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电脑知识,一步一步到成为电脑知识高手
轉載自品略圖書館?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20/04/3014/4610268534417.html
?
電腦知識之系統進階篇:
小知識:什么是OEM?
答: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的基本含義是定牌生產合作,俗稱“貼牌”。 就是品牌生產者不直接生產產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關鍵的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發新產品,控制銷售和銷售“渠道”,而生產能力有限,甚至連生產線、廠房都沒有,為了增加產量和銷量,為了降低上新生產線的風險,甚至為了贏得市場時間,通過合同訂購的方式委托其他同類產品廠家生產,所訂產品低價買斷,并直接貼上自己的品牌商標。這種委托他人生產的合作方式即為OEM,承接這加工任務的制造商就被稱為OEM廠商,其生產的產品就是OEM產品。
OEM的特征就是:技術在外,資本在外,市場在外,只有生產在內
小知識:硬盤的組成
答: 從物理角度來說,硬盤主要由硬盤的盤片、磁頭、傳動部件、主軸、PCB底層電路板以及接口等組成。
1)
硬盤盤片
硬盤在電腦系統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存儲數據,而數據最終是存放在硬盤的盤片上,而硬盤的其他部分都是為其服務的。硬盤盤片一般采用硬質合金制造,表面上被涂上了磁性物質,通過磁頭的讀寫,將數據記錄在其中。由于盤片在硬盤中要高速旋轉,所以硬盤的盤片表面都十分光滑,而且耐磨度都很高,多為鋁合金制作,IBM等公司也使用過其他的材料來制作盤片,如玻璃質材等。通常一個硬盤由若干張盤片疊加而成,目前一張盤片的單碟容量已經達到驚人的133GB,而總容量高達400GB。
硬盤盤片由于需要高速運轉,通常都是密封在硬盤中的,此時如果有灰塵或細小的雜物沾在盤片上,將會對硬盤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我們絕對不要私自拆卸完好的硬盤。
2)
硬盤磁頭
如果我們把硬盤的盤片比喻成記錄內容的紙張,那么磁頭就相當于寫字的筆。硬盤磁頭是用線圈纏繞在磁芯上制成的,當硬盤盤片高速運轉的時候,磁頭能夠通過電流的變化去感應盤片上記錄的內容。最早的硬盤磁頭是讀寫合一的,但是對于讀寫兩種不同的速度無法取得一個平衡點,于是IBM提出將讀寫操作分開,這就是之后的各項異性磁阻技術(AMR)。
和我們用手寫字不一樣,我們寫字的時候筆尖是要接觸到紙張的。而磁頭在讀寫的時候雖然和盤片的距離相當近(0.1~0.3μm),但是不能靠在盤片上,這就要求盤片旋轉的時候要非常平穩,磁頭和盤片的相對距離要保持得當。當硬盤在工作的時候,要盡量不去劇烈晃動它,否則很可能會造成磁頭碰撞盤片從而縮短硬盤的壽命。
3)
傳動部件
硬盤的傳動部件包括傳動手臂以及傳動軸,在傳動手臂的末端安放了硬盤磁頭,進行對數據的讀寫。當硬盤沒有工作時,傳動部件將磁頭停放在硬盤盤片的最內圈的起停區內。開始工作時,硬盤中固化在ROM芯片中的程序開始對硬盤進行初始化,工作完成后,主軸開始高速旋轉,由傳動部件將磁頭懸浮在盤片0磁道處待命,當有讀寫命令時,傳動手臂以傳動軸為圓心擺動,將磁頭帶到需要讀寫數據的地方去。如果出現突然斷電的情況,硬盤的反力矩彈簧會自動將磁頭帶回起停區,防止盤片刮傷。
4)
硬盤主軸
目前硬盤的眾多參數中,硬盤轉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而轉速的高低則由硬盤的主軸決定。目前臺式機硬盤的主流轉速是7200轉/分鐘,筆記本硬盤主流轉數是5400轉/分鐘,轉速越高的硬盤讀寫速度也就會越快。但是隨著硬盤轉速的提升,帶來的則是硬盤穩定性下降和巨大的噪聲。目前硬盤的主軸都采用了“液態軸承馬達”,這種馬達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軸承,以油膜代替滾珠,有效避免了由于滾珠摩擦而帶來的高溫和噪音。同時,這種技術對于硬盤防震也有很大的幫助,對于突如其來的震動,油膜能夠很好地吸收。因此,采用該技術的硬盤在運轉中能夠承受幾十至幾百G的外力。由此一來,硬盤的壽命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5)
PCB電路底板
在硬盤的反面,是一塊PCB電路板,上面有很多的芯片和分立元件,通過這些元器件,我們才能控制盤片轉動、控制磁頭讀寫我們需要的數據并通過接口傳遞出去。在硬盤的底板上,我們需要注意其中三個比較重要的芯片,它們分別是:
硬盤的主控制芯片。這個芯片在整個底板上塊頭最大,正方形身材,主要負責數據交換和數據處理。
緩存芯片。在主控制芯片附近,會有一個長方形的芯片,這種芯片和內存使用的芯片差不多,在這里主要負責的是給數據提供暫存空間,提高硬盤的讀寫效率。目前主流硬盤的緩存芯片容量有2MB和8MB,最大的達到16MB,緩存容量越大,硬盤性能越好。
