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独立CIO(1)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如何当好独立CIO(1)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如何當好獨立CIO(1) 出處:信息方略 文: 劉少東 評論( 0 )條 論壇 博客 導讀:獨立CIO一般有比較豐富的信息化管理經歷,具有新的想法和思路,視野也更加開闊,能夠以局外人的身份冷靜、客觀地分析企業戰略;同時,這種身份讓他們沒有決策權,執行力得不到保障,在新的企業中不能復制.....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擺脫了企業CIO的限制,有時候詩書歌畫、清閑自在,有時候又要同時為幾家企業提供信息化服務;他們不用像企業CIO專注于具體項目,卻又比IT咨詢師更加深入企業,他們就是獨立CIO。 獨立CIO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為CIO這個職位和職業規劃提供了哪些參考?為此《CIO INSIGHT/信息方略》雜志記者邀請了陳永平、陳其偉兩位獨立CIO,以及原獨立CIO童繼龍,為我們分享他們是如何看待獨立CIO這個特殊的職業的。 CIOI:你如何定義獨立CIO?你認為獨立 CIO跟普通CIO的區別在哪些方面? ? 陳永平:美國很早就出現了獨立CIO(Rented or consulting CIO/Outsourcing),他們具有豐富的企業CIO從業經歷,以個人身份為其他公司提供咨詢服務,間或參加演講活動以及出書等等。 什么是獨立CIO?在這里我借用獨立CIO趙春雨的話解釋:“獨立CIO一般來源于企業的CIO,服務對象是企業高層,他們以個人的身份與企業簽訂服務合同。獨立CIO的直接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的老板或者高層決策人員,而輔導對象是信息化部門的主管和關鍵人員。” CIO本身就是企業高管,做著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但是獨立CIO比一般的CIO多了一層顧問的特色,這種角色讓獨立CIO更像在為企業內部信息化保駕護航,卻又不完全等同一般的咨詢顧問。咨詢顧問的基本的要求是不參與企業運行,但獨立CIO很多方面要介入企業運行,幫助企業成長。 陳其偉:我認為沒有必要給獨立CIO一個統一的定義,獨立CIO與傳統的企業CIO也有很多的不同。當然,如果想成為獨立CIO,我建議至少應該有10年以上和在2?3個企業擔任CIO的經驗或經歷。至于其所做的工作,由于每一個獨立CIO或有意做獨立CIO的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價值觀、目標、擅長或優勢,其定位也是不同的。就我自己的定位而言,作為獨立CIO,我一般為簽約企業提供兩種IT+管理的服務,即短期的咨詢式培訓或時間相對長些的教練式咨詢。 童繼龍:獨立CIO介于普通CIO與咨詢顧問的角色之間;普通CIO與企業是員工與老板的雇傭關系,而獨立CIO與企業是基于目標的合作關系。 獨立CIO最大的特點是,這個群體的人員對某個領域的信息化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且他們進入企業之后的目標性非常強,是朝著明確目標展開工作的,任期也有相對明確的,有點類似于企業信息化項目外包,達成目標之后即可撤離。獨立CIO的工作可以算是項目化運作,集中在IT系統的規劃與建設工作上。 普通CIO則更多的是采用運營的模式展開工作,從企業信息化的初始階段,規劃、建設、運營、優化的工作都要持續展開。而運營與優化則成為工作的主要內容,算得上是職能化運作。 CIOI:你是如何走上獨立CIO這條路的?你希望這種工作方式給你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轉變? 陳永平:獨立CIO的發展是一種怪異的現象,有人戲稱CIO就是“Career Is Over”,說明作為信息化管理的高端人才——CIO群體的發展遇到了瓶頸,獨立CIO也不失為個人職業發展嘗試的一條創新出路。 通常情況下,企業保持IT投資及建設的高峰期最多只有3?5年,而企業CIO能夠體現自身價值的時間則更短,只有兩年。CIO人群中大多數人都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較高的期望,希望能夠時刻體驗挑戰及成就感。IT行業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如果CIO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就相當于在貶值。 我個人也和大多數CIO一樣,出于個人對社會認可的渴望,不滿足于在企業內部實現自身價值。希望通過自身經驗的推廣,獲得社會和企業的認可,獲得社會價值,從而使整個行業的信息化總體水平得到提升,實現自我持續的成就感。在經歷了近20年的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之后,期望換一種方式,實現個人和社會價值最大化。 童繼龍:實際上,我并沒有實質性地去做獨立CIO,只是在有一段時間為幾家服裝企業做了IT規劃、IT系統選型、項目實施管控、IT管理制度建設這些CIO的工作,但為了展開工作方便,所以就借了一個“CIO”的身份,行使了一段時間的CIO職責。 我覺得獨立CIO不是我的主要方向。主要由于獨立CIO對企業業務理解的深入程度比不上普通CIO,對IT系統建設與規劃的規范性比不上咨詢公司,所以我認為,這個角色只是一個過渡性的產物,未來也可能不是主流。
