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星舰首飞惨烈爆炸!中国详细分析:原因找到了
4月20日,SpaceX首次嘗試超重推進級﹣星艦飛船組合體的軌道級發射,多臺發動機異常,飛行約239秒后箭體爆炸解體。
其中,超重推進級高度69m,總重約3400t,結構干重約250t,使用低溫液氧/甲烷作為推進劑。
推進級帶有33臺猛禽發動機,其中中圈10臺、內圈3臺可十字擺動,搖擺幅度±15°,外圈20臺固定不搖擺。
星艦飛船為可重復使用的入軌級,高度50m,總重約1200t,結構干重約125t,可實施在軌加注。
飛船由6臺全流量補燃循環液氧甲烷的猛禽發動機提供動力,其中外圈3臺為真空版,固定噴管,尾噴口直徑2.4m,最大真空推力350t,比沖382s,內圈3臺為海平面版,擺動式噴管,尾噴口直徑1.3m,最大推力220t,比沖330s左右。
超重-星艦總案示意圖
超重推進級發動機布局及搖擺示意圖(33臺布局)
4月20日,超重-星艦在發射前40s發現推進劑貯箱增壓問題,流程暫停,緊急排故檢查后點火起飛,當時就有3臺發動機未工作。
在上升過程中,發動機噴流多次出現爆燃情況,更多發動機工作異常,整體速度、高度均遠遠低于公布的理論情況,飛行至169s時沒有按照既定程序級間分離。
首飛剖面示意圖
反設計的三維飛行彈道形態
1、起飛漂移分析
起飛過程中,箭體姿態傾斜明顯,在遠離塔架方向的起飛漂移量較大。
通過分析認為,超重-星艦在起飛出塔過程中,施加了遠離塔架方向的程序角,主動對起飛漂移量進行控制,目的在于提升起飛出塔安全性。
火箭飛出塔架后,程序角回正。
從飛行視頻中給出的遙測信息看,超重-星艦點火時有3臺發動機未正常起動,起飛后動力系統連續出現異常現象,包括異常閃光、爆燃、噴流異常、推力喪失等。
特別是飛行至90s左右,疑似出現推進劑泄漏。
至115s時,剩余推進劑的混合比(氧化劑與燃燒劑質量之比)發生明顯變化,表明在飛行過程中液氧消耗過快,初步判斷液氧可能出現泄漏。
超重推進級的剩余推進劑混合比
80~90s左右,1臺中心發動機和1臺外圈發動機的噴口火焰亮度明顯偏弱,初步判斷出現了遠離額定狀態的低推力工況。
116s時,火箭尾部靠上方部位有橫向火焰噴出。125s時,發動機尾部火焰突然擴大,推測出現爆炸。
超重-星艦飛行過程典型圖像(動力系統工作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經分析認為本次任務中官方視頻的遙測火箭狀態信息不準確,未能體現發動機工作的實際情況。
綜合上述分析,超重-星艦首飛過程中,超重推進級動力系統出現的異常現象較多,多臺猛禽-2發動機相繼出現故障,是導致首飛失利的直接原因。
經分析,超重-星艦起飛推重比約為1.23。起飛32s后,計算復現彈道過載出現小幅下降,47s后出現大幅下降。
發動機失效臺數和推力節流系數見下表,造成推力下降的原因可能為動力系統故障。
結合上述分析,超重推進級工作過程中部分發動機出現故障,喪失推力,但節流過程仍按照標準程序進行,推測未針對推力下降故障實施推力在線智能調節。
飛行至80~90s時,可推測部分發動機失效,并產生干擾力矩。
經計算,需要剩余可擺動的11臺發動機擺動約1°,才能抵消至少8臺發動機失效帶來的干擾。
這是因為可擺動發動機的力臂要遠大于固定發動機產生干擾力的力臂,初步估算在10倍左右。
因此可以推斷,如果伺服機構、剩余發動機等其它系統工作正常,且在不存在其它異常干擾情況下,火箭的姿態控制能力是足夠的,箭體姿態不應產生發散。
基于上述分析,推測導致姿態發散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擺動伺服機構功能失效,或者存在較大的異常干擾。
超重-星艦系統采用無導流槽發射工位,通過25m高的發射臺來避免發射時高速射流可能帶來的破壞。
結果,超重-星艦起飛時噴射的高速射流直接破壞了發射臺臺底的水泥基座,部分石塊甚至飛到幾百米外的海面上,而飛起的碎片也使得發射臺附近的燃料罐、吊車和轉播車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此外,星艦飛船的部分隔熱瓦散落在發射基地附近。
起飛前后發射塔架比對
綜合上述分析,超重-星艦作為世界上起飛推力最大的火箭,在起飛過程中因發動機高溫高速噴流引起的力、熱、噪聲環境極其惡劣,可能是造成點火時部分發動機未能正常工作的原因。
國外網友燭光致敬星艦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paceX星舰首飞惨烈爆炸!中国详细分析:原因找到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AP Spartacus Config
- 下一篇: 640元就能用上5G!华为P60/P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