硬盤驅動芯片。這個芯片也是正方形模樣,比主控芯片要小很多,主要負責硬盤的馬達以及主軸馬達的轉動。
6)
硬盤接口
硬盤的接口是指硬盤和外界的聯系方式,這里包括電源接口和數據傳輸接口。硬盤的工作需要外接電源,IDE硬盤普遍采用的是4Pin的電源接口,接口截面類梯形,有效地防止了接口的反插。另外一種是SATA電源接口,這種接口使用在SATA硬盤上。
目前最常見的數據傳輸接口有PATA(IDE)、SATA、SCSI三種,前兩種接口方式主要應用在個人PC上,而SCSI接口則主要使用在服務器領域。
PATA(Parallel ATA)接口采用的是并行傳輸模式,該標準由Intel和Quantum(昆騰)公司提出,利用40Pin 80芯的排線連接主板和硬盤,速率從最早的DMA33,DMA66到目前的DMA100、DMA133,并口的速率基本上走到了極限。
SATA(Serial ATA)接口采用的是串行傳輸模式,Intel放棄了對DMA133的支持,而提出了SATA接口標準,這種模式能夠在較少的位寬下獲得高帶寬,因為帶寬=位寬×頻率,所以SATA在頻率上下功夫,照樣能夠獲得較高的帶寬。目前SATA1.0已經達到了150MB/s的速率,今后還有300MB/s的速率出現。由于SATA信號線少,之間的干擾少,所以硬盤在傳輸過程中出現錯誤率也會較少,提高了硬盤的工作效率。
SCSI接口的硬盤價格較高,主要使用在服務器和工作站中,部分高端主板也集成了SCSI控制器,目前主流的主板要支持SCSI設備必須購買SCSI卡才行,所以其使用的范圍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電腦使用中的幾個誤區:
1.
正確開關機,養成正常的開關機習慣是很有必要的,在XP操作系統下,按一下電腦開關鍵就自動進行開機,一直等到完全進入桌面系統前不要進行任何的操作,除非有問題進不了系統,正常情況下都是可以進入桌面的.如果想關機,有些朋友不喜歡按正常順序,點開始,關閉計算機,關閉,那也可以通過再按電腦主機上的開關鍵一下,電腦會自動進入關機的程序,需要保存的系統會有提示,只有等到主機完全關機后,再把排插的電徹底關閉,在電腦不用的時候,要養成把排插的電徹底關閉的好習慣.
2.
電腦主機在運行中的時候,不要隨意踢碰主機和強行斷電,主機中其他東西不怕踢碰因為畢竟外面有機箱的保護,但是其中的硬盤就不一樣了,因為硬盤在運行中,就是輕微的磕碰都有可能造成硬盤的壞道,而在電腦正常關機后,硬盤的磁頭自動歸位到”碼頭”部位,就不那么嬌貴了,硬盤出現壞道,如果是邏輯壞道,系統在開機的過程中會自動進入磁盤檢測過程,經過磁盤檢測沒有問題后清除壞道就可以正常使用,而一旦出現物理壞道,系統就沒有辦法修復,會造成磁盤檢測過程中死機或長時間檢測不過去的現象,只能用其他軟件來進行屏蔽,物理壞道只能屏蔽,不能修復,就是屏蔽,也是短時間屏蔽,壞道會逐步擴散,及早就要做好重要數據的備份,準備換硬盤吧.
3.
PS2接口的鍵盤鼠標的安裝一定要在關機的情況下進行,不然很容易造成主板上鍵盤鼠標口的損壞.USB接口的鍵盤鼠標可以在開機的情況下進行熱插拔.
4.
電腦不怕用,但是怕長時間不用,不管是品牌機還是組裝機,都是用的,只要前期經過長時間的硬件穩定測試后沒有問題,一般情況下出現的問題都是軟件方面的問題,出現軟件方面的問題不要害怕,中毒的殺毒,操作系統有問題的重新安裝操作系統,電影MP3歌曲有問題的重新下載,游戲有問題的重新安裝.如果長時間不用,電腦就會出現例如風扇長時間不轉出現的潤滑不暢的現象,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是這樣,一直正常使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長時間不使用,等再用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
5.
選擇CRT顯示器的朋友最好把屏幕的刷新率調整為75或85HZ,可以有效的避免屏幕閃爍的現象,而LCD顯示器的朋友則最好把屏幕的刷新率調整為最低的50或者60HZ,因為LCD的原理和CRT的不一樣,至于屏幕保護功能2種顯示器都可以選擇關閉,長時間不用,還是關閉掉顯示器的電源則最為保險,還省電.
6.
光驅中不要長時間的放一張光盤,這樣開機既可以節省檢測光盤的過程,還可以有效避免光驅的長時間待機狀態,類似于普通家用VCD機,從你的光盤一放進去,里面的機械部分就開始不停的運轉了,隨時等待你的操作,只有在你退出光盤的時候,機械部分才會完全的停止旋轉工作而進入出倉階段.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零开始学电脑知识,一步一步到成为电脑知识高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entos7安装Docker教程
- 下一篇: SQL 2012企业版安装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