CIOI:獨立CIO與企業CIO相比有什么樣的優勢? 陳永平:就獨立CIO與企業CIO的優勢,我想談以下幾點。首先,獨立CIO一般都有比較豐富的信息化管理從業經歷,經歷過幾個行業和多次項目管理的洗禮,會帶來新的想法和思路、視野更加開闊;企業的CIO由于處于企業內部,受限制于企業條件的限制,與獨立CIO相比可能受到更多的思維上的約束。 其次,獨立CIO出身大企業,有豐富的IT項目經驗,綜合能力比較強;企業的CIO受到企業規模、發展等因素限制,能力拓展上會遇到更多障礙。 第三,獨立CIO能用新鮮的思維沖擊企業現有文化,打破束縛企業發展的條條框框,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帶來新的思路;同時也不容易受企業現有公司政治的影響,有利于用超然的角色推動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進程。企業的CIO受企業約束和影響較多,有時無法突破瓶頸,找到更適合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方案和道路;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容易受公司政治的影響,甚至陷入公司政治無法自拔。 第四,獨立CIO站在企業外部,能夠以局外人的身份和觀點,更客觀、冷靜地理解和思考企業業務戰略,理性看待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企業的CIO由于受企業局限,容易本位思考,甚至陷入事務細節,影響正常判斷。 最后,獨立CIO僅僅因某項規劃或IT項目與企業關聯,整體費用自然低些。企業CIO長期服務于企業,以年薪計算,薪資要求及標準都較高,整體成本自然較高。 陳其偉:企業的CIO在企業里不得不擔任很多角色,比如信息資源的最高管理者、信息化的規劃者、信息系統建設的領導者、信息安全的保衛者、業務創新的倡導和實踐者,同時也擔任領隊、教練員、隊長、信息收集分析師、內部顧問等多種角色。 相比之下,獨立CIO則可以簡單不少,時間也自由得多,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在很多方面可以鉆得更深、鋪得更廣、做得更透。獨立CIO是企業CIO事業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可以應用自己的專長向一個或多個企業高層及CIO給予幫助。在很多情況下,企業的CIO可以借助獨立CIO之口說服企業的高層,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童繼龍:陳永平先生前面所說的我都比較贊同,能夠做獨立CIO的人,一定是在某個領域的信息化或是標桿企業有過成功經驗的人,這些經驗具備一定的可復制性。 我想補充的是,獨立CIO的目標性更強,需要在明確約定的范圍、進度要求內達成相應的目標,而且還規定了相應的質量要求,具備典型的項目特征,企業信息化也容易見效;另外,獨立CIO來自于外部,可能更少地受到公司政治的影響,而只是從公司戰略與發展要求的層面去考慮問題,這樣展開系統規劃與實施時更具有前瞻性。 CIOI:相應的,獨立CIO不利的一面又是如何體現的,你是否有克服的辦法? 陳永平:獨立CIO不利的方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第一,獨立CIO沒有決策權,他們很難獲得企業CIO所掌握的決策權和IT隊伍的資源。 第二,獨立CIO沒有較強的執行力。CIO實施IT項目,需要很強的執行能力才能將IT項目實施下去,而對企業不太了解的獨立CIO在開展項目時就會很困難,不容易獲得企業管理層的支持。 第三,獨立CIO由于獨立于企業之外,對企業的業務理解會存在不到位的地方,將原來成功的經驗套用在另一個環境中,未必能夠取得成功,有時某些成功的經驗反而會成為阻礙。
