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SATA/MSATA/eSATA/SATA-E//M.2硬盘接口介绍
當很多人還在用SATA 3.0固態的時候,市場上已經悄悄開始M.2布局。
M.2 NVME作為新一代的傳輸協議,以PCIE 3.0 X4的帶寬速度,直通CPU傳輸數據,速度超過普通SATA 3.0的六倍之多,達到32Gbps/s,其中最顯著的代表就是英特爾的750 SSD硬盤(
土豪可隨意購買)
顯示接口方面,可點擊以下鏈接。
已經過時淘汰的接口
-
01
早期的IDE接口,作為2000年以前主流的硬盤傳輸接口。
-
02
主流的SATA接口,區分SATA2.0和3.0 目前常見的固態硬盤,就是SATA 3.0的,5Gbps的速度。 這已經是SATA的瓶頸,以后不會出SATA 3.1的,放心。 機械:厚,內置碟片,讀取運行有聲音, 固態: 內置閃存顆粒,沒有碟片,輕,小
-
03
MSATA也就是mini SATA的概念,用于老式筆記本硬盤存儲的。 有點像M.2是吧,從外觀上無法區分,買之前看參數說明進行分辨。
-
04
ESATA這個接口,目前只能在少部分的老式筆記本上能看到,也是雞肋的一種,研發出來是為了替代USB 2.0的,沒想到直接被后面出來的USb 3.0干掉。
-
05
雞肋的設置SATA-E,10Gbps的速度。 家用消費級市場還未普及,目前只在工業市場看到過。
M.2詳解
-
01
速度: M.2分為PCIE/SATA兩個傳輸通道,對應的傳輸速度也有不同, 如以上所介紹,SATA通道傳輸的速度最高也就3.0,5Gbps的速度。 區分可以根據缺口位置,和產品的說明參數
-
02
尺寸: 目前M.2 SSD的尺寸為2242 2260 2280 22110 其中M.2 2230最為特殊,替換了MINI PCIE接口的無線網卡。 區分SSD和WIFI,可以根據M.2接口的標示(M.2_WIFI)或固定螺絲的尺寸(30/42/60/80/110)
-
03
傳輸協議: 以前的IDE,走的就是IDE模式(所有會有XP系統只能用IDE模式的情況) 從SATA開始,走的是AHCI協議。 從M.2開始,PCIE通道走NVME協議的才能運行最高32G的速度。 這里對比了: 英特爾750 就是 PCIE接口NVME協議(非M.2接口)傳輸速度22G。 因特爾600P是M.2接口NVME協議的硬盤,傳輸速度18G。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IDE/SATA/MSATA/eSATA/SATA-E//M.2硬盘接口介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一等奖
- 下一篇: 小班体育教案《大家来做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