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返校随想
就西安這個傷心之地我竟然可以連續呆上一周,真是難得。不過還好,有書看,在接連三天且比以前上研時還高的頻率出現在母校的自習室后,我發現,原來我是如此地喜歡大學校園。?
?
?
我全無要搶占“道德制高點”的意思,況且“道德制高點”除了表現出有潛在的虛偽嫌疑之外,似乎并沒有什么其他壞處,于是在這種聲明的前提下,我便不用擔心矯揉造作了——一片充滿了知識并追求真理的圣土,一個人類文明的繁衍生息之地,沒有理由將一個渴望獲得知識的人拒之門外是吧?或者反之,一個無知而求知的人又有什么理由能夠抵擋住大學所帶來的誘惑?
即便在大學時我大多數課余時間都是泡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即便當時都不用通過電腦檢索我便知道什么類型的書大致放在哪個書架上,如今當我面對這久違的圖書館時,依然是陌生的,原因在于,與我對立的,并不單單是一棟建筑,而是一個知識庫,一個我永遠也掘取不完的知識庫。
中國的大學的確存在問題,且不用深入其中做什么社會調查,就我上大學時的所見所聞便可略見一斑。我看到的分明是被高尚事業所掩飾著的爭先恐后要發財致富的教授們如何千方百計地思考著怎樣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去花完好幾百萬的科研經費,還有就是整天抱怨被導師“壓榨”得畢業遙遙無期的迷茫的大學生們。
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再對反思做個反思:試圖帶著理想主義甚至有些原教旨似的批判色彩去苛求大學的目的就是要造就完善的人似乎不大可能;要把所有責任都推到老師身上更無從談起。那是什么錯了——制度錯了,就像什么樣的政府造就什么樣的人民群眾一樣,什么樣的制度造就什么樣的思想觀念。
無論如何,我還是想談談問題中的其中兩點。
一是大家都能看到的科研浮躁作風,這里面隱含著“官本位”的中國傳統思想的誘惑,比如學而優則仕,不仕則前途死。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科學精神的淪落,雖然科學精神全然不能給科研工作者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但是,“求真”的態度卻是任何一個科研工作者都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
二是知識積累的中斷。知識的積累既表示一個行業里所有從業人員的知識累積總和,同時也可以用在個人身上。比如,我曾經和一個一所英國大學的教授工作過,40歲左右,當討論到一個物理建模問題時,這個教授很自然地拿出一支筆推導起微積分公式來。相比之下,在我們國內的中青年大學教師中,我敢保證大多數是不能自己手推微積分公式的。這是一方面的知識積累的中斷,另一方面,我們大學里的老師過早的承擔起了科研項目的專職管理者,而此時正是他們運用自己的所學來從事科研活動的時候,表現在個人身上的知識積累又中斷了。
英國政治學家埃德蒙伯克曾說:“教育是一個國家主要的防御力量。”?親愛的老師們,祖國的未來正被你們培育著,多一些時間給學生,少一點時間給項目,我替同學感謝您們啦。
總結
- 上一篇: Memcached 内存管理(一)
- 下一篇: Lync Server 2010迁移至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