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笔记本改造成便携KVM(键盘显示器)
老舊筆記本改造成便攜KVM(鍵盤顯示器)
- 前言
- 立項、拆機
- 改造
- 顯示屏驅動
- 鍵盤
- 結構
- 結項、測試
- 后記
前言
本來是一時興起曬在微信朋友圈的幾張圖,配文說明很短。想起網上有不少筆記本屏幕改造利用的帖子,但好像沒發現把筆記本改造成KVM的。后來想也許有其他人也會對此感興趣,畢竟還有點實用價值和環保意義,就稍微擴充了一點,放在這里。也是第一次在csdn上發文。
一個被當工程師耽誤了的撿破爛修理工。女兒上幼兒園時曾經介紹說我爸爸是研究員,就是專門修理東西的。是的,就喜歡收藏、擺弄些亂七八糟的破爛,尤其是各種工具、零件、機械電子玩意,一方面覺得好玩,另外也總覺得有一天會用上。為了不負眾望,防止老年癡呆癥,還是經常動手修修東西吧。
家里有好多臺各種上古年代的筆記本電腦,總舍不得扔,畢竟在上世紀那是要仰望的高科技產品。因為工作中經常遇到沒有鍵盤顯示器的嵌入式無頭設備,每次調試要到處去找個顯示器、提一串叮鈴當啷的鍵盤鼠標,不勝其煩,就想能否把舊筆記本改造成個便攜的KVM。
立項、拆機
睡夢中經過可行性分析和立項論證,項目啟動。
拿了個聯想的老本子拆了個稀爛,每一顆螺絲、每一個模塊、每一根線纜,連電池包都拆了看看,就像小時候拆玩具一樣(男人應該都有這個癖好吧?搞破壞并窺見少有人知的機巧和奧秘,發現科技之美,真的很好玩)。
主板、內存、硬盤、光驅、wifi、天線、攝像頭、揚聲器、Mic,屏幕、鍵盤、電池……那么多東西塞進個小盒子,真的不容易。散熱設計尤其精巧。
具體拆機步驟就免了,反正不同機型結構不同,主板也是不要了,拆壞了沒關系,就隨便拆著玩唄。內存條、硬盤、光驅倒是可以在其他地方用。
最后發現真正有用的只有顯示屏、鍵盤和殼子,顯示屏和鍵盤還不完整,驅動電路都集成在主板上,根本沒法用。最后就拆成這么個空殼子了。
這是最后要用的空殼子。這里有根白色的USB線是后來焊上的(原來是根FPC柔性電路板電纜),后面改造想用那個USB接口當鍵盤接口。
這是電池包,里面有充電模塊,還有個溫度傳感器。一方面拆著玩,另外考慮有可能要把顯示控制的按鍵板放到電池倉位置。對應的上方鍵盤面板處正好有空可以打孔。
改造
只剩個裸屏和鍵盤的矩陣按鍵,于是網上淘了一個LCD屏驅動模塊和一個鍵盤驅動模塊,硬件軟件電工鉗工一通操作,大功告成。麻煩點只有兩處,一個是鍵盤矩陣的線序測試和鍵碼燒錄,一個是結構上怎么安裝進那個奇形怪狀的殼子里。踩過的坑稍微說一下。
顯示屏驅動
LCD屏驅動板,某寶上找,把屏背面的型號拍下來給客服,會給你推薦個合適的配置型號。
要注意的是,原配的屏線電纜可能不夠長(配套線是給專用的殼子配的),我們要把驅動板放到原主板附近,電纜要穿過鉸鏈拉過來,距離有點長。
我買的那個店沒有長屏線,定制都懶得做。只好自己去其他地方淘,這需要稍微研究一下LCD屏線接口,買錯了用不了。一般大多數LCD屏都是LVDS接口,屏線根據屏分辨率有所謂單6、雙6、單8、雙8之分。
tips:
屏線中的LVDS信號,包括1對差分時鐘信號CLK+/-,和n對差分數據信號RXO+/-;
區別在于數據信號的對數n。3對就是6根線叫單6;4對是8根叫單8;如果再double就叫雙6或雙8。
