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理解“EBIT、EBITDA与净利润 ”| 联系与区别
企業和我們個人一樣,一輩子都在為三種老板打工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中產階級一輩子都在為三種老板打工:天天起早貪黑,操賣白粉的心拿白菜價的薪水——給老板打工;拿到工資條,發現每個月都少不了繳納個人所得稅——給政府打工;每個月到手的薪水還得省著點花,因為月底要還按揭貸款和利息——給銀行打工。其實企業也一樣。
為了準確的從債權人、政府和股東三個不同角度來度量企業價值,精明的會計師、投資家發明了EBIT、EBITDA與凈利潤。本系列文章分為三部分,重點解決的問題是:EBIT、EBITDA與凈利潤的真實內涵,它們三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什么情況下選用這三個指標中的一個或者組合?
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息稅前利潤
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Net Profit, Profit after tax 凈利潤,稅后利潤
一、企業收益蛋糕切給了誰?
在討論EBIT、EBITDA與凈利潤三個指標之前,讓我們來看看當企業盈利之后,這些收益究竟如何分配——收益蛋糕切給了誰?其實,每家企業的蛋糕都被三種人吃掉:
債權人——分得貸款利息
政府——收繳稅收
股東——分得公司紅利
當一家企業獲得了收益,第一步是產生“營業利潤” (Operation Income),企業利用這部分利潤支付債權人如銀行貸款的利息;接下來用剩下的利潤向政府上繳稅收;最后得到“凈利潤” (Net Income)。凈利潤(如果不考慮優先股)就是持有這家公司普通股股東能分得的收益。
因此,這三個去向是所有企業所賺收益的必然歸屬。
這里講的必然歸屬并不一定是必須支付,更準確一點并不是所有三方都得支付,正如利潤表刻意排列他們的支付順序一樣,每個方面享有的優先級是不一樣的:公司的債權人是優先級最高的,無論企業賺錢與否,企業必須按貸款合同約定支付貸款利息;只有在公司賺得有利潤后,才向政府繳納所得稅。
如果當年企業虧損,就不用向政府繳納所得稅;股東只有在凈利潤為正的情況下才能分得(現金)紅利,但股東經過相互協商也可以決定不分享或僅部分分享(現金)紅利,把未分享的凈利潤全部或部分投入企業當中(形成留存收益)繼續壯大企業。當然如果當年企業凈利潤虧損為負,股東是分不到任何一塊蛋糕的。總之而言,這三方面是根據自己的座次來分果果(蛋糕)吃。
EBIT、EBITDA與凈利潤這三個指標正好和收益的三個去向相匹配。
二、三大指標的真實內涵
EBIT息稅前利潤首先登場
EBIT——息稅前利潤就是企業的營業利潤, 它反映了企業主營核心業務的經營成果。
此階段的經營成果不會受到企業“資本結構”(簡單來說,就是企業的資本來源有多少是靠負債,有多少是靠股東的投資和再投資,這一資本結構決定了這個EBIT蛋糕怎么切)和“稅收”的影響。
因此,EBIT是上述三方面—債權人、政府和股東—總的分配來源,是一塊完整的大蛋糕。這是EBIT不同于其余兩個指標的顯著差別。
繼續把EBIT拆解來分析:它是由銷售收入減去銷售成本、運營成本還有長期資產的折舊攤銷(會計上會把與商品直接相關的折舊攤銷計入商品成本)而來。EBIT反映了成本費用與長期資本性支出(通過折舊)對企業盈利的影響。
“自由現金流” 是經營凈現金流減掉長期資產資本性支出(Capex),這與EBIT有異曲同工之妙。
接下來聊聊EBITDA
EBIT加上折舊和攤銷就是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可以看做是企業經營現金流的代表,而不是字面上稱的“利潤”。
與EBIT一樣,該指標反映了企業未受其資本結構和稅收影響的凈現金流情況。
如果您對間接法下的現金流量表熟悉的話(如下表所示,不考慮其他情況),就很容易理解EBITDA為什么可以代表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因為企業的“經營現金流”是由凈利潤加回折舊和攤銷、加或減營運資本的變化調節得到的,這和EBIT加回折舊攤銷得到EBITDA的過程又是異曲同工。
如果您從沒接觸過會計,勤勤就用上面現金流量表的數字來舉例吧:假如勤勤財務咨詢公司今年收入100萬元現金,成本費用合計40萬元(其中含辦公設備折舊15萬元),不考慮所得稅的話,凈利潤60萬元。那勤勤是不是到年底就拿到60萬元的現金了呢?如果不是,是比60萬多,還是比60萬少?
顯然,拿到的現金是凈利潤的60萬加上折舊的15萬,總共75萬元。道理很簡單,成本費用中的折舊15萬并沒有用現金支付,這在兩年前購買辦公設備的時候就早已支付了,所以凈利潤要加回15萬,得到75萬就是最后到手的現金。
與EBIT一樣,EBITDA也是一塊完整的大蛋糕,尚未對債權人、政府和股東進行分配。因此,EBITDA是共同屬于債權人、政府和股東的。那這個蛋糕怎么切呢?總的游戲規則仍是前面所談到的優先順序——排座次吃果果(蛋糕),再考慮企業的資本結構和國家的稅收制度。
EBIT和EBITDA比直接計算現金流更加方便直觀,因此在預測企業未來財務報表和進行企業估值上,更能節約時間。這也是這兩個指標受到投資者青睞的另一個原因。
最后上場的是咱們眾所周知的凈利潤
凈利潤直接反應在企業的利潤表上。凈利潤已經是經過上繳所得稅、向債權人支付利息、向優先股股東派發股息,并考慮了企業的非核心經營(政府補助,變賣資產等利得損失)之后留給持有普通股股東的經營成果。
股東可以分配凈利潤,也可以繼續投入到企業之中擴大再生產。
投資者喜歡用市盈率PE(price to earning ratio)來比較公司之間的投資價值。這個指標正依賴于企業的凈利潤。
三、三指標的聯系和區別
對上述三個指標討論的總結可以看出:EBIT與EBITDA沒有包含企業的非核心經營利得和損失,也沒有包含優先股息和稅收;而凈利潤把這些全都計算(作為加減項目)在內。
作為企業股東,只能依照凈利潤來發放現金紅利或投入企業擴大再生產;債權人和政府更多的應是看EBIT和EBITDA,它們能夠反映企業的總體價值。
在這里勤勤埋下一個伏筆: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 EV)僅是對股權人(股東)的價值?還是對債權人、股權人和政府各方面的價值?如果衡量企業價值,我們是用EBIT、EBITDA還是凈利潤?
