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 交换 网桥 相关转贴
LAN 淺析xp的雙網卡橋接
假設A、B、C三臺機器,在A上安裝2塊網卡,其中一塊連接到B,一塊連接到C,那么A、B、C三臺機器就可以通訊了,機器A上配置好路由,B和C上配置好網關,這時候A的作用等于是一臺路由器,2塊網卡等于是路由器的2個端口。配置的基本要求和路由器一樣,2塊網卡的IP地址不能在同一個網段。數據的交換是通過第三層(OSI模型)進行的,所以效率較低。?
這方面的配置文章已經相當多了,在此不作進一步的討論。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的缺點:
1、配置復雜,如果對網絡沒有一定的熟悉程度,配置起來會叫人頭疼
2、數據通過OSI的第三層(網絡層)交換,效率低下
3、對安裝2塊網卡的機器的硬件要求較高,必須保證cpu和內存都達到一定的要求,否則嚴重影響網絡的通訊。
那么,如何來配置xp的橋接呢?
網上鄰居-右鍵-屬性,如圖,選擇要加入到橋接的網絡適配器,點右鍵-橋接。(可以按住ctrl鍵增加需要加入橋接的網絡適配器
鼠標點擊橋接后開始建立橋的過程
建立完成以后,生成了一個新的網絡適配器-網橋
設置網橋的地址和網卡一樣,就像設置交換機一樣
設置網橋的地址,網關等,
設置好網橋的地址以后,你機器的網卡就等于是交換機的一個端口了,所有和你相連的機器都在同一個網段,大家直接就可以通訊,只要ip在一個網段就行,不需要額外的設置。?
換句話說,你的電腦現在成了一個hub了,是不是夠簡單??
當然,如果你的網橋有很多的網卡組成,你想把其中的某一塊從網橋中分離開,也是可以的,如圖,右鍵點擊想從網橋中離開的網絡適配器,選移除
如果不想使用網橋了,想刪除它,也簡單
網橋的注意事項:???
1、一臺安裝xp的機器只能設置一個網橋,如果要連接多臺機器,就要安裝多塊網卡,并把所有這些網卡加入到網橋中
2、網橋只在xp中才有,在2000或更早版本的windows中沒有這個功能
3、已經打開了防火墻功能的網絡適配器不能加入到網橋中
4、如果不只一臺機器安裝了多網卡,而在連接拓撲結構中形成了環路,網橋會依據交換機默認的“生成樹”協議來避免環路(所謂的生成樹協議,就是一種避免了環路又保證了冗余的一種技術,交換機是硬件支持的)
?
網橋的設置需要同一網段嗎? 筆者加注 2009/1/23?
?
--------網橋和集線器組網的時代 網段的真正含義--------
在學習“路由交換”時見到很多關于“網段”一詞。
在用集線器組網的時代。比喻在學習“網橋”時,會看到這樣的語句:網橋是連接2個不同的網段,或網橋將一個大的網絡分成2個小的網絡等等。而網橋是一個2層設備,它只有2個端口。交換機實質是個多端口網橋,而到了用交換機組網的時候卻很少見到這樣的語句:交換機將多個網段連接起來,或是交換機將一個大的網絡分成多個小的網絡之類的語句。而更多的看到的是這樣的語句:路由器是用來連接不同類型的網絡的,路由器隔離不同的網段。
在學習VLAN時也經常會看到關于網段的語句:一個VLAN對應一個IP網段,VLAN間路由解決不同網段間的通訊問題。
開始接觸時還是暈呼呼的感覺到反正網段就是一個網絡的2個部分,真正要說是什么是網段還真說不上來。開始說不上來還真的沒什么,但到了后來接觸這個詞越來越多,才感覺到我必須要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因為我發現很多時候。此網段非彼網段,意義不同也只是一種感覺,但說不上來,很多時候會影響自己理解某一句話更甚一種技術,因此我越法覺得理解這一詞的重要性,特別是它的多種意義,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解釋。
現在才知道網段這一詞的真正意義:在用網橋和集線器組網的時代,一個網段是指一個“沖突域”;而在用交換機和路由器組網的時代,一個網段指的是一個“廣播域”。在現代的網絡中若有集線器則可能會有這2種意義,總之要看它的語句的環境,一個廣播域也叫一個IP網段,用以區分2個意義的不同。
--------------------------路由器與集線器、交換機的根本區別-------------------------------
在主干網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選擇。主干網上的路由器,必須知道到達所有下層網絡的路徑。這需要維護龐大的路由表,并對連接狀態的變化作出盡可能迅速的反應。路由器的故障將會導致嚴重的信息傳輸問題。
在地區網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網絡連接和路由選擇,即連接下層各個基層網絡單位--園區網,同時負責下層網絡之間的數據轉發。
在園區網內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網。早期的互連網基層單位是局域網(LAN),其中所有主機處于同一邏輯網絡中。隨著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局域網演變成以高速主干和路由器連接的多個子網所組成的園區網。在其中,處個子網在邏輯上獨立,而路由器就是唯一能夠分隔它們的設備,它負責子網間的報文轉發和廣播隔離,在邊界上的路由器則負責與上層網絡的連接。
第二層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傳統交換機從網橋發展而來,屬于OSI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設備。它根據MAC地址尋址,通過站表選擇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維護由交換機自動進行。路由器屬于OSI第三層即網絡層設備,它根據IP地址進行尋址,通過路由表路由協議產生。交換機最大的好處是快速,由于交換機只須識別幀中MAC地址,直接根據MAC地址產生選擇轉發端口算法簡單,便于ASIC實現,因此轉發速度極高。但交換機的工作機制也帶來一些問題。
1.回路:根據交換機地址學習和站表建立算法,交換機之間不允許存在回路。一旦存在回路,必須啟動生成樹算法,阻塞掉產生回路的端口。而路由器的路由協議沒有這個問題,路由器之間可以有多條通路來平衡負載,提高可靠性。