第四,獨立CIO的業務績效難以評估。由于信息化項目建設本身沒有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而獨立CIO更是應需而生的新鮮事物,所以對雙方來講都比較難以把握績效評估。 第五,獨立CIO不受企業直接約束、控制和管理,無法長期停留在一個企業,時間管理方面壓力很大;企業CIO長期供職于企業,對于項目周期可靈活掌握,時間壓力較小。 對于引進獨立CIO的企業和獨立CIO本身,我覺得以下幾個措施可以化解雙方的風險:第一,企業和獨立CIO建立相對固定的戰略合作。通過一些項目的合作,企業和獨立CIO之間有了相互的了解,雙方可以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這樣獨立CIO可以獲得穩定的客戶和收入來源,通過長期的合作對企業的理解更有連續性,也更加深入,有利于提供更具有價值的服務;企業也可以以較低的整體擁有成本穩步推進信息化管理的進程,同時回避固定CIO的離職風險;長期的戰略合作,可以進一步加強雙方的互信,進一步增加授權范圍。 第二,獨立CIO可以逐步建立自己的隊伍。獨立CIO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建立自己的實施隊伍,通過將自身經驗的工具化及任務的有效分解,實現獨立CIO角色任務的公司化運作。 第三,獨立CIO可以加入獨立CIO聯盟。獨立CIO可以通過獨立CIO聯盟,擴大自己的影響,同時在這個群體內共享資源,共同做好對企業的信息化工作,有效地降低獨立CIO和服務企業雙方的風險。 童繼龍:除了陳永平先生說的一些弊端,我認為還存在一些其它問題:首先,獨立CIO雖然不受內部公司政治的影響,但在進行IT系統建設考慮引進哪家供應商時,會存在主觀判斷,或是將已有的資源帶到公司來。 其次,獨立CIO有明確的項目目標去實現,但因為是階段性展開工作,有可能只關注短期項目目標,而忽視了企業的長期目標。 最后,獨立CIO完成工作之后,是否會出現“人走茶涼”,系統轉不起來的情況?還有,獨立CIO一直都為一家公司服務,是否意味著這家公司將CIO職位外包了呢?獨立CIO與企業的協作方式還有待明確。 要克服這些不利的因素,還需要回到老生常談的方法上來:“現場有神靈”,多調研、多了解、多方求證,謀定而后動。同時在與企業確定合作關系時,需要很好地明確工作協作方式,什么時候介入、目標是什么?如何撤出?如何在撤出了之后還能保障IT系統應用水平不會下降。 CIOI:由于獨立CIO對于企業的CIO來說,工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你認為獨立CIO對于廣大CIO的職業發展,有沒有一些啟發性影響? 陳永平:獨立CIO的定位比較高。一個大中型企業在其前進過程中,IT部門能夠得到較大發展和鍛煉的時間較短,通常情況下也只有2?3年左右。而中小企業中,CIO任務的飽和度則更低。CIO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就會感覺無事可做,即使不選擇做獨立CIO,也會頻繁地換工作。 CIO這個職業目前面臨著比較尷尬的局面,企業信息化到今天經歷了10至20年的發展,CIO這個群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處在這樣一個拐點上,CIO群體面臨著自身的職業發展問題。不管是堅守還是轉型,都面臨著玻璃天花板的瓶頸。不管是繼續向COO或CEO前進,還是選擇創業,獨立CIO的路也許是目前相當一部分經歷豐富的CIO的不錯的選擇。 童繼龍:其實我覺得獨立CIO的出現,對于CIO這個職位的定位,可能需要發現一些變化。因為獨立CIO的出現,讓我們發現其實IT系統的建設不完全是需要企業自己來實現的,獨立CIO其實更像是一個“IT系統規劃與建設”的外包商。當然,這種外包合作是基于雙方高度信任,有著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展開的。 CIOI:你如何看待獨立CIO未來的發展?是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趨勢,還是只是一種作為CIO行業的補充? 陳永平: 獨立CIO是否會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取決于目前獨立CIO這個群體的工作努力和工作成效,更取決于獨立CIO與服務企業能否共同探討出一種長期的戰略合作,建立戰略互信的模式。如果能有這樣的一種機制,相信對獨立CIO和企業來講,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但無論如何,獨立CIO目前還只能是CIO職業的一種補充,或是現代咨詢行業的另一種延伸。 陳其偉:在我看來,作為一種職業,獨立CIO不會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趨勢,它可以成為少部分高端CIO職業發展的選項之一。 童繼龍:獨立CIO的未來發展,我覺的應該朝著“企業化”方式去發展。因為現在獨立CIO是一個單兵作戰的群體,他所能服務的企業可能只有一至兩家,所能夠發揮的價值也相對有限,但如果能夠成為一個“企業”,那他們所能夠服務的企業數量、范圍都有所提升,同時也能有足夠的知識沉淀,從企業層面發揮更大的價值。 從目前情況來說,獨立CIO只能是CIO領域的一個補充,而且未來也不見得會成為流行的趨勢,我覺得這應該是企業信息化服務外包的一個過渡。因為隨著信息化領域工作越來越成熟,企業的項目管理水平隨之提高,從IT系統外包,到信息化服務整體外包,都是一個趨勢。在這個趨勢過程中,獨立CIO成為一個過渡性的產物出現了,這也是我為什么提出獨立CIO需要向“企業化”的方向去發展的原因。 職場 休閑 IT職場
