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网址集合, IT杂谈
http://antkillerfarm.github.io/
有用的網址集合
教程類
http://packages.ubuntu.com/
使用apt-get獲取軟件雖然方便,但是從ubuntu的源獲得的軟件包和直接使用源碼編譯安裝的包相比,包中的各個文件被分散在好多個文件夾中,查找起來很不方便。這時可以到這個網址,去查找軟件包里的文件清單,以弄清楚XX軟件官網上所說的YY文件在ubuntu中到底放在哪里。
http://softwaredev.blog.sohu.com/105412003.html
C++庫大全
http://linux.die.net/man/
Linux手冊(相當于Linux的MSDN)
www.alldatasheet.com
可以查找各類芯片的手冊。
www.hellogcc.org
一個有關GCC和GDB的博客。其中的大牛teawater(朱輝)開發(fā)了一個Linux動態(tài)跟蹤器KGTP,他的blog:http://teawater.github.io/
http://www.linuxvirtualserver.org/zh/lvs1.html
章文嵩博士的LVS經典論文,非常值得一讀。
LVS的代碼已經集成進Linux內核,在net/netfilter/ipvs目錄下。
http://blog.csdn.net/leixiaohua1020/
中國傳媒大學雷霄驊博士的blog,專注ffmpeg等的音視頻研究。
工具軟件及其官網
Box2D—www.box2d.org
一個游戲物理引擎。
WinPcap—www.winpcap.org
一個windows下的網絡抓包工具。
Bonobo Git Server—www.bonobogitserver.com
一個基于IIS的Git服務器。操作簡單,但是沒有提供文件夾一級的權限管理。
CommMonitor—http://www.ceiwei.com/CommMonitor.html
一個串口監(jiān)控工具。
Android FFmpeg—https://github.com/appunite/AndroidFFmpeg
Android上的一個FFmpeg開源實現。
Conky—http://conky.sourceforge.net/
自由軟件,用于X視窗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監(jiān)視。
ocenaudio—http://www.ocenaudio.com.br/download
用于音頻剪輯處理的工具。免費但不開源。
https://www.tulingss.com/
一個技術類的搜索引擎。
http://www.gooseeker.com/
一個基于FireFox的網絡爬蟲。
https://coderpad.io/
這個網站比較有意思,可以在線編程寫代碼,適用于公司遠程面試程序員。
http://www.alsrobot.cn/
一個國內機器人山寨創(chuàng)客公司——奧松公司。
http://www.siasun.com/
國內機器人巨頭——新松公司
有用的blog
http://www.tinylab.org/learn-x86-language-courses-on-the-ubuntu-qemu-cs630/
http://www.tinylab.org/using-qemu-simulation-inserts-the-type-system-to-produce-the-whole-process/
這兩篇文章講述如何使用qemu運行各種匯編程序和微內核
幾個開源軟件代碼下載地址(國內可訪問)
GNU
ftp://mirrors.ustc.edu.cn/gnu/
GNOME
http://ftp.gnome.org/pub/GNOME/sources/
IT雜談
這篇文章太短,所以加些料談一些技術之外的東西,就不新起一篇了。不排除將來寫的多了,將之單獨為一篇的可能,現在就這樣吧。
Bill Gates和MS-DOS
眾所周知,MS-DOS的最初版本,是西雅圖電腦公司的Tim Paterson寫的。但這是否和Bill Gates一點關系都沒有呢?
