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14第12本:《创新者的窘境》
這本書中的理論可能對于國企員工并無大用,但作為一員科研工作者,整天在總結創新性技術,也算是創新者吧,所以就想了解創新者會遇到什么窘境?全書啰啰嗦嗦就為了說明一個觀點:一些優秀企業在市場變化和技術變革的大潮中失敗,并不是由于他們疏于管理,而是他們非常重視傾聽消費者的意見、積極投資新技術研發、更努力地工作、更積極地投資。全書分析了硬盤行業、挖掘機行業和鋼鐵行業中的一些現象,得出了上述結論。正由于該理論,該書的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奠定了其在哈佛商學院的地位。
看書的致謝部分,好像該書成稿于1997年,作者就指出,在不遠的未來,相對于個人電腦硬件和軟件供應商,“互聯網工具”可能也會成為一種破壞性技術。看完全書后,該書的前言部分就是對全書的全面總結。在前言的最后一頁,作者指出了一些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對于許多傳統行業來說是一種破壞性技術,例如移動電話對有線電話,掌上數字設備對筆記本電腦,網上沖印對傳統印刷業,網上零售對房屋零售等等。
全書脈絡很清楚,就二大部分,第一部分講述為什么大企業會失敗,第二部分給出一些原則來應對這種創新者的窘境。
第一部分 為什么大企業會失敗
作者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研究硬盤行業中的一些企業的興衰史。他為什么選硬盤行業?原來生物學家研究遺傳學時不會選人類,因為人類30年左右才繁衍下一代,而會選擇果蠅為研究對象,因為果蠅朝生暮死,在一天的時間內使完成了從受孕、出生到成熟和死亡的全過程。而硬盤行業恰恰在短短的20年就經歷了快速、殘酷的技術變革和市場結構的轉變。
這章提出了2個重要概念:延續性技術(Sustaining Technologies)和破壞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
延續性技術是指企業創新過程中的這樣一些技術,這些技術的目的總是為了延續產品性能改善的固有軌道,以實現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利潤率。這其中包括了漸進性的小改善,也包括突破性(這里的突破性并不是指破壞性)的新技術。例如硬盤行業中磁頭技術的變革。不管技術有多難,大型企業都能成功。
破壞性創新提供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產品組合,只有遠離主流市場或對主流市場沒有太大意義的新興市場才會重視這些產品組合的屬性。而這類創新通常并不涉及非常復雜的技術創新。例如:硬盤尺寸大小的結構性創新。每一次結構的變化實際上都有相應的市場需求,技術難度也不太大,只不過大型成熟企業一開始并不重視,導致了一些廠商的隕落。
第2章指出每個企業都有他自己的價值網,他想使這個價值最大化,所以不斷向右上方發展。而使右下角的價值網出現一個真空地帶,讓新興企業侵入。
技術S形曲線:在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性能提高的速度將相對比較慢。隨著對技術理解逐漸加深,技術改進的速度將會不斷加快。但在成熟階段,這項技術將逐漸接近漸近線上的自然或物理極限。
破壞性技術發展的幾個階段通常是這樣的:
1)首先在成熟企業研制成功。破壞性技術通常并不太難,在成熟企業中有些工程師會提前研制出來,但得不到管理層的認可。
2)市場營銷人員收集公司主要客戶的需求。但主流客戶對這類破壞性技術并不感興趣,破壞性技術在成熟企業中得不到相關的人力、物力資源,而正是由于大企業不屑一顧,此時新興企業開始攻城拔寨。
3)成熟企業加快對延續性技術的開發步伐。成熟企業并未意識到風險的來臨,仍在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延續性技術,向價值網高端沖擊。
4)新企業已經出現,破壞性技術市場在反復嘗試中逐漸成形。有些新企業甚至是由不滿成熟企業的前雇員所創建的,他們不斷嘗試和摸索低端市場。
5)新興企業向高端市場轉移。當技術成熟時,發展速度相對迅猛,開始吞噬高端市場。
6)成熟企業在維護客戶基礎慢一招。此時成熟企業開始醒悟,但此時局面已經難以挽回。
第3章指出在挖掘機行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一開始液壓挖掘技術不成氣候,但有其生存的價值網,技術成熟后很快向高端侵入。
第4章指出成熟企業想返回低端市場并不容易,由于他們受到成本的限制,他們的價值取向使他們回不到低端市場。從而出現一個令人困惑的管理特征----最理想的增長和贏利是向上流動,最致命的沖擊來自于低端市場。
第二部分 管理破壞性技術變革
第5至9章給出了幾個原則和應對之道。
1)要成立獨立的機構來開發破壞性技術。真正主導企業發展進程的是機構以外的力量,是消費用戶,而不是企業的管理者。想兼顧延續性技術和破壞性技術,而不保證機構的獨立性,結果可能會很慘。這里又談到了折扣商店和打印機行業的例子。
2)小機構規模要足夠小,很容易滿足小機遇和小收益。此時突然想到了當年好好的計算中心,非要投資幾條新的生產線生產科凌VCD,據說要實現1億的銷售額,不知道是不是遇到了這種破壞性技術還是其它的問題?蘋果公司的Newton產品想做為市場的主要贏利點,但市場、技術和時機并不成熟,耗費了巨資,雖在2年內賣出4.3萬臺,仍是失敗項目。
3)這類破壞性技術的市場在當時并不明顯,需要不斷地嘗試、學習和調整,才能發現這種新的新興市場。失敗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這里聽起來又有點像敏捷軟件開發過程的理念。本田的一種小型摩托車一開始并沒有發現市場。英特爾公司當時只是做DRAM的,并沒有發現微處理器市場。在這種技術面前,別指望一次成功,要在第二次、第三次的嘗試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對于延續性技術,提前預測和制定計劃是重要的,認真規劃和積極實施是關鍵。
但在破壞性技術變革中,必須在制訂詳盡計劃前采取行動。在行動中去學習,去調整。
4)成熟企業的流程和價值觀不是說變就變的,在應對破壞性技術時,要建立一套不同的企業運作方式。
5)有時技術發展過快,而市場上的需求并沒有達到這種程度,形成一種性能過度供給。對于軟件行業來說,功能并不一定要大而全,而要簡單、便捷。
第10章以電動汽車行業來說明如何管理破壞性技術變革。如何你發現某種技術在你的行業中是破壞性技術,可以學習一下這章中的思考方式。
?
周末和去成都的飛機上看完了此書,國企的一個信息科研機構好像找不準用戶,也沒有清晰的產品定位,也沒有贏利的價值導向,是不是我們一直有機會不停地在研究破壞性技術?如果自己開個公司,可能會在激烈的競爭中遇到這種破壞性技術吧?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peeding/p/3934178.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2014第12本:《创新者的窘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hp 导出excel接口,PHP实现导
- 下一篇: Storm的通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