分析了一下,我的屏線應該是單6(加上時鐘共4對差分線,就是圖中那4對藍白相絞的線),買來一試,Bingo!蒙對了。
另外,這個板板還帶了個小按鍵板,控制屏幕開關機和設置的,想到還要找地方安裝,頭疼(最后裝在電池盒位置了,要打孔把按鍵露出來)。想用揚聲器的話,這上面也有接口。其他沒什么,通電開機就可以顯示。
鍵盤
鍵盤看似簡單,其實有點麻煩。一般本本里面的鍵盤都是定制的,很難找到資料,裸鍵盤矩陣、FPC扁帶接口、沒法接線,信號多、線序完全不知道,又很難測。
根據網上帖子找了個矩陣鍵盤驅動控制模塊Monkey,做的真的很精巧,只有口香糖大小。
為了和鍵盤的FPC連接,又找了個FPC24p1.0—2.54的轉換板,焊上線就可以把monkey板和鍵盤連接起來了。
真正頭疼的才來了,矩陣鍵盤有24根線,那些是行線,那些是列線?跟monkey版上Col1-Col8 以及Row1-Row18怎么對應連接?
用萬用表試了下,挨個按鍵試,理論上可行,但24根線的組合太多了,太費工夫了,放棄。
好在這個monkey板做的不錯,調試軟件工具給力。隨便挑了18根鍵盤線按順序接到Row1—Row18,剩下的隨便接到Col1-Col8,按說明連接計算機USB口,運行調試軟件,挨個按鍵測試。每按一個鍵,軟件會顯示是那個行線與那個列線相接了,比萬用表效率高多了。
如果鍵盤上所有鍵按完,發現某行或某列總沒反應,就把對應的那兩個行列線對調,再試。我反復了差不多3次就所有鍵都找到了。只要鍵盤上所有鍵都找到有反應了,也無所謂順序,趕緊固化狀態,同時按說明把每個鍵的行列編碼燒錄寫入板子flash,就可以了。
關于鍵盤矩陣行列線序測試問題,在網上其他地方有很多童鞋問過怎么測。這里就順便多啰嗦幾句。注意接線時用那種單根的杜邦插頭,便于測試時來回更換行列線的位置。
結構
最后剩下的就是結構問題了,筆記本殼子掏空了,看著空間不小,但內部隔板結構件九曲十八彎的,板子要放進去還要把接口外露,只能靠邊找有缺口的地方,還是有點費神。我是把內部礙事的隔條都切掉了,側面也挖了一大塊才勉強固定進去了,打孔、螺絲、膠帶等等都用了,有點丑,但簡單粗暴實用,不是作為商品就不講究了。
結項、測試
完工測試,因為功能簡單,就是個集成的鍵盤和顯示器,連接主機,顯示正常,鍵盤輸入、大小寫、控制鍵等均沒問題,通過!家里用的機會不多,放辦公室用吧。
鑒定意見:完成預期目標,達到家內領先水平,通過結項驗收。
后記
其實做完還有個想法,想建議所有的筆記本電腦廠商,將集成在主板上的顯示驅動模塊和鍵盤控制模塊接口引出來(可以與現有的顯示接口和USB口共用,不需要增加物理接口),通過跳線開關或軟件設置可以將筆記本設置成KVM模式,這樣CPU壞了鍵盤顯示器還可以用,我們也不用這么費勁了。
技術實現上沒難度,但環保意義重大,真的,環保,每年那么多淘汰的筆記本都不知道怎么處理。
這應該可以申請個專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老旧笔记本改造成便携KVM(键盘显示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 之数据类型
- 下一篇: qt release打包发布_几种解决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