。
(2)容易受到阻擋
我們可以通過足夠的鏈路預算克服了惡劣天氣對毫米波的影響,可毫米波還有另一大硬傷——阻擋。
這硬傷很難克服,毫米波不但容易被建筑物阻擋,還會被人體本身阻擋,甚至是在手握手機時,手也能阻擋它。
解決方案:
1、利用墻體反射,或者加裝反射裝置,就是用非視距(NLOS)鏈路替代視距(LOS)鏈路。
- 這一辦法的缺點是功耗大、能效低,衰減大影響傳輸速率,且復雜的建筑環境影響反射裝置部署。
2、利用空間分集技術,在波束賦形過程中,沿著多個路徑,同時發送多個波束。
- 這減輕非視距(NLOS)衰減,提高連接穩定性,不過這增加了波束賦形處理的復雜性。更優化的辦法是,引入智能波束搜索和跟蹤算法,發現并切換到主導波束路徑上。
3、利用中繼節點保持連接性。
- 部署多個中繼節點,形成多跳、網狀的鏈路結構,一旦某一節點被建筑物阻擋,可靈活選擇另一個未被阻擋節點來迂回路由,保持連接可靠性。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5G毫米波三大自然缺陷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entos查看yum上jdk的版本
- 下一篇: Dev-C++/Cpp使用入门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