2.負載集中:交換機之間只能有一條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條通信鏈路上,不能進行動態分配,以平衡負載。而路由器的路由協議算法可以避免這一點,OSPF路由協議算法不但能產生多條路由,而且能為不同的網絡應用選擇各自不同的最佳路由。
3.廣播控制:交換機只能縮小沖突域,而不能縮小廣播域。整個交換式網絡就是一個大的廣播域,廣播報文散到整個交換式網絡。而路由器可以隔離廣播域,廣播報文不能通過路由器繼續進行廣播。
4.子網劃分:交換機只能識別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采用平坦的地址結構,因此不能根據MAC地址來劃分子網。而路由器識別IP地址,IP地址由網絡管理員分配,是邏輯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層次結構,被劃分成網絡號和主機號,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劃分子網,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連接不同的網絡。
5.保密問題:雖說交換機也可以根據幀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其他幀中內容對幀實施過濾,但路由器根據報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端口地址等內容對報文實施過濾,更加直觀方便。
6.介質相關:交換機作為橋接設備也能完成不同鏈路層和物理層之間的轉換,但這種轉換過程比較復雜,不適合ASIC實現,勢必降低交換機的轉發速度。因此目前交換機主要完成相同或相似物理介質和鏈路協議的網絡互連,而不會用來在物理介質和鏈路層協議相差甚元的網絡之間進行互連。而路由器則不同,它主要用于不同網絡之間互連,因此能連接不同物理介質、鏈路層協議和網絡層協議的網絡。路由器在功能上雖然占據了優勢,但價格昂貴,報文轉發速度低。 近幾年,交換機為提高性能做了許多改進,其中最突出的改進是虛擬網絡和三層交換。
劃分子網可以縮小廣播域,減少廣播風暴對網絡的影響。路由器每一接口連接一個子網,廣播報文不能經過路由器廣播出去,連接在路由器不同接口的子網屬于不同子網,子網范圍由路由器物理劃分。對交換機而言,每一個端口對應一個網段,由于子網由若干網段構成,通過對交換機端口的組合,可以邏輯劃分子網。廣播報文只能在子網內廣播,不能擴散到別的子網內,通過合理劃分邏輯子網,達到控制廣播的目的。由于邏輯子網由交換機端口任意組合,沒有物理上的相關性,因此稱為虛擬子網,或叫虛擬網。虛擬網技術不用路由器就解決了廣播報文的隔離問題,且虛擬網內網段與其物理位置無關,即相鄰網段可以屬于不同虛擬網,而相隔甚遠的兩個網段可能屬于不同虛擬網,而相隔甚遠的兩個網段可能屬于同一個虛擬網。不同虛擬網內的終端之間不能相互通信,增強了對網絡內數據的訪問控制。交換機和路由器是性能和功能的矛盾體,交換機交換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路由器控制性能強,但報文轉發速度慢。解決這個矛盾的最新技術是三層交換,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
第三層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區別
在第三層交換技術出現之前,幾乎沒有必要將路由功能器件和路由器區別開來,他們完全是相同的:提供路由功能正在路由器的工作,然而,現在第三層交換機完全能夠執行傳統路由器的大多數功能。作為網絡互連的設備,第三層交換機具有以下特征:
1.轉發基于第三層地址的業務流;
2.完全交換功能;
3.可以完成特殊服務,如報文過濾或認證;
4.執行或不執行路由處理。
第三層交換機與傳統路由器相比有如下優點:
1.子網間傳輸帶寬可任意分配:傳統路由器每個接口連接一個子網,子網通過路由器進行傳輸的速率被接口的帶寬所限制。而三層交換機則不同,它可以把多個端口定義成一個虛擬網,把多個端口組成的虛擬網作為虛擬網接口,該虛擬網內信息可通過組成虛擬網的端口送給三層交換機,由于端口數可任意指定,子網間傳輸帶寬沒有限制。
2.合理配置信息資源:由于訪問子網內資源速率和訪問全局網中資源速率沒有區別,子網設置單獨服務器的意義不大,通過在全局網中設置服務器群不僅節省費用,更可以合理配置信息資源。
3.降低成本:通常的網絡設計用交換機構成子網,用路由器進行子網間互連。目前采用三層交換機進行網絡設計,既可以進行任意虛擬子網劃分,又可以通過交換機三層路由功能完成子網間通信,為此節省了價格昂貴的路由器。
4.交換機之間連接靈活:作為交換機,它們之間不允許存在回路,作為路由器,又可有多條通路來提高可靠性、平衡負載。三層交換機用生成樹算法阻塞造成回路的端口,但進行路由選擇時,依然把阻塞掉的通路作為可選路徑參與路由選擇。
五、結論
綜上所述,交換機一般用于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于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絡之間轉發分組,作用于網絡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后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于不同的網絡,并采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播應用。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hjdnx/archive/2009/01/23/1380543.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路由 交换 网桥 相关转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使用windows 7加入windows
- 下一篇: 5.4. Interaction 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