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验评价指标_电子科大人工智能团队最新研究成果,5秒诊断癌症
日前,沙特阿拉伯授予一名”女性”機器人沙特公民身份。她也因此成為史上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
從會寫詩的智能機器人“小冰”、戰勝人類圍棋高手的阿爾法狗、能靈活玩轉手術刀的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從人工智能這一概念被提出至今,歷時60多年,從最初的概念,人工智能逐步在教育、醫療等領域發展出了一些有形的產品。
10月28日,天府軟件園高峰論壇暨第十一屆四川互聯網大會在成都開幕。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美國醫學生物工程院院士堯德中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由電子科大專家團隊所研發的癌癥識別人工智能,可以在5秒鐘內對癌癥進行診斷和病灶勾畫,這遠遠超過人類醫生至少5個小時的處理時間。基于癌癥識別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即將成立公司,落戶于成都高新區,走向市場。
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美國醫學生物工程院院士堯德中教授
堯德中教授和他的研發團隊
堯德中團隊研究的方向是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聚焦于醫療和游戲。該如何去理解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堯德中形象地比喻為“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是為深度神經網絡提供思想的源泉。更簡單的說,人工智能的計算速度、記憶能力這類大腦活動比人類更快速、更強,就象是現實生活里的‘超人’。”從比喻落到實際,堯德中講到,由多名電子科技大學專家、博士研發的人工智能癌癥識別機器人目前已經成立公司,進行成果轉化。
那么,這個“超人”有哪些過人之處? “經過深度學習,這個醫生可以通過CT,對癌癥的病灶勾畫出范圍,人類醫生平均需要5個小時。而基于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結合的產品,它可以像人腦一樣運轉,但卻比人腦更快,只需要5秒便可完成癌癥診斷。”該團隊成員、電子科技大學博士尹愚說,這一癌癥診斷人工智能目前已有了500例臨床測試的經驗。目前,研發團隊正在積極籌備把研發成果從實驗室推向市場。
據了解,這家名為大象分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立。尹愚說,成都高新區的菁蓉國際廣場對該項目入駐非常歡迎,隨著公司的成立,這個曾經局限在實驗室的成果將量產。目前企業也在積極尋求融資,首次融資規模預計將達到千萬級別。
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結合的一大特征是實現腦機交互。聽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概念,一時難以令普通人理解其意義所在。對此,堯德中介紹了電子科大研發團隊一款專門針對腦癱患者康復訓練的人工智能,“這一人工智能,充分體現了腦機交互的過程。”
他講到,傳統的康復訓練,是利用機械性的康復設備去進行,從而起到鍛煉四肢肌肉的作用。“這種通過外在運動,然后傳遞給大腦,讓肢體活動是一種被動的康復。我們做的則是一種主動的人工智能康復設備。”何為主動?堯德中對這一人工智能康復設備與患者的互動做了勾描,“讓大腦生成肢體運動的信息,這組信息生成后,由大腦傳遞至人的肢體,再配以機械性設備,使患者進行主動式的康復訓練。”在完成康復訓練后,人工智能設備還將對每次訓練給出一套評價指標。據介紹,目前,這套人工智能康復設備已經在八一康復醫院試用測試中,主要針對6至11歲的腦癱患者。
背景資料:
10月28日,“人工智能通向人類未來之路――2017天府軟件園高峰論壇暨第十一屆四川互聯網大會”在成都舉行。大會邀請到國內外頂尖行業專家到場,與本土互聯網從業者深入交流,探討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以及未來廣闊的應用空間。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美國醫學生物工程院院士堯德中教授,葛樹志教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羅蕾教授率團隊參加會議。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媒體“封面新聞”報道了堯德中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發成果——癌癥識別人工智能技術。
來源:封面新聞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人工智能实验评价指标_电子科大人工智能团队最新研究成果,5秒诊断癌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声呐图像数据集_MaskedFace-N
- 下一篇: 苹果 iPhone 15 Pro 系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