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怀才不遇你该怎么办?
01?
在談這個話題之前,要先聊聊?人才紅利期?這個話題。
大家都知道,中國真正高速發展其實就是過去20-30年,而發展的動力就是勞動力紅利期。
說白了就是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跑到沿海城市,大量進工廠做加工制造業,工廠利用廉價勞動力形成國際競爭優勢,在全球范圍內搶單。
結果就是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中國制造業(中低端)在全球成了優勝者。這是整體上的成功。
那對于個體呢?
確實也各有所得。我姐姐就是97年左右(我剛上初中)跟著同鄉去了廣東進廠打工,我們家2000年左右蓋房子的錢就是我姐姐寄回家的,我05-09年讀大學的貸款最終也是姐姐幫我還的。
倒是最終,姐姐還是回了老家西安做了小生意,如今過普通的小市民生活。據我所知的那一代“早期赴廣東打工者”也都是類似結局,如今早已淡忘了年輕時也曾去過“北上廣深”,安靜而又艱難的維持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
所以你看,經歷了“勞動力紅利期”后。整體上確實勝利了,倒是個體上卻有差別。
有些人留在了大城市越過越好,有些人又回了老家沒留下太多。這就是整體和個人的差異。
以上都是故事了,已經過去了。我要說的是中國當下已經進入,或者說正在進入的一個階段,人才紅利期。
02?
勞動力紅利,其實就是人口紅利。一個普通人只要經過九年義務教育,年齡到15歲左右,實際上就可以出外打工干活了,不管是進工廠還是送外賣快遞實際上都能干好。
這樣的人大量進城,這就是勞動力紅利期,而人才的標準就比較高了。
首先要求你至少讀了大學,甚至最好是碩士博士。或者說你學歷學校一般,倒是具備很強的專業技能,譬如說編程能力,IT技能。
這樣有學歷有專業技能的人大量進城,就是所謂人才紅利期。上一個勞動力紅利期中國成了世界工廠,那這一個人才紅利期,中國是不是應該成為“世界科技廠”?
整體上,國家確實是這樣規劃的。現在經常在說的產業升級,發展硬科技,中國制造2025等,其實就是從整體上讓中國經濟把握住這一波“人才紅利期”,實現整體上的大發展,階層躍遷。把中國從中低端制造業的世界工廠,提升為中高端制造業服務業的世界科技大廠。
這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確實是機會,因為整體的發展必將惠及個體。你看看現在就知道了,我是80后感受很深刻。
小時候一年吃不了幾頓肉現在天天吃,小時候沒吃過零食現在隨便吃,這其實都是整體發展給個體帶來的好處。
倒是發展的收益并不是平均分配的,總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所以有人已經住上了一平米幾萬幾十萬的豪宅,有人還是回到了老家縣城繼續謀生。
我今天想說什么呢?
就是想告訴大家,人才紅利期已經或者正在來臨,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承不承認,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你必須加入這個游戲,贏了“官升一級”,輸了“打回原點”。
年輕人經常喜歡用“內卷”自嘲。其實個體角度看是“內卷”,整體角度看就是“人才紅利期”。
這是一件事的兩個角度描述。
對企業來說,“打工人”越內卷,企業越可以低成本的得到大量“優秀人才”來做科技開發,這樣企業才能在國際化競爭中勝出。華為小米哪一家的趕英超美不是公司員工996711搞出來的?
所以別再糾結什么996了,也別噴內卷了,站在整體角度有時候是沒辦法的,畢竟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家公司,亦或是一個國家,后發還要競爭勝出,就不得不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去“內部內卷”。
大家真正應該關心的,是這一波人才紅利期結束后你在哪里?你的所得如何?
?學嵌入式,可以記得關注下方公眾號!
03?
那么,人才紅利期,是指人才獲利期嗎?
任何時候都不缺人才,只不過是八面玲瓏的人吃肉,真正的人才喝湯。
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從2個方面來討論。
首先,人才紅利期并不是人才獲利期。人才紅利期是對“整體”而言的,也就是說對國家、對企業、對整個社會的紅利。對個人,有紅利也有挑戰。
任何時候都不缺人才。這句話到底對不對?
說對,那是在任何時代總有人脫穎而出,總有人能填補需求,所以個人不能恃才傲物。
說不對,那是因為人才的需求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
你說不缺人才為什么華為百萬年薪求天才少年?
為什么各芯片公司今年招聘都漲薪很多,來招聘嵌入式軟件工程師?
“八面玲瓏的人吃肉,而真正的人才喝湯”。這句話呢?
這個是常見的一種偏見。大家總是覺得吹牛逼唱高調的人當領導賺大錢,而兢兢業業真正做事的人不賺錢。
而且往往會把自己代入后者,產生“懷才不遇”的感慨。實際上這種看法有失偏頗的。
如果持這種看法和認知高度,以后很有可能還要繼續受遭受社會毒打。
“是金子總要發光的”
如果你真正有才,不用感慨,勇敢去證明自己就行了。你被埋沒一陣子,這是有可能的,但是絕不會被埋沒一輩子。
所以,很多懷才不遇的人,或多或少都是自身有一定問題。
不是說你有才別人就一定要遷就你。如果想要達到別人遷就你的程度。
前提是一定要只看到你的才,才不會不在意你的問題。
其次,你的“才”具有超級價值。
其實吧。
許多人可能所謂的“有才”,只是在一些方面比普通人強,但遠遠達不到“一正遮百丑”的程度,所以并非真正的有才。
然而由于自身認知和見識都有限,使得“脾氣大于能力”了,或者是在社交或表達方面欠缺太多,導致沒有被人識別到,所以被“懷才不遇”。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確實非常有道理!
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才被埋沒。就好像高考時總有人會說:我就差一分怎么樣?
實際上呢?分數線降低一分能多出很多人,也不一定輪到你。
這是無法逃避的現實。
推薦閱讀: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跳轉閱讀
誰說PCB布線不能走直角。。。
該如何學習嵌入式?看大佬的職業規劃!
蘇聯的三進制電腦,為什么被二進制干掉了?
我有單片機,你有酒嗎?
-END-
我是張巧龍,一名教電子的大學老師,歡迎關注!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工作多年,怀才不遇你该怎么办?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三种常见单片机时钟电路方案,对比其优缺点
- 下一篇: OPPO Find X6系列护眼效果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