其實不然。Tim Paterson寫86-DOS只花了6個星期,就算他是個大牛,也斷沒有這么快的道理。這只能說明他在做這個東西的時候,手里已經有了相當多的素材,使得他只需要做少量的工作即可。
素材是什么呢?Wiki上給出了答案:CP/M和FAT。
前者是Digital Research公司的產品,也就是那個由于價錢高,而被IBM在選擇PC OS時放棄的公司。CP/M 8-bit是70年代中期最流行的OS。但到了1978年以后,隨著技術的擴散和相關書籍的出現,這在當時的技術圈里已經是大路貨了。
后者和Bill Gates可就大有關系了。Wiki上告訴我們,Bill Gates是FAT的兩個發(fā)明人之一。
從以上的信息可以分析出,Tim Paterson雖然不在MS,但是和Bill Gates的關系可不是一般的密切。事實上Tim Paterson在編寫86-DOS之前的工作,就是幫MS的軟件設計硬件卡。(當時的PC,處理能力有限,很多軟件都被設計成了硬件卡的形式。老的PC用戶應該對286時代的漢字卡和386時代的音視頻解壓卡還有些印象吧。史玉柱就是靠賣漢卡起家的。)所以這也成為Bill Gates能夠知道86-DOS存在,也敢于花大價錢買的重要原因。此外,兩人的歲數相當,Bill Gates只比Tim Paterson大兩歲,基本上就是同一個戰(zhàn)壕的兄弟。我想這也是Tim Paterson三進三出MS的重要原因。
順便提一句,2.5W美元的價格其實是個公道價,微軟只買走了使用權,沒買走版權,這也為之后西雅圖電腦公司和MS之間的官司埋下了伏筆。相比之下,兩年前Steve Jobs只花了1.3W美元就搞定了OS。
歸根到底,西雅圖電腦公司只是個硬件公司,它并不重視軟件的價值。所以雖然它的軟件技術比MS這樣的軟件公司還強,但是卻不懂得如何利用軟件。因此沒有把握好時代的脈搏,讓MS占了便宜,也就不足為奇了。
CP/M和BeOS
這兩個東西的共同點,相信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能看的出來。沒錯,這就是:
1.兩者都是技術上的先行者和領先者,而且直到最后失敗,也不是由于技術被反超導致的。
2.兩者都有很好的機會,能夠改寫歷史。
3.兩者都是由于要價過高,而被機會所放棄。
4.他們的對手盡管有種種不足,但是最終改寫了歷史。他們是MS-DOS和Mac OS X。
Robert Love
這幾天研究Android源代碼,發(fā)現了一個牛人——Robert Love。最初注意他是因為他的姓氏挺有意思的。沒想到過了幾十分鐘,就在另一個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方面的課件中看到了他的名字。他是Preempt Linux的作者,也是Linux Kernel Development一書的作者,同時還是Android的日志系統(tǒng)的作者。
最關鍵的是,他是1981年出生的人,比我也就大一點兒。而Preempt Linux是他2001年的作品。那個時候我貌似連C語言都沒怎么弄利索。。。
至于國內的牛人,有個叫李云的諾西工程師,寫了本嵌入式方面的書感覺還不錯,不是隨便復制粘貼的東西,可以看看。不過一者,李云比我大好幾歲,二者他水平雖然比我高,但還沒到仰視的地步。所以終究比不了那些老外的牛人啊。。。
還有一個關于他的笑話:Robert Love是佛羅里達大學的畢業(yè)生,這所大學在名校眾多的美國,只是個不入流的二本院校。于是有人調侃到:千萬別去佛羅里達大學上學,因為Robert Love是從那里畢業(yè)的,而Robert Love是研究Linux Kernel的,Linux Kernel是無趣的,所以佛羅里達大學也是無趣的。
這個笑話見諸他的個人主頁,但不知道是否真有此事。如果有的話,他的影響力可見一般。就像劉路之于中南大學一樣。
Google和百度的技術差距
2016.4
首先是一篇2010年的文章:
http://www.cnblogs.com/realviv/articles/1915382.html
當然知乎上也有相關的主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47908
時至今日,如果我們對于這個問題的爭議,還停留在當年Robin提出了和Page Rank算法類似的算法的層面的話,那就太out了。遲至2010年,Page Rank算法已經不算Google的核心技術了。
