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分区的水深(标准分区方式)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linux之分区的水深(标准分区方式)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1.首先創建boot分區(200M即可)
boot分區作為linux啟動相關信息的存儲介質,不論boot分區什么時候,它都會排在整個硬盤的起始段,方便系統啟動獲取相關信息,用戶盡量不去更改boot分區的掛載點順序。
2.接著創建swap分區(應該為系統內存的2倍,但是不應該超過2GB,正常1G左右)
swap分區沒有掛載點,是因為它不會被用戶使用,是被系統(或者linux內核)直接調用,所以并不需要盤符(掛載點)。
3.接著用戶創建自定義分區
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創建自定義分區(文件存放分區、文件共享及上傳下載分區等等)
4.最后創建跟分區
將剩下的全部存儲全部分到根分區(掛載點為“/”,即跟目錄應該設置一個分區)
附:一般系統只支持4個主分區,但是大多時候用戶還想劃分更多分區,那么就需要將最后一個主分區變為擴展分區,然后在擴展分區的基礎之上再去劃分區,就可以滿足用戶的要求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teveNoah/p/857109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之分区的水深(标准分区方式)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riting-mode属性
- 下一篇: 验证启用了不安全的HTTP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