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远去背影下,宝可梦动画 26 年间经历了什么
前言
隨著原創主角莉可和羅伊踏上新的旅途,《寶可夢:地平線》引領著動畫朝著新的原創思路發展。小智最終的離開,也使得《寶可夢:旅途》在歡呼和爭議聲中落幕。
在過去的數年中,觀眾們見證了小智從阿羅拉奪冠到寶可夢世界的頂點,見證了充滿爭議的男主角小豪,同時也見證了《寶可夢》動畫收視率前十入榜率不足 10% 的頹勢。
這也不禁讓人產生疑問,作為曾經創造過巨大成功的世界頂級游戲改編作品,26 年間《寶可夢》動畫到底經歷了什么?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樣子的呢?
無人看好的寶可夢動畫
雖然現在寶可夢現在是一個享譽全球的 IP,但是最初的情況并不明朗。田尻智在 1990 年做出《膠囊怪獸》游戲原案(基本是現在《寶可夢》游戲的雛形框架,但也包括買賣寶可夢等后續廢棄的設定)時,曾經經歷過團隊人員突然離職,資金不足以及開發支援請求被任天堂和南夢宮回絕,種種困難。
Game Freak 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公司轉而制作游戲,直到宮本茂的介入和幫助之后,《寶可夢》才得以在 1996 年面世(后來動畫中小智便是以田尻智為原型,而勁敵的名字小茂即為宮本茂的致敬),即使如此游戲上市后也有大量爭議。
如果“事后諸葛亮”地看,《寶可夢》初代游戲(包括本土的《寶可夢:紅 / 綠》,海外的《寶可夢:紅 / 藍》以及資料片《寶可夢:皮卡丘》)是正作累計銷量最高的一個世代。但是上市之初,卻無法看出這么一個明確的軌跡。
最初 Game Freak 推出初代《寶可夢》游戲的時候,日本著名游戲雜志《Fami 通》(電玩通)給出了 29 分。
游戲的銷量在 1996 年也距離后來的數千萬相去甚遠。在游戲發售后的一段時間內,官方相繼推出了搞笑漫畫《皮皮傳》(《歡樂祭》)、集換式卡牌等產品,但截至 1997 年,《寶可夢》初代依然和現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最開始的《寶可夢》動畫,即愛好者口中的“無印篇動畫”,也沒有想到要做成現在一樣的“大長篇”。最初動畫準備連載一年半左右,在千禧年來臨之前完結。動畫是先前《甜甜仙子》的導演湯山邦彥和編劇首藤剛志再次合作。
編劇首藤剛志本人,最初已經設想好了結局,這便是觀眾口中的“幻之結局”—— 動畫將側重寶可夢自身的主體意識以及寶可夢與人類關系的探討,一說會以寶可夢大起義以及最終的和解作為終結。
動畫衍生出的劇場版,第三部本應為《復活的暴龍化石》,但是都未能真正完成。然而即使如此,在早期的無印篇動畫中也遺留下了一些痕跡。無印篇早期動畫中殘留了比較嚴肅甚至不太陽光的故事和設定。
后來,藤剛志本人還專門寫了小說版的《寶可夢: The Animation》,成為動畫愛好者探究最初動畫原案的重要材料。但是,直到首藤剛志在 2010 年去世,這個所謂的結局都沒有到來。
原因非常簡單 —— 動畫實在太火了,取得了超乎所有人預料的商業業績和宣傳效果,成為寶可夢 IP 中重要的柱石,在商業需求的驅使下,反而不能很快完結了。
意料之外的火爆
計劃趕不上變化,動畫推出后的火爆,遠遠超過了所有相關方的意料,1999 年《寶可夢》動畫席卷了整個世界,甚至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無印篇開播之初,平均收視率超過 14%,由小智聲優松本梨香演唱的主題曲《目標是寶可夢大師》銷量突破百萬,至今仍在聲優單曲榜單上名列前茅。
動畫帶來的周邊、授權收入甚至超過了游戲本身,1999 年的時候周邊銷售額一度超過 3400 億日元,占到日本動畫總零售收入的六分之一以上,成為寶可夢 IP 重要組成部分。
至于小智、小茂、武藏、小次郎和喵喵等角色,也成為了大眾眼中耳熟能詳的角色,甚至一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符號。
