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的組成
—抽象策略角色: 策略類,通常由一個接口或者抽象類實現。
—具體策略角色:包裝了相關的算法和行為。
—環境角色:持有一個策略類的引用,最終給客戶端調用。
概念
策略模式定義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將每一個算法封裝起來,而且使它們還可以相互替換。策略模式讓算法獨立于使用它的客戶而獨立變化。(原文:The Strategy Pattern defines a family of algorithms,encapsulates each one,and makes them interchangeable. Strategy lets the algorithm vary independently from clients that use it.)
Context(應用場景):
1、需要使用ConcreteStrategy提供的算法。
2、 內部維護一個Strategy的實例。
3、 負責動態設置運行時Strategy具體的實現算法。
4、負責跟Strategy之間的交互和數據傳遞。
Strategy(抽象策略類):
1、 定義了一個公共接口,各種不同的算法以不同的方式實現這個接口,Context使用這個接口調用不同的算法,一般使用接口或抽象類實現。
ConcreteStrategy(具體策略類):
2、 實現了Strategy定義的接口,提供具體的算法實現。
應用場景:
1、 多個類只區別在表現行為不同,可以使用Strategy模式,在運行時動態選擇具體要執行的行為。
2、 需要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的策略(算法),或者策略還可能在未來用其它方式來實現。
3、 對客戶隱藏具體策略(算法)的實現細節,彼此完全獨立。
優點:
1、 提供了一種替代繼承的方法,而且既保持了繼承的優點(代碼重用)還比繼承更靈活(算法獨立,可以任意擴展)。
2、 避免程序中使用多重條件轉移語句,使系統更靈活,并易于擴展。
3、 遵守大部分GRASP原則和常用設計原則,高內聚、低偶合。
缺點:
1、 因為每個具體策略類都會產生一個新類,所以會增加系統需要維護的類的數量。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mbigger/archive/2012/11/09/2762109.html
總結
- 上一篇: 圆柱和圆锥教案一等奖
- 下一篇: 睡前100个小故事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