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常
題組一:
A.世祖是帝王的廟號,與年號、謚號、尊號不同,文中同屬廟號的還有“太祖”“恭宗”。 (一般祖,宗都是廟號)
B.車駕,即馬駕的車,也可指帝王所乘的車,亦用為帝王的代稱。
C.東宮,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
(1東宮是中國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東宮的儲君。因“東”時屬春,色屬“青”,故又稱“春宮”、“青宮”;國儲所居,故又曰“儲宮”。即太子住處,也代指太子。2在西漢,因皇太后的長樂宮在未央宮東,故也用“東宮”指稱皇太后。3諸侯妾媵住處,也代指嬪妃。4泛指東側住室)
D.夷族是古代因一人犯罪而誅殺其親屬的刑罰制度,有夷三族、夷七族、夷九族之分。
一少牢:羊豬各一頭,古代祭祀用牛羊豬各一頭叫“太牢”,羊豬各一頭叫“少牢”,牢可以作養牲畜用的圈或者是祭祀用的牲畜,古人把牛叫做“太牢”,羊叫做“少牢”
題組二:
古代有時也會采用“更”作為計時單位,相等于現代計時單位里的2小時。
“更”這個計時單位把晚上七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平均分為五更(等于現代計時單位里的十個小時)。
一更(初更)指戌時,即晚上七點到九點,稱為黃昏。
二更指亥時,即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稱為人定。
三更指子時,即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稱為夜半。
四更指丑時,即第二天一點到第二天三點,稱為雞鳴。
五更指寅時,即第二天三點到第二天五點,稱為平旦。
A.偏孤,指早年喪父或喪母。由于古人對死極避諱, 故稱父母之死為見背、孤露或棄養等。如《陳
情表》中的“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國子博士,學官名。始設于晉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歷代沿襲此官,唐代時,隸屬國子監祭酒,
共有六名,分掌六學。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故得名。此處指五鼓 時分,即凌晨三點到五點
D.中表,古代稱父系血統的親戚為“內”,稱父系血統之外的親戚為“外”。外為表,內為中,合 而稱之“中表”。
五更指寅時,即第二天三點到第二天五點,稱為平旦。
題組三:
A.“國子生”,即國子監學生。國子監是封建時代的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晉時始設,與太 學并立。
B.“出”,指出京受任,官職可升可降。《張衡傳》中“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與此 處意義相同。
C.“大理寺”,官署名。相當于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明時與 刑部、都察院并稱為“三法司”。
古人有姓,名以及號,稱名表示親昵,但是一般不直呼其名,稱字表示尊敬
成語“八拜之交”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
孺人諱桂。外曾祖諱明;外祖諱行 諱:舊時不敢直稱帝王或尊長的名字,叫諱。
總結
- 上一篇: 12个月最聪明的存钱法 12个月存钱法
- 下一篇: SAP CDS view权限控制实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