CIOI:獨立CIO與企業CIO相比有什么樣的優勢? 陳永平:就獨立CIO與企業CIO的優勢,我想談以下幾點。首先,獨立CIO一般都有比較豐富的信息化管理從業經歷,經歷過幾個行業和多次項目管理的洗禮,會帶來新的想法和思路、視野更加開闊;企業的CIO由于處于企業內部,受限制于企業條件的限制,與獨立CIO相比可能受到更多的思維上的約束。 其次,獨立CIO出身大企業,有豐富的IT項目經驗,綜合能力比較強;企業的CIO受到企業規模、發展等因素限制,能力拓展上會遇到更多障礙。 第三,獨立CIO能用新鮮的思維沖擊企業現有文化,打破束縛企業發展的條條框框,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帶來新的思路;同時也不容易受企業現有公司政治的影響,有利于用超然的角色推動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進程。企業的CIO受企業約束和影響較多,有時無法突破瓶頸,找到更適合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方案和道路;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容易受公司政治的影響,甚至陷入公司政治無法自拔。 第四,獨立CIO站在企業外部,能夠以局外人的身份和觀點,更客觀、冷靜地理解和思考企業業務戰略,理性看待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企業的CIO由于受企業局限,容易本位思考,甚至陷入事務細節,影響正常判斷。 最后,獨立CIO僅僅因某項規劃或IT項目與企業關聯,整體費用自然低些。企業CIO長期服務于企業,以年薪計算,薪資要求及標準都較高,整體成本自然較高。 陳其偉:企業的CIO在企業里不得不擔任很多角色,比如信息資源的最高管理者、信息化的規劃者、信息系統建設的領導者、信息安全的保衛者、業務創新的倡導和實踐者,同時也擔任領隊、教練員、隊長、信息收集分析師、內部顧問等多種角色。 相比之下,獨立CIO則可以簡單不少,時間也自由得多,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領域,在很多方面可以鉆得更深、鋪得更廣、做得更透。獨立CIO是企業CIO事業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可以應用自己的專長向一個或多個企業高層及CIO給予幫助。在很多情況下,企業的CIO可以借助獨立CIO之口說服企業的高層,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童繼龍:陳永平先生前面所說的我都比較贊同,能夠做獨立CIO的人,一定是在某個領域的信息化或是標桿企業有過成功經驗的人,這些經驗具備一定的可復制性。 我想補充的是,獨立CIO的目標性更強,需要在明確約定的范圍、進度要求內達成相應的目標,而且還規定了相應的質量要求,具備典型的項目特征,企業信息化也容易見效;另外,獨立CIO來自于外部,可能更少地受到公司政治的影響,而只是從公司戰略與發展要求的層面去考慮問題,這樣展開系統規劃與實施時更具有前瞻性。 CIOI:相應的,獨立CIO不利的一面又是如何體現的,你是否有克服的辦法? 陳永平:獨立CIO不利的方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第一,獨立CIO沒有決策權,他們很難獲得企業CIO所掌握的決策權和IT隊伍的資源。 第二,獨立CIO沒有較強的執行力。CIO實施IT項目,需要很強的執行能力才能將IT項目實施下去,而對企業不太了解的獨立CIO在開展項目時就會很困難,不容易獲得企業管理層的支持。 第三,獨立CIO由于獨立于企業之外,對企業的業務理解會存在不到位的地方,將原來成功的經驗套用在另一個環境中,未必能夠取得成功,有時某些成功的經驗反而會成為阻礙。
第四,獨立CIO的業務績效難以評估。由于信息化項目建設本身沒有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而獨立CIO更是應需而生的新鮮事物,所以對雙方來講都比較難以把握績效評估。 第五,獨立CIO不受企業直接約束、控制和管理,無法長期停留在一個企業,時間管理方面壓力很大;企業CIO長期供職于企業,對于項目周期可靈活掌握,時間壓力較小。 對于引進獨立CIO的企業和獨立CIO本身,我覺得以下幾個措施可以化解雙方的風險:第一,企業和獨立CIO建立相對固定的戰略合作。通過一些項目的合作,企業和獨立CIO之間有了相互的了解,雙方可以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這樣獨立CIO可以獲得穩定的客戶和收入來源,通過長期的合作對企業的理解更有連續性,也更加深入,有利于提供更具有價值的服務;企業也可以以較低的整體擁有成本穩步推進信息化管理的進程,同時回避固定CIO的離職風險;長期的戰略合作,可以進一步加強雙方的互信,進一步增加授權范圍。 第二,獨立CIO可以逐步建立自己的隊伍。獨立CIO在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建立自己的實施隊伍,通過將自身經驗的工具化及任務的有效分解,實現獨立CIO角色任務的公司化運作。 