動畫的火爆也大大帶動了游戲和其他形式的寶可夢產品,甚至動畫的音樂在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 JASRAC 國際獎上實現了空前絕后的“五連冠”。
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也使得《寶可夢》主系列動畫開始調整思路,朝著長期更新的思路發展,《寶可夢》動畫經歷了第一次“調整”,并在此之后走向一條相對“穩定”的發展道路。
首先,之前設置的完結和結局全部取消,動畫朝著長期更新的方向發展。自此,《寶可夢》動畫幾乎失去“主線”這個概念,雖然依舊不失為一個優秀的商業動畫作品,但是劇情逐步轉向“日常”,并在超世代篇動畫開始與游戲全面同步對接。
此后形成了一種新的模式 —— 主角小智和皮卡丘會與游戲同步,不斷前往下一地區,然后重新開啟一段新的旅途、收集新的寶可夢。
其次,最初的電影-動畫模式也在逐步“分離”。早期劇場版和動畫完全“分享”世界觀,如《超夢的逆襲》故事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線索都是出現在 TV 動畫中的。小茂挑戰常青道館時遇到的“不明寶可夢”(超夢),武藏、小次郎和喵喵向坂木匯報的時候遭遇的爆炸(超夢逃走),電影(劇場版)和動畫緊密聯系,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
而從第五部劇場版開始,電影進入新的模式,有獨立的舞臺(取景地),相對獨立的故事,逐步與 TV 動畫脫離,但依舊與動畫保持一定聯系,如《波導的勇者》中小智保留了動畫中的回憶,小光在劇場版中購買的物品在動畫中依然出現等。
到了 20 周年劇場版《就決定是你了!》之后,電影完全走向了“平行世界”,劇場版中的小智不再是動畫同時期的小智,電影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原創角色。
除此之外,TV 動畫本身也在做著“去現實世界化”的傾向。早期的動畫和動畫,完全以現實世界為藍本,出現大量的現實世界設定。如夢幻設定在南美的圭亞那,動畫中出現了香榭麗舍大道、好萊塢、意大利這種現實世界的國家和場景。
在后世代中,這些現實世界的概念一再被淡化,直到消失。五世代后,動畫專門推出了“寶可夢文字”,替代現實世界的文字,動畫中的寶可夢世界逐漸成為一個脫離現實的烏托邦世界。
一方面,《寶可夢》TV 動畫題材上朝著全年齡向道路發展,另一方面,動畫本身開始深度參與寶可夢的商業活動。TV 動畫本身成為寶可夢重要的宣傳和新人入口,而作為 TV 動畫衍生品的電影又與游戲中的傳說寶可夢深度綁定,為寶可夢的宣傳推廣立下汗馬功勞。
而在寶可夢商業版圖不斷拓展的同時,TV 動畫也引來一些老玩家的議論 —— 長年走全年齡向的 TV 動畫,顯然不能滿足這些玩家的需求。永遠 10 歲的小智,在成為動畫新一階段象征的同時,也在遭到“每到新地區都要失憶 / 洗級”的調侃,直到今天。
同時,早期動畫中的一些伏筆和編劇挖的“坑”也在這一過程中被刻意“遺忘”了。諸如無印篇動畫開場中關于鳳王的傳說,以及橘子群島篇的核心“GS 球”(后來成為一部獨立劇場版)在 TV 動畫中都不再被提及。同時舍棄原案也換來了一段時期之內相對穩定、與游戲同步的動畫日常模式,一直持續到了后面的《寶可夢:X / Y》。
曲折前行的寶可夢動畫
《寶可夢》動畫取得成功并常態化之后,也并不是一帆風順。
1997 年的“多邊獸事件”(即大家耳熟能詳的 3D 龍事件)不僅是《寶可夢》動畫的一大挫折,更是動畫 / 游戲行業的一大挫折。動畫頻繁使用紅藍色交替的閃光引發光敏性癲癇癥,最終導致 685 人入院,讓作品背上了沉重的輿論包袱。
2011 年等離子團原定于《寶可夢 超級愿望》23 集登場,但因“3.11 大地震”發生且本集同樣存在城市被破壞的場面。動畫制作組經過權衡無限期推遲了本集,并打亂了整部動畫的順序,最終導致《超級愿望》篇動畫主線故事的推遲。
