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老码农的IT学习之路
20年IT工作經歷,目前在一家500強做企業架構,年薪稅前150萬多.最近公司業績不好,有感覺工作不保,所以又撿起了編程,開始學習Golang,Angular等。我不是985,211也不是海歸,我出生在西部的一個小縣城的農村,家里經濟情況也不太好,上的大學是個二本,英語也不好,情商也不是那么高,我認為我主要是努力,把別人玩耍和打游戲的時間花在了終生學習上,不過整個過程也比較坎坷,起起伏伏,柳暗花明,47歲的時候可能又是個坎。
大致經歷如下:
計算機啟蒙
1993年初中畢業的時候,由于畢業考試成績還不錯,有幸能上當時高等師范預科班,在高中上課,畢業可以參加大學考試,但是只能是師范專業。如果不能考上大學,可以到本市的中等師范學校經過培訓去小學教書。當時中等師范還是很火,因為包分配工作,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大部分成績比較好的都優先去上中師或者中專。當時省上為了補充大學畢業的教師,有了高師預科班這種操作。高中期間有門計算機課程,當時使用的是蘋果的機器 Apple II ,感覺計算機很神奇,雖然只有短短幾節課,但是對計算機產生了興趣。
Apple II?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1405225-6571b806d81f90d6.jpg
自學
1996年高中畢業的時候考上了當時的一個二本師范院校,物理學專業(按當時的政策只能報考師范專業). 我當時分數其實超一本線20多分,本來可以上一個比較知名的師范大學,但是被班主任和招辦黑箱操作,沒有把我和另外一個同學進行投檔,把當時的班長投檔給這個學習,班長被錄取了。這是過了幾年,有人告訴我們才知道。 上了一個差一些的學校,但是被那些冒名頂替上學的幸運了。
1996年到2000年,在這個二本上學四年。上二本也有好處,因為你可以很容易掌握那些課程,并且可以很容易超過同學。 另外你可以有很多時間學習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文學,哲學,美學,心理學,計算機,管理等等,當時讀了很多各種各樣的雜書。工作后就沒有這么有時間讀其他的東西,除了計算機。當時報名參加了計算機的自學考試,專科,本科,畢業的時候還有幾門課程,沒有拿到本科的證書,但是讓我的基礎比較扎實,因為都是靠自己看書自學,沒有輔導,也沒有人可以交流。
初入職場
2000年畢業的時候,來到了山東德州一個學校,這個學習既有高中,中專,也有民辦的大專,我先是在高中教物理,后來去信息系教電子線路,編程兼管理機房,能有大量的時間進行編程實踐。 在大學期間只有計算機課的時候才可以去機房。當時一個月500塊錢的工資,但是因為學校進行大面積擴張,有時竟然拖欠工資,另外德州也簡直太偏僻了,呆了一年左右暑假期間找到了個工作,就離開德州去了濟南。
轉行計算機
2001年秋天到了濟南工資漲到了1200多,在一家計算機培訓學校當老師,培訓北大青鳥的課程,比如Windows NT,無盤工作站,Basic ,C 語言等。 干了半年多,因為學校里面比較復雜,后來離開了。在這一家公司期間,在2001年在CSDN注冊了賬號,應該是注冊比較早的。
2002年春天去了一個做GIS (地理信息系統),工資漲到了1500.當時主要做土地行業的應用,比如使用AutoCAD ,VB,Vusual Lisp ,ArgGIS ,MapInfo ,MapX等做城市土地利用系統。 當時GIS 特別火熱,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等當時還沒有。期間自學了ASP和JSP ,和同事一起做了一些ASP的小活。冬天的時候得到一個北京的面試的機會,當時這家公司得到一個日本外包的項目,需要用GIS 做鐵路的地理信息管理,我很容易的拿到這個機會。
2003年元旦來到了北京,工資漲到了3500。這個公司主要做NEC的外包,GIS 項目最終沒有做成,主要做 基于Oracle的 PL/SQL 和 Pro*C .在這了學習到了日本人對質量的追求和設計的詳細,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全角的你不能使用半角的。期間長期泡在ChinaASP和Chinanux,CSDN 論壇,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Linux,ASP.NET,C# ,VB.NET等等。
2003年的秋天有一個入股給干股的機會,原來的濟南的一個同事的領導打算出來單干,回到山東本來打算大干一場,但是干的工作還是移動的外包,整個機會看起來比較差,工作也困難重重,年底又回到了北京。
2004年是坎坷的一年,應該去過三個公司,一個做豐田業務軟件的外包公司,一個做華為的外包公司,一個做IBM的外包公司,期間見識了不同的公司,除了IBM外感覺工作環境都很差,在那個時候就見識了007 ,996和007 不是現在才有,當時的互聯網公司估計比外企還輕松。
轉折點
到2004年9月份來了轉機,來到了一個韓國知名企業的IT公司做內部的物流系統,工資漲到了6000. 在這里見識了龐大的企業應用系統,比如銷售,服務,物流,財務,工廠,復雜的企業管理模型和各種業務流程。在這里學會了企業應用集成,比如IBM MQ。學會了從頭開始做一個企業級應用系統,學會了EJB,Pro*C,PL/SQL,OLAP,數據倉庫,商務智能等。物流系統和銷售,服務,生產,財務,運輸,配送,倉庫,合作伙伴都相關,復雜的