現在最多只能說,百度曾經和Google在某一個領域在一個差不多起跑線上。即便這一點,仍得益于Robin接受了美國的教育和熏陶。
所以這個問題,似乎應該改為Google和BAT的技術差距有多大。
PS:這里吐槽一下IT技術進步的速度,以基于文本的搜索為例。
如果你在2000年的時候,掌握這門手藝,那么你就可以開宗立派,比如Robin。
如果你在2008年的時候,掌握這門手藝,至少也可以到Robin手下獲得一份不錯的薪水。
如果你在2016年的時候,掌握這門手藝,那么你離失業(yè)已經不遠了。因為,幾乎不會有老板,會為了一個15年前的老技術而投資招人。
新的開始
PS:這是一篇自己寫于2011.11的文章,轉眼間已經3年半過去了。
又是一年多沒更新了。告別了北京,告別了第二家公司,開始了第三段程序員生涯。一直以來對移動互聯網很有興趣。第一家公司同一批的同事之中,絕大多數進了互聯網行業(yè),部分就在移動互聯網行業(yè)。我則陰差陽錯的進入了芯片設計行業(yè),雖然設計的還是軟件,而非芯片本身。
一直想借著這次換工作的機會,去一個移動互聯網公司,但是很少有公司對我第一家公司的經驗感興趣。從現實角度,我也不可能接受新人的薪水,重新開始。所以也就隨遇而安了。
當然,到了我這個階段,公司層面也并非什么障礙。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當職員的時候提出的。錢德拉塞卡的錢德拉塞卡極限是在從印度到劍橋大學的船上推導出來的。有之前的相關經驗,自己私下里研究一些移動互聯網的相關技術,不過是輕車熟路而已。
最近這半年,軟件層面的長進,比較有限。主要是新學習了SPARC體系結構和浮點運算協(xié)處理器的東西,以及對鏈接器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他的也就沒啥了,倒是數學知識長進了不少。
既然沒有野心去自己創(chuàng)業(yè),那么繼續(xù)加強自己的技術水平,“將以有為也”,也是不錯的選擇。
首先是數論的研究。印度人在這方面很有天份。拉馬努揚發(fā)現了分劃數的公式,實在很難想像一個有著40多個符號的公式是人能想出來的。
還有玻色,他所發(fā)現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雖然沒有為他本人帶來諾貝爾獎,但是卻給后來者帶來了3個諾貝爾獎。
最后就是錢德拉塞卡,天體演化學的奠基人,其諾貝爾獎獲獎成果是在19歲,還沒有上大學之前作出的,盡管他直到晚年才獲得了諾貝爾獎。美國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
其次是信號與系統(tǒng),大二時本來是學過的。可惜荒了快十年,基本都還給老師了,好在目前工程上只需要使用結論就可以了,不像學校里偏重于推導。所以,研究的廣度,竟然比學校廣了不少。主要就是各類FFT算法,還有載波的各種調制方式。
還有矩陣論,工作上主要是用它來求解多元線性方程組。如果不是線性方程組的話,還要使用Jacobi矩陣將之線性化,然后矩陣求逆,計算出最終結果。當然還有Kalman濾波的使用,考慮到Kalman濾波和Google的PageRank算法都是基于隨機過程的,所以Kalman濾波的應用范圍應該還是很廣的。
可惜對隨機過程完全不了解,打算最近研究研究。
OA辦公軟件
工作9年,先后服務于4家公司,OA軟件也算見識了一些。
第一家公司,用了一套作坊OA。說它作坊,是因為這是老板的一個朋友的作坊做出來的東西。代碼極度差勁,以至于我這樣的網站外行,都能改出不少問題來。
第二家公司是外企,用他們國外的OA系統(tǒng)。除了文字是英語之外,其他的中規(guī)中矩。
第三家公司,用的是用友致遠OA系統(tǒng)。也是中規(guī)中矩,語言換成了中文,好用了一些。
第四家公司,使用企明島的OA平臺。上手感覺很驚艷,UI甩開之前的產品一條街。
詳細了解之后,才知道:
1.yammer是OA 2.0的鼻祖。
2.國內的同類產品還有:明道,紛享,伙伴,企明島,tita,UU社區(qū),云之家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有用的网址集合, IT杂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ZigBee,ZStack
- 下一篇: linux内核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