在這些挫折外,恐怕最令官方在意的就是可能影響業績的“競品威脅”。
第六世代游戲《寶可夢:X / Y》的情況是否算是第一次“中年危機”暫且不論,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寶可夢》動畫確實是少數幾次遭受到競品威脅的情況之一。
此前同賽道作品,諸如《數碼寶貝》等均在人氣、收視率和影響力相差較大,未能形成實質性威脅。而《寶可夢:X / Y》遭遇到風頭正勁的《妖怪手表》,后者在游戲銷量在掌機平臺上的 2 年中實現了千萬突破,而動畫收視率甚至一度反超《寶可夢》,且地縛喵成為東京奧運會的大使,當年確有分庭抗禮之勢。
盡管《寶可夢:X / Y》在美術上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除了三維建模之外,還將戰斗中的背景動態化,甚至有意無意地給予一些男女主角情感暗示,而這些都未能徹底解決競品威脅問題,更沒有讓作品在結尾擺脫爭議。
《寶可夢:X / Y》在結尾處采取和前代一樣的“套路性”結尾 —— 小智遺憾錯失冠軍,女主角莎莉娜和前代主角一樣離開了小智,使得前期鋪墊的“奪冠”和“角色配對”幾乎完全作廢。
結果一石引起千層浪,引發全球觀眾的憤怒,Youtube 官方頻道下突然增加數萬條謾罵評論,推特上甚至用幾十國語言辱罵編劇。
而藤田伸三(《寶可夢:XY》動畫決賽編劇)的日文維基百科被觀眾們修改為“在小智獲得亞軍后在家中去世”,甚至在國際互聯網上掀起一股“燒寶可夢周邊”的熱潮,雖然大多數有夸張的成分,但是全球觀眾出離憤怒卻是事實……
《寶可夢:X / Y》這出在完結前的鬧劇不僅僅使得動畫口碑陷于“高開低走”的尷尬局面,同時也標志著從無印篇之后相對“穩定”的動畫模式成為絕唱……
此后的《寶可夢》動畫再一次走上了“調整”的道路,七世代游戲對應的《太陽 & 月亮》篇動畫邁出了第一步。在畫面上,沖擊力極強,采用了完全不同的風格,劇情上也采用了較為輕松歡快的活潑風格,結尾還給予了小智一個 20 余年未曾得到的冠軍,與前代《寶可夢:X / Y》那種似乎要向“少年向”發展的趨勢形成鮮明對比。但是這種變化和后續的《寶可夢:旅途》相比,可能還不算太大的……
到了《寶可夢:旅途》中,我們又看到了“雙主角”的奇觀。《寶可夢:旅途》中的小豪,戲份和行為一度壓過小智,由于其瘋狂的收服行為(包括收服傳說中的寶可夢),被觀眾調侃為“一球超人”。
小豪的出現的重要原因在于《寶可夢 Go》的影響。無論是小豪的名字(日文“豪”與 Go 同音)還是其“重收服輕養成”的模式均來自《寶可夢 Go》。
動畫作為寶可夢 IP 中的重要組成,此時也必然要服從 IP 總體的商業需求。《寶可夢 Go》在 2016 年上線以來,至今都是全球手機游戲營收頭部,不僅僅在世界各地創造巨大商業價值,也成為許多新玩家入坑寶可夢的渠道,動畫不得不在保持小智的同時,向《寶可夢 Go》以及其背后的新玩家傾斜。
這一點卻引起了部分《寶可夢》動畫觀眾的不適,無論是國內論壇還是國外論壇,均有大量對于小豪反感的聲音存在,日本網絡投票中甚至有 80% 以上對小豪這個角色不滿。
直到《寶可夢:旅途》完結前夕,圍繞小豪的爭論仍在繼續。而現在因為動畫將有更大程度的變革,使得觀眾不得不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到小智身上,因為他將史無前例地告別動畫的舞臺。
“壯士斷腕”式的轉型
而在近幾年經歷了這么多變革之后,在《寶可夢:旅途》的最后,我們再一次見證了歷史。
小智在前代伙伴的注視之下,拿下了含金量最高的寶可夢世界錦標賽冠軍。官方宣布,《寶可夢:旅途》也是小智和皮卡丘作為主角的“絕唱”。
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此前 20 余年不曾有過的重大變化,我們見證了小智走上寶可夢世界訓練家的頂點之后,又要目送他離開,迎來動畫中新的主角。
無論這是否算是一個明智的決策,《寶可夢》動畫目前面臨的形勢并不算樂觀。與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游戲 / 卡牌業績相對而言,動畫這幾年發展似乎并不算太順利。
