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摘录
總第72篇
本篇是摘錄的《清醒思考的藝術》這本書中的部分內容。該書主要講述了一些我們經常會犯的思維錯誤,通過閱讀此書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避免這些錯誤的發生。
豆瓣詳情: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492550/
01|結果偏誤:
是指我們經常會通過結果去判斷(猜想)當初的決定,而忽略了當時的環境以及該事件的整個發展過程。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仔細研究當事人當時在做這個決定所處的環境和原因,這個決定在當時是否是正確的,有沒有可能是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發展不太好而導致結果不好,而不應該是根據結果推斷出一個錯誤的決定去指責。
比如有三個外科醫生分別進行了5次高難度的手術,多年后這些接受手術的病人的死亡率在20%左右。具體的結果是第一個醫生的病人一個沒死,第二個死了一個,第三個死去兩個。我們該如何評價這三位醫生的醫術高明程度呢,如果按結果偏誤原理去以結果去評判的話,肯定是第一個要依次高于第二個第三個的。但是這樣的評判標準是不正確的。應該看看當時病人的病情,以及后來病人的發展情況去綜合考慮。
02|公地悲劇:
原來的故事是有一塊公有的草地,全村人都可以在這塊草地放牧,而且所得利益歸個人所有,剛開始還一切正常。可是事情發展到一定時候有的人開始動腦子了,反正是公共的草地,我在這里多放幾頭牛,用的是大家的資源,但是利益歸我所有,這樣很好哈。剛開始只有一兩個人這么想,可是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這么想,草地上的牛也多起來了,終于有一天草的生長速度趕不上牛的吃草速度,草地最后荒廢了。
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是頻繁出現的,大家都抱著一種態度,“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凡是好處歸個人而成本由集體承擔的地方,就潛伏著公地悲劇。要想破除這種,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公地私有化或加強管理。比如說讓每個人可以花錢承包草地,再或者是控制每個人的放牧數量。
03|回歸均值:
是指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趨于穩定的,也就是往平均值方向發展的,所以當你做某件事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不必過于擔心,或許下一次他就會漲回來。
而不知道這個思維的人在成績下降的時候去請教所謂的專家,你在下次的時候成績漲回來了,這很可能是回歸均值在起作用,而跟那位專家可能沒啥關系。
04|激勵過敏傾向:
是指人們會對激勵措施過敏,比如你給員工制定了一個激勵目標,員工為了拿到相應的獎勵,會想怎么才能拿到那個獎勵,而不會去想著怎么創造更多的利益。再比如有的公司會采用實報實銷的報銷制度,這些人受到激勵,就會盡可能花更多的錢。
05|選擇的悖論:
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想比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凡事都有個度,一旦超過這個度就不僅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反而會帶給我們煩惱。這是因為選擇太多會導致無所適從,比如我們每天都會糾結于中午吃什么。第二選擇范圍太大會導致我們做出更差的決定,典型的就是那個摘花的故事(只能一直往前走,不能返回。)第三選擇范圍越大越不滿。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在選擇之前仔細思考并列出你的標準,并且嚴格遵循這個標準,只要遇到符合這個標準的就選擇。你要明白,你永遠做不出完美的選擇。
06|討喜偏誤:
就是別人經常會通過做一些舉動,比如說喜歡你,或者是做與你同樣的動作表情啥的來獲得你的喜歡你后,向你提出一些請求,比如賣給你產品,或者請求你幫忙。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當你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不要把他個人考慮進去,只考慮產品本身。
07|稟賦效應:
是指我們感覺我們擁有的東西要比我們沒有擁有的更有價值,也就是會高估我們所擁有物品的價值。但當我們陷入這種效應的時候會對我們不利。有一個人花了40000歐元買了一輛二手寶馬車,剛開始賣主想賣50000歐元被他嫌棄價格太高拒絕了,后來以40000歐元買到手。有人看到他的車以后想花53000歐元買走,被他嫌棄價格太低,拒絕了。
