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MM要走进大学!
背景
大學是社會智慧的發源地,少年智則中國智。當前各大公司無不把大學計劃列為公司重要的戰略之一,半導體行業的德州儀器,軟件行業的IBM,芯片行業的Intel都推出了各種大學合作計劃和推廣方案,網絡行業的思科,更是在全國各大高校廣泛開展“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成功地影響了一代IT行業的學生,不少學生在本科/碩士畢業時就擁有了若干CCNA之類的證書和技能。
一、為什么要走進大學
首先,培養產品知名度,在每年大學計劃的轟轟烈烈的宣傳攻勢下,學生在畢業后會優先選擇這個產品,不管是作為開發者還是消費者。第二,技能輸出,在大學計劃的培訓之下,學生多多少少掌握了進入這個行業的一些基礎知識和技能,發揮了企業的影響力。第三,產學研結合,高校需要企業提供大學計劃的平臺和資源來為學生創造機會,科研型教師需要技術和平臺來支持他們的項目,教學型教師需要豐富其教學和實驗內容,同時高校資源還能促進企業的進步。第四,學生需要練習和證明自己的機會,大量工程專業的學生的才能可以在大學計劃上展示,無形中也在為企業做廣告。第五,企業獲得業務應用案例,學生可以依靠平臺設想出各種應用場景,設計出很多業務模式,為企業提供案例儲備。
? ? ? ? ?
二、怎么走進大學
1.比賽形式。舉辦MM設計創意大獎賽是最輕松的大學推廣,在全國各大高校做宣傳,提交作品并打分。在此背景下,舉辦一系列的培訓和講座,讓MM概念深入人心,讓非參與者也對獲獎者的產品躍躍欲試。成功案例有:Intel的嵌入式大賽,Google開發者大賽。
2.實驗室形式。當前,高校已有很多手機開發相關的掛牌實驗室,如果可以將Symbian、WM、Linux、Android等打包,和MM一起進駐高校實驗室,提供一個優惠的政策和支持,高校將會非常歡迎。在理工科重點高校,學校可以和企業很輕松很高興地建立起技術開發的實驗室;在高職學校,阿里巴巴也做起了創業園,讓每個學生都有嘗試電子商務的機會,并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訓和物流金融等配套。成功的案例有:思科網絡技術學院,Xilinx的EDA實驗室。
3.教學相長。拉著平臺商/終端商和大學教師一起做手機開發的教育工作,打造手機開發產業鏈,培養未來的開發者,比如可以在高校開出專門的課程,出版專門的教材,設計實驗等等。成功案例有:浙大上交等采用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原理》作為“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北郵/西電等采用三星/ARM的技術文檔作為“微機原理”課程的教學。
三、走進大學后會怎么樣
1.抓住了未來。MM進入大學一兩年之后,社會上會有很多在MM大學計劃下成長起來的人才,手機開發行業的人才將迎來井噴的時代,手機軟件的數量也會隨著MM的強力推廣劇增。現在著名企業中新招聘的員工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其大學計劃的獲獎者、實驗參與者、產品使用者。亞太地區Android專業框架開發聯盟總架構師高煥堂用8個月的時間,在臺灣168間大學實現了100多間實驗室的建設,為其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全面提高MM的服務能力。如果MM可以把大學生、教師、高校給服務好了,什么開發人員都會樂意在MM上開發軟件和游戲。移動MM是一個橋梁,連接終端設備商與程序開發者的關系,形成產業鏈。中國移動處于一個組織者的地位,讓終端設備商能夠在這個平臺與程序開發者無障礙溝通,并且促進終端廠商與開發者的合作。
3.無形中營銷。在校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學生是MM消費群體的主要力量。校園的橫幅可以讓大家都知道有個MM,進入教材和掛牌實驗室也可以讓大家在使用手機軟件時第一時間想到MM。當某個軟件或者游戲進入程序設計大賽時,開發者會主動營銷,當它獲得創意一等獎時,大家也會爭先恐后去嘗鮮這個有趣的軟件。
四、總結
移動善于做組織和營銷工作,習慣于和平臺廠商和終端廠商打交道,將MM在高校中進行推廣應該說是得心應手;在大學計劃的工作中的經費和精力也不會太多,因為高校總數也不多,而且模式可以復制。移動如果可以大力推廣MM的大學計劃,或許會成為繼動感地帶之后的又一次成功的校園戰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移动MM要走进大学!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跑马灯广告语的实现过程,并且自定义mar
- 下一篇: G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