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把衣服变成了显示器,能聊天能导航,水洗弯折都不怕
夢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把衣物制成顯示器,甚至還可以水洗。
這項來自復旦大學的最新研究今天登上Nature。
他們實現了6米長、25厘米寬的大面積顯示紡織品,其中包含50萬個發光單元,間距最小可達到0.8毫米,可以滿足高分辨率顯示的要求。
不僅如此,衣物與智能系統的集成還改變了人機交互方式,通過加入鍵盤、電源與其他傳感器組件,可應用于通訊,醫療等場景。
比如騎車的時候在袖子上查看導航。
通過解碼腦電波為聲音或語言障礙的人提供實時交流工具。
來看看是如何實現的吧!
紡織出來的“像素”
紡織品經緯線交織的結構恰好類似于顯示器的像素點陣。
研究團隊受到啟發,研制出了發光經線和導電緯線,兩者在電場的激發下僅通過空間接觸就能夠形成微米級的電致發光單元。
再與棉紗編織在一起就成了可顯示的電子織物。
導電緯線是聚氨酯凝膠摻雜上離子液體制成的透明纖維,其透射率超過90%。
發光經線是再將硫化鋅磷光體均勻涂抹在導電緯線上制成。
選擇聚氨酯是因為其擁有耐摩擦、耐形變的特性。可以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彈性形變,保持接觸面積的穩定。
最終做到在1000次彎、拉、壓循環測試后仍能保持穩定,甚至可耐受上百次的洗衣機洗滌。
為了保證各發光單元亮度一致,需要均勻涂抹硫化鋅磷光體。
研究團隊將導電緯線浸沒在硫化鋅磷光體漿料中,在干燥之前使其通過自制的微孔,使用不同直徑的微孔調整磷光體涂層的厚度。
經過反復涂抹、固化后,一條30米長的發光纖維,形變造成的發光強度差異小于10%,且在不同觀測角度下也保持一致。
作者團隊
△ 圖為彭慧勝
本文的通訊作者是來自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的彭慧勝和陳培寧。
共同第一作者是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博士研究生施翔、碩士研究生左勇以及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翟鵬。
彭慧勝帶領團隊研究柔性顯示材料已超過十年。
2009年就曾提出電致變色纖維的研究思路,但當時的電致變色僅在白天可見。
2015年提出并實現了纖維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并通過編成織物實現了有限數量的發光圖案。
參考鏈接: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295-8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643728
[3]https://nyxr-home.com/44954.html
-END-
猜你喜歡(點擊下劃線閱讀)
用積木做了個無人機。
芯片瘋了!有什么漲價比深圳房價還瘋狂?
華為被超越!這家公司成中國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不是小米!
??最 后??
?若覺得文章不錯,轉發分享,也是我們繼續更新的動力。
5T資源大放送!包括但不限于:C/C++,Linux,Python,Java,PHP,人工智能,PCB、FPGA、DSP、labview、單片機、等等!
點擊下方卡片,在公眾號內回復「更多資源」,即可免費獲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复旦大学把衣服变成了显示器,能聊天能导航,水洗弯折都不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艾德证券佣金多少
- 下一篇: 立华股份是做什么的 立华股份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