這個效應不僅對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有影響,對我們即將擁有的東西也會有影響。拍賣會上最后拍賣獲得者往往會花高于他預期的金額來獲得拍賣品,他之所以愿意這么做,他是覺得這件東西即將就是他的了,就會過高估計他的價值。
要想走出這種效應,就應該不要抱著某種東西不放,請將你擁有的視作別人臨時留給你的東西,這種東西隨時會被拿走。
08|團體迷思:
是從眾心理的一種,是指一個團隊一致做出來的決定很可能是錯誤的。
如果你是一個智囊團的成員,無論何時,你都要講出你的看法,哪怕是不中聽的。如果你領導著一支團隊,請你指定某人唱反調,他將不是團隊最受歡迎的,但是最重要的人。
09|忽視概率偏誤:
是指我們對概率大小(也就是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只會關注事情本身。
比如:媒體報道了飛機發生災難的概率是多么微小,但是由于我們對概率沒有直觀的認識,我們就取消了乘坐該飛機。在比如有兩種彩票的中獎率和獎金分別為億分之一:一億,萬分之一:一萬,因為我們對概率沒有直觀的認識,所以我們會選擇第一種,但是第二種的概率要比第一種大很多,我們如果選擇第二種,多買幾次以后累計金額會越來越多。
再大的概率也有可能不發生,再小的概率也有可能發生。
10|零風險偏誤:
是指我們會為了使事情發生的概率將至零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
因為我們覺得只有把事情發生的概率降至零才會安全,但是這樣會限制事物的發展,比如為了讓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降為零,只有把速度控制到零才可以,但是這很明顯是不可以的。我們應該試著去懷著“沒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無論是你的積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誼等都存在不確定性。
11|稀少性偏誤:
是指我們有的時候總是會陷入物以稀為貴的誤區,覺得物品稀少就會主觀上抬高他的價格,而不管他實際的價值。要想擺脫這個誤區,我們判斷任何一個物品的時候不要看他的剩余量,而僅僅去參考他的價值。
12|忽視基本概率偏誤:
是指我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會忽視這件事在大環境下的成功率是多少。
比如一個創業公司的商業計劃書寫的很棒,讓投資人很心動,投資人很自信的覺得自己要投出一個獨角獸公司了,但是如果考慮創業公司成為獨角獸這個基本概率的話,可能投資人就不會那么自信了。
13|賭徒謬誤:
是指我們一般相信任何事情在背后都有一股潛在的力量去平衡他。
很明顯的就是在押大押小的比賽中,當我們押幾次大以后還沒贏的時候,比較理智的做法是轉而押小,但是會陷于這種謬誤中,覺得點數的大小在平衡力量的作用下會出現小的,這就是典型的賭徒謬誤。實際上,在不受其他條件影響的情況下,是不存在這種平衡力量的。
14|錨定效應:
是指當我們對不熟悉的、未知的事情就行估計(評估)的時候,我們會選取某種我們熟悉的東西作為參照物從而對未知物就行估計。
比如老師會根據你以往的成績表現來對你的新科目進行打分。(即使你新科目題做的很好,但是以前的表現很差,你也未必能能拿到好分數)
15|規避損失:
是指人們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要比獲得某種同等價值的東西的想法強烈。
人們潛意識里面是趨向于規避損失的,也是害怕損失的。比如你丟失100元對你心情造成的影響要比你撿到100元對你心情造成的影響幅度大(即絕對值)。
所以你要想說服別人去做某事的話,盡量給他講不做這件事他會損失什么,效果要好于做這件事他能夠得到什么。(可用于銷售行為中)
16|基本特征謬誤:
是指會高估某個人(基本特征)對特定的某件事的影響,而忽略了影響這件事的環境因素(普遍的經濟形式和行業的發展情況)。最明顯的就是公司的發展不管好壞全歸于這個公司的領導。
17|錯誤的因果關系:
相關關系不等于因果關系,相關只能說明兩者之間有聯系,而因果是一個導致了另一個結果的發生。
比如很典型的冰淇淋和犯罪率的關系,利用錯誤的因果關系的話是冰淇淋賣的多導致了犯罪率的提高,要想降低犯罪率就控制冰淇淋的銷量,可這很明顯二者是不存在明顯的因果關系的,只能說相關。冰淇淋賣的多說明天氣悶熱,而天氣悶熱導致人們易怒導致犯罪。
18|行動偏誤:
是指即使覺得可能毫無用處,但是也要行動,這就是行動偏誤。
比如我們剛進入一個公司還不清楚某件事情該怎么做的時候就下手去做,因為覺得動起來肯定要比坐那待著好,很多人都教育說新入職場要勤快,但是這就陷入了行動偏誤,可能會因為不知道事情怎么做,最后把事情搞雜了。做好的做法是在不明情形下時候選擇觀望,等分析好具體情況以后再動手。
PS:
本次把封面圖做了一些改動,你們覺得這次的封面和以往的黑底白字相比哪個更好呢,給個意見,感謝。
總結
- 上一篇: 快手电商:全年将拿出至少600亿流量激励
- 下一篇: 美图公司吴欣鸿:AIGC将带来影像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