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谈敏捷开发团队里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我所在的SAP成都研究院成都數字創新空間團隊,雖然是成都CX成立最晚最年輕的團隊,但卻是一支非常有戰斗力的團隊,如果說產品開發團隊是正規軍,那我們就是特種部隊,是《碟中諜》系列Ethan背后那支各懷絕技的別動隊。我覺得咱們團隊之間彼此的信任關系特別牢固,按照最終版的信任公式,理由如下:
大家對彼此的能力充分信任之后,當項目daily sync的時候,一個同事陳述自己遇到一個需求,無法用某種技術實現的時候,其他同事就會接受這個事實,因為該同事已經是這個技術的專家了,所以大家不會聚焦在“他怎么這個問題都搞不定”上面,而是會共同積極想其他辦法,目標是把功能用另外的方法實現,而不是去懷疑同事的能力有問題。
今年我們團隊雖然有兩位非常有實力的同事離開,但是又有三位新秀加入,所以實力有增無減。一位同事雖然是大四學生,但是在為今年5月SAPPHIRE大會開發的的項目中,已經挑起了大梁,成為項目組四大開發人員之一,承擔了25%的代碼量。另一位新同事加入才1個月,很快就完成了我們為SAPPHIRE大會基于iOS平臺開發的項目到android平臺的移植工作,以及另一個需要用到SAP Cloud Platform,Coresystem和swift知識的項目。這些新同事通過他們實打實的技術能力,迅速贏得了整個團隊的信任。
這是我們團隊做的非常好的地方。每位同事update的時候,其他同事都會等說話的同事講完之后,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樣同事A是某一領域的專家,在陳述完畢后,同事B如果提出自己的意見,同事A也不會覺得自己的權威遭到了挑戰,同事B也能夠再和A確認是否自己正確地get了A的意思,然后再去思考A的想法和自己的觀點有無沖突。
我們團隊負責的項目一般都是前后端都包干的情況。雖然有前后臺分離這種最佳實踐的指導,但是因為我們POC項目的特殊性,有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需要把理論上應該放在前臺上實現的功能放到后臺實現,反之亦然。遇到這種情況時,分別負責前后臺的同事總是能心平氣和的進行坦誠討論,使用諸如“我知道理論上這個功能應該在前/后端實現,但是XXXX”,“如果我是來做前/后端開發,我也傾向于XXXX,然而YYYYYY”。大家會彼此理解對方做出決定的出發點,奔著同一個目標努力。
公式分母的被動/不共擔,我加入團隊至今從未觀察到我們團隊有這種現象。
我覺得我們團隊在信任這個話題上的努力方向,就是如何進一步鞏固我們和global團隊間的信任關系。能邁出的第一步也就是最基本的第一步,就是如果讓我們團隊每位同事的能力,make it visible to the global.
要獲取更多Jerry的原創文章,請關注公眾號"汪子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程序员谈敏捷开发团队里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QL Server中动态列转行
- 下一篇: ABAP UDO 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