許多個人投資者(俗稱小散)喜歡關注企業的凈利潤,但正如勤勤的一貫主張,凈利潤具有迷惑性,某程度上是最沒實際意義的財務數據。談到這里,有必要再給各位三個理由:
理由之一,凈利潤受到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假如有兩個公司,公司A有50%的股權和50%的債權;公司B有100%的股權。即使這兩家公司的企業價值一樣,但他們得到的市盈率PE和凈利潤差別會很大。例如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后者從股權投資者的角度來講,估值比通用公司高。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通用公司的負債比福特公司多,影響了其股權價值的估值。
理由之二,凈利潤受到所得稅稅收的影響。兩個具有相同企業價值的公司,享受的所得稅稅率一個15%、一個25%;兩家企業享受不同的稅前抵扣政策。如果用市盈率PE和凈利潤來判斷這兩家企業的投資價值,而不仔細的查看它們不同的稅收政策,這是不是太武斷了?那么采用EBIT或者EBITDA是不是準確一點?
理由之三,凈利潤受企業的非核心、非經常業務的影響。債權人、投資者在分析企業價值的時候,通常不會考慮一些非經常、非核心業務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如變賣固定資產、獲得政府補助、行政罰款支出等,這些都不是企業的核心業務。中國的很多企業常年依靠政府補助生存,雖然賬面的凈利潤很好看,一旦拿掉政府補助,會虧得一塌糊涂,這樣的企業在凈利潤為正的情況下,還有投資價值么?與凈利潤不同的是,EBIT和EBITDA可以消除這些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咱們千萬不能把這三個指標孤立起來分析。
一個合格的財務、投資分析師,一定會在充分理解各項指標真實內涵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各項指標,找出影響它們之間的影響差異,并做出合理解釋。
這些差異的落腳點,就是企業背后的故事,幫助我們做各種決策,這是財務分析的意義所在。也是人優于機器,不被機器取代的競爭力所在。
如何選用這三個指標
最后,讓我們來解決第一篇的提到的現實問題:什么情況下選用這三個指標中的一個或者組合?
通常而言,如果分析師想反映資本性支出Capex的影響,EBIT比EBITDA優,因為前者能通過折舊的形式捕獲Capex的影響。
EBITDA常用于分析資本性支出影響不是很大的公司,如軟件、互聯網、咨詢公司等。這些公司的研發支出比固定資產等的支出更重要。
在本例中,如按照上述“通常而言”,您可能要優先采用EBITDA分析LinkedIn,因為它是互聯網輕資產公司。但勤勤告訴你LinkedIn的資本性支出巨大,對公司的自由現金流和估值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應該靈活選用EBIT。
選用EBIT還是EBITDA不能只看行業,還要看企業發展階段。
如果企業成長迅速,有大量的資本性支出,優先考慮EBIT。如果企業已進入穩定成熟期,沒有大量的資本性支出,其影響不大,可以考慮EBITDA。
另外國際上作為銀行等債權人,喜歡用EBITDA與其他指標的比率來約束債務人,在貸款合同中約定債務人的“債務/EBITDA比”不能高于某個數字,“EBITDA/利息比”不能低于某個數字,不然的話就是合同違約,銀行有權收回貸款或讓債權人補充抵押物。在這里選用EBITDA的目的是消除折舊對蛋糕大小的影響。很多企業喜歡通過改變折舊的方法來調節利潤,EBITDA正好不受這種操縱的影響。
最后,要重申的是:我們千萬不能把這三個指標孤立起來分析,一個合格的投資分析師,一定會在充分理解各項指標真實內涵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各項指標,找出影響它們之間的影響差異,并做出合理解釋。
這些差異的落腳點,就是企業背后的故事,幫助我們做各種決策。這才是財務分析的意義所在。
總 結
記住,凈利潤只是普通股股東分得收益蛋糕的最后一塊而已。債權人、政府和股東三方面怎么分配決定了最后這塊蛋糕的大小。
EBIT反映了企業營運資本和長期資本投入的影響,這和自由現金流受到營運資本和長期資本投入影響類似,所以有些時候可以把EBIT看做是自由現金流。
EBITDA是由EBIT加上折舊攤銷DA得到,不完全等同但類似于經營性現金流。
EBIT和EBITDA與現金流做類比的原因是前兩者比后者容易獲得,特別是在預測公司未來價值的時候。
全文畢,感謝您寶貴的時間!
參考資料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04628535.aspx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彻底理解“EBIT、EBITDA与净利润 ”| 联系与区别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用python解决放苹果问题_放苹果
- 下一篇: (转载)位图的光栅操作及ROP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