第三,獨立CIO可以加入獨立CIO聯盟。獨立CIO可以通過獨立CIO聯盟,擴大自己的影響,同時在這個群體內共享資源,共同做好對企業的信息化工作,有效地降低獨立CIO和服務企業雙方的風險。 童繼龍:除了陳永平先生說的一些弊端,我認為還存在一些其它問題:首先,獨立CIO雖然不受內部公司政治的影響,但在進行IT系統建設考慮引進哪家供應商時,會存在主觀判斷,或是將已有的資源帶到公司來。 其次,獨立CIO有明確的項目目標去實現,但因為是階段性展開工作,有可能只關注短期項目目標,而忽視了企業的長期目標。 最后,獨立CIO完成工作之后,是否會出現“人走茶涼”,系統轉不起來的情況?還有,獨立CIO一直都為一家公司服務,是否意味著這家公司將CIO職位外包了呢?獨立CIO與企業的協作方式還有待明確。 要克服這些不利的因素,還需要回到老生常談的方法上來:“現場有神靈”,多調研、多了解、多方求證,謀定而后動。同時在與企業確定合作關系時,需要很好地明確工作協作方式,什么時候介入、目標是什么?如何撤出?如何在撤出了之后還能保障IT系統應用水平不會下降。 CIOI:由于獨立CIO對于企業的CIO來說,工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你認為獨立CIO對于廣大CIO的職業發展,有沒有一些啟發性影響? 陳永平:獨立CIO的定位比較高。一個大中型企業在其前進過程中,IT部門能夠得到較大發展和鍛煉的時間較短,通常情況下也只有2?3年左右。而中小企業中,CIO任務的飽和度則更低。CIO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就會感覺無事可做,即使不選擇做獨立CIO,也會頻繁地換工作。 CIO這個職業目前面臨著比較尷尬的局面,企業信息化到今天經歷了10至20年的發展,CIO這個群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處在這樣一個拐點上,CIO群體面臨著自身的職業發展問題。不管是堅守還是轉型,都面臨著玻璃天花板的瓶頸。不管是繼續向COO或CEO前進,還是選擇創業,獨立CIO的路也許是目前相當一部分經歷豐富的CIO的不錯的選擇。 童繼龍:其實我覺得獨立CIO的出現,對于CIO這個職位的定位,可能需要發現一些變化。因為獨立CIO的出現,讓我們發現其實IT系統的建設不完全是需要企業自己來實現的,獨立CIO其實更像是一個“IT系統規劃與建設”的外包商。當然,這種外包合作是基于雙方高度信任,有著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展開的。 CIOI:你如何看待獨立CIO未來的發展?是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趨勢,還是只是一種作為CIO行業的補充? 陳永平: 獨立CIO是否會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取決于目前獨立CIO這個群體的工作努力和工作成效,更取決于獨立CIO與服務企業能否共同探討出一種長期的戰略合作,建立戰略互信的模式。如果能有這樣的一種機制,相信對獨立CIO和企業來講,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但無論如何,獨立CIO目前還只能是CIO職業的一種補充,或是現代咨詢行業的另一種延伸。 陳其偉:在我看來,作為一種職業,獨立CIO不會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趨勢,它可以成為少部分高端CIO職業發展的選項之一。 童繼龍:獨立CIO的未來發展,我覺的應該朝著“企業化”方式去發展。因為現在獨立CIO是一個單兵作戰的群體,他所能服務的企業可能只有一至兩家,所能夠發揮的價值也相對有限,但如果能夠成為一個“企業”,那他們所能夠服務的企業數量、范圍都有所提升,同時也能有足夠的知識沉淀,從企業層面發揮更大的價值。 從目前情況來說,獨立CIO只能是CIO領域的一個補充,而且未來也不見得會成為流行的趨勢,我覺得這應該是企業信息化服務外包的一個過渡。因為隨著信息化領域工作越來越成熟,企業的項目管理水平隨之提高,從IT系統外包,到信息化服務整體外包,都是一個趨勢。在這個趨勢過程中,獨立CIO成為一個過渡性的產物出現了,這也是我為什么提出獨立CIO需要向“企業化”的方向去發展的原因。 職場 休閑 IT職場
0
微博 QQ 微信收藏
上一篇:管理不要追“時髦” 下一篇:童繼龍:論ERP顧問的創新分享與... 51bom492篇文章,19W+人氣,0粉絲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2189440bop58/44892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当好独立CIO(1)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误删表数据,如何恢复过来
- 下一篇: DiscoveryService.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