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nfs服务器详解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linux  nfs服务器详解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NFS 服務器
yum?install?nfs-utils*?rpcbind先啟動rpcbind 再啟動nfs
開機啟動服務
chkconfig?--level?345?rpcbind?on chkconfig?--level?345?nfs?on配置文件
vim /etc.exports
/opt/mntdir?192.168.30.0/24(rw) /opt/mntdir2?192.168.30.0/24(rw)如果是rw,首先要保證nfs服務器上的共享目錄的寫權限。
備注:
例如 /opt/mntdir 是共享目錄,不管其歸屬者,nfs服務器有ribble的賬戶,那么在客戶機如果存在ribble的賬戶,且id一樣。ribble的登錄mntdir的時候,創建的文件會繼承ribble的權限。
所以最好 /opt/mntdir的歸屬者也改為ribble
如果客戶端沒有ribble或者服務器沒有ribble。就會以默認的nobody身份(相對于在nfs服務器上)訪問訪問/opt/mntdir 里的文件。
幾個參數:
all_squash:將遠程訪問的所有普通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nfsnobody); no_all_squash:與all_squash取反(默認設置); root_squash:將root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默認設置); no_root_squash:與rootsquash取反; anonu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都映射為匿名用戶,并指定該用戶為本地用戶(UID=xxx); anong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組賬戶,并指定該匿名用戶組賬戶為本地用戶組賬戶(GID=xxx); 其它選項 secure:限制客戶端只能從小于1024的tcp/ip端口連接nfs服務器(默認設置); insecure:允許客戶端從大于1024的tcp/ip端口連接服務器; sync:將數據同步寫入內存緩沖區與磁盤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async:將數據先保存在內存緩沖區中,必要時才寫入磁盤; wdelay:檢查是否有相關的寫操作,如果有則將這些寫操作一起執行,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默認設置); no_wdelay:若有寫操作則立即執行,應與sync配合使用; subtree:若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則nfs服務器將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默認設置); no_subtree:即使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nfs服務器也不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客戶端操作
showmount -e 192.168.1.75
mount -t nfs 192.168.30.129:/opt/mntdir/ /opt/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ribble/1657912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 nfs服务器详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Redis 存储分片之代理服务Twemp
- 下一篇: 剑指offer之链表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