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browser 发展史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web browser 发展史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瀏覽器是指可以顯示網頁服務器或者文件系統的HTML文件(標準通用標記語言的一個應用)內容,用來顯示在萬維網或局域網等內的文字、圖像及其他信息,便于人們的瀏覽。 Tim Berners-Lee是第一個使用超文本來分享資訊,及于1990年發明了首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后改名為Nexus)的人。WorldWideWeb的導航只用“返回”、“上一步”以及“下一步”三個按鈕,不過同時它還兼具了編輯器的功能。 Erwise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圖形網頁瀏覽器,主要針對在Unix上運行 X Windows的需要。Erwise在當時實現了類似搜索引擎的文字搜索,Erwise同時也實現了一次載入多個頁面。 ViolaWWW是最古老的瀏覽器之一,在1992年5月發布,它的開發者是美國加州大學得學生Pei-Yuan Wei(魏培源),是針對在Unix上運行X Windows的需要。 MidasWWW是另一款X瀏覽器,發布于1992年11月。MidasWWW的一大亮點是點擊鏈接后文字顏色會發生改變,而這使得MidasWWW成為第一個擁有插件的Web瀏覽器。 Lynx提供語音轉換接口為視覺和聽覺障礙的人群提供了很好的功能。在1993年Lou Montulli 將Lynx升級為2.0,盡管Lynx在圖形處理上欠缺,但是視頻及音頻上的功能卻很強大。 1993年,Mosaic誕生在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NCSA) ,同樣是運行在X - Windows下的UNIX計算機。而在那個時代HTML 2.0的標準并未完善,使得Mosaic在功能上多少有一些不完善。 Arena是第一個支持背景圖片、表格、文字繞流圖片和內嵌數學表達式瀏覽器,支持背景圖片,表格,文字繞流圖片和內嵌數學表達式,誕生于1993年。 多用途瀏覽器Cello廣泛支持WorldWideWeb、Gopher、FTP、CSO/ph/qi,、Usenet News retrieval以及當時其他一些協議。它是1994年由康奈爾大學法學院布魯斯法律信息研究所的Thomas R. Bruce開發的,Cello成了Windows平臺上的第一款瀏覽器。 1994年,IBM將它自己的 WebExplorer瀏覽器免費提供給了OS / 2以及WARP的用戶。1995年4月IBM將WebExplorer與OS / 2以及Warp進行捆綁,支持HTML 3,WebExplorer,還將郵件和新聞進行整合,并且可以查看瀏覽器的歷史記錄。 1994年,Netscape Navigator,當時是一款獨立瀏覽器,但其市場份額遠遠超過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 。當時Netscape公司(網景)宣稱這款瀏覽器完全免費的開放給非商業用途的用戶! Mosaic推廣了圖形網頁瀏覽,沒有SLIP或者TCP/IP是無法支撐的。Slipknot就在這個時候誕生了——滿足了Unix下撥號上網用戶的需求。Slipknot允許網頁瀏覽器和UNIX終端窗口之間進行切換,可以加載和顯示多種文件,顯示嵌入式圖片,提供了匿名FTP訪問,Gopher網絡,并且可以發送Html的消息。 Minuet是明尼蘇達互聯網用戶必不可少的工具,誕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它基于DOS系統提供很豐富的Web瀏覽及相關功能。 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在1995年首次推出。微軟的源代碼從Mosaic上獲益匪淺,學習并迅速開始調整自己的瀏覽器是IE一大特色。IE的最新版本是IE8,外觀與IE7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增加了很多功能——如標簽分組,加速器, WebSlices,隱私瀏覽,和智能釣魚過濾器。盡管IE8成為史上最貼近標準的瀏覽器,但是仍然沒有完全通過Acid3測試。 1996年,Opera發布。Opera正式發布之前一直稱為MultiTorg Opera,因其優良的多頁面瀏覽特性、快捷欄和工具欄設定聞名。直到2.0版本MultiTorg Opera正式更名為Opera。Opera9在2006年發布,目前的版本是9.64。在9.x系列的開發中普雷斯托布局引擎(Presto)從2.0升級到2.1.1。飾品也介紹了在第9版。Opera9是正式通過Acid2 Web標準測試的版本,同時引入了Widgets(工具)。 Grail的作者吉馮羅蘇姆(Guido von Rossum),是一個著名的Python程序員。Grail的制作初衷是提供一個“可以被黑”的瀏覽器用于研究。Python為研究瀏覽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時省去了“黑”的環節。它誕生于1995年。 Arachne是一款圖形化的瀏覽器,誕生于1996年,支持MS-DOS,OpenDOS,以及 Dr. DOS平臺。這款軟件完全免費,并且只有1.44MB大小,但是它的功能并因為小而弱化,事實上剛好相反。 Amaya像一個編輯器,由W3C組織在1996年推出的,目的在于展示Web技術的全面特性,同時嘗試一個標準化的測試。Amaya目前還在被使用,并且用來測試新的技術和想法。 PowerBrowser客戶端可以用于架設個人Web服務,支持表格和圖片,網絡搜索,同時基于Java以及基本腳本功能。并且支持 Network Loadable Objects (NLO) 。最初Oracle PowerBrowser只支持Windows,之后有了Mac和Unix的版本。 Mozilla旗下的瀏覽器Firefox,但是在Firefox之前的Mozilla應用套件也是非常出名的。這款套件被稱為SeaMonkey,1998年出現,跨平臺并且支持Netscape Communicator。SeaMonkey包含了一個Web瀏覽器(Navigator),郵件和新聞應用(Communicator),一個頁面開發器(Mozilla Composer)和一個IRC客戶端( ChatZilla ) 。 Konqueror也是一個多用戶客戶端,它包括了文件管理器, KDE的技術,開原瀏覽器和一個通用瀏覽應用。 K-Meleon發表于2000年,K-Meleon和Firefox很相似他們都是基于Gecko引擎。K-Meleon其實更是輕量級,它提供給用戶更廣泛的插件,但是它本身資源很小。 Galeon和K-Meleon一樣都是基于Gecko引擎,它相當于重寫了Firefox的引擎。同樣Galeon也是輕量級的,同時嚴格遵守標準2001出現。 200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Safari瀏覽器,但是知道2007年的Safari3才開始出現Windows版本。Safari 3的界面秉承了蘋果一貫的風格,并且支持嵌入文本框的網頁,渲染速度很快,并且符合標準要求。 Firefox世界上第二大的瀏覽器,它誕生于2004年,并且是最受歡迎的瀏覽器。Firefox其實追本溯源自Mozilla的應用套件。戴夫凱悅(Dave Hyatt)和布雷克羅斯(Blake Ross)構建了一個輕量級的,擁有眾多擴展的瀏覽器——這就是Firefox。 2008年,谷歌發布Chrome瀏覽器,Chrome同Safari一樣也是基于WebKit平臺。谷歌官方稱CHrome改善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針對每一個標簽進行單進程處理。 以上內容參考于360doc。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Z18/p/4794583.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web browser 发展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总是手贱叫出Siri?教你几招降服它!
- 下一篇: 越狱iPhone还有这些玩法,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