《寶可夢:旅途》的最終回雖然一度沖進收視率前列,但是總體收視率并不理想,前作《寶可夢:太陽 & 月亮》有 57.3% 的集數進入收視率榜單前十名,而到了《寶可夢:旅途》動畫只有 6.6% 的集數進入收視率榜單前十(一部分原因是和日本國民級動畫《櫻桃小丸子》檔期沖突所致)。
目前最“新”的劇場版還是《可可》,票房依然不理想,當年首周周末票房僅 2 億 7600 萬票房,創造近年來的新低,和曾經同為“東寶御三家”的《名偵探柯南》形成鮮明對比。25 周年劇場版變成“票選重映”。
▲ 票房并不理想的《寶可夢》劇場版《可可》
這個時候,換掉動畫標志性人物小智這一行動,似乎是一把雙刃劍。寶可夢受眾群體較廣,而且發展至今也到了需要協調新老玩家 / 觀眾的時候。小智離開舞臺未必是壞事,卻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前面二十多年的動畫主打的陪伴消失后,能否讓觀眾看到此前沒有看到的成長才是主要看點。
此前,已經有《數碼寶貝》《游戲王》等動畫率先嘗試更換主角的動畫模式,但是收效不一。《數碼寶貝》因為動畫熱度不穩定,只能偶爾能靠特定年齡段的回憶重新進入視野。《游戲王》則依靠改編的卡牌游戲支持,但是后續動畫作品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多有爭議。《寶可夢》可能面臨的挑戰與后者更為相近。
在動畫外部,“《寶可夢》系列”的動畫團隊也經歷了一波“新老交替”,此前的動畫監督湯山邦彥實際上在《寶可夢:旅途》中并不起主導地位,大多數情況是由富安大貴來負責的,而這一次新作《寶可夢:地平線》富安大貴則轉而擔任“創意總監”。
同時,電影導演這邊則是由矢島哲生接替,他在新作《寶可夢:地平線》中則是擔任“動作總監”一職。如果類比一下,這就像 Game Freak 更換外國寶可夢設計師,導致不少玩家吐槽無法適應新寶可夢,動畫外部團隊的變化,會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尤其對于老觀眾而言。
近年來,寶可夢的游戲進入了小步快跑的時代,從 3D 化到家用機平臺再到現在《寶可夢:朱 / 紫》的開放世界,加上以 DLC 取代傳統資料篇模式,步子確實不小(也引起了不少爭論)。游戲的“年貨化”(一代一部正作)使得世代交替從此前的 4 年縮短為 3 年,我們再也不會看到《珍珠鉆石》動畫那樣的地區大長篇故事,而可能要更多地適應七世代之后動畫的節奏。
《寶可夢》動畫經歷過輝煌,現在也面臨著挑戰。日前,《寶可夢:地平線》動畫已經播出,動畫既未延續動畫老主角,也沒有采用游戲角色原型,而直接采用了動畫原創角色 —— 男主角羅伊和女主角莉可。
雖然動畫直接對接九世代正作《寶可夢:朱 / 紫》,以帕底亞地區為舞臺,但是原創幅度較大,早期登場角色中大量為動畫原創,如弗里德、奧莉奧和探索隊眾人等。
從現在《寶可夢:地平線》的情況來看,《寶可夢》動畫可能真的開始構建一種前 26 年沒有的模式,動畫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以游戲為基本框架的獨立創作。但是具體反響如何,這種模式能夠走多遠,能否再創新高,是否會有小智一樣“長壽”的主角?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UCGmedia (ID:UCG_Media),作者:瘋癲的 A 兵者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小智远去背影下,宝可梦动画 26 年间经历了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AP UI5 getHeaderFoo
- 下一篇: why my employee b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