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基础理论知识(二)
一、軟件質量模型
ISO-國際標準
GB-中國標準
功能性
滿足某種功能需求的一種屬性或能力
性能效率
在規定條件下,相對應所用資源的數量,軟件產品提供適當性能的能力
兼容性
在一定條件下兼容其他軟硬件產品的能力
易用性
在指定使用條件下,產品被理解、學習、使用和吸引用戶的能力
可靠性
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
信息安全性
信息在傳輸或者存儲過程的安全程度
可維護性
在規定條件下,規定的時間內,使用規定的工具或方法修復規定功能的能力
可移植性
從一種環境遷移到另一種環境的能力
二、軟件開發過程模型
瀑布模型
線性模型,在所有的開發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模型的基礎以文檔驅動,每個階段執行一次,按線性順序進行軟件開發。
開發的各個階段比較清晰當前階段完成后,只關注后續階段。
依賴于在其的需求分析,不適應需求的變化風險往往在后期顯露,失去及早糾錯的機會。
三、軟件測試過程模型
在軟件測試的實施中,針對于測試過程出現的問題,通過經驗總結得到測試過程模型,旨在提高軟件開發測試過程中的效率與效果
1.V模型
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變種,反映測試活動與需求分析、產品設計之間的關系。
V模型從左到右,描述了開發與測試過程之間的階段對應關系。
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
優點:線性模型、展示測試由底層(代碼)到高層(用戶業務)按階段測試的實現過程
缺點:不適應需求變化、靈活性差
2.W模型
又稱雙V模型:
開發V: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集成==》實施==》交付
測試V:驗收測試設計==》系統測試設計==》集成測試設計==》單元測試設計==》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
優點:
測試伴隨整個產品開發周期,測試對象不僅是程序還有需求、設計文檔;
測試介入較早,及早發現問題,降低修復成本。
缺點:實施起來比較復雜,難度大,對于需求階段和設計階段的測試設計要求較高(計算機技術、業務知
識、管理能力、測試素質等)
測試用例
一個為了特定目的(驗證產品的功能實現是否滿足用戶需求)而設計的包含【測試輸入、執行條件、預期結果】的文檔。文檔的形式:Excel、Xmind等
組成要素與用例模板
作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测试基础理论知识(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f封号后怎么加信用星(为什么还有人玩穿
- 下一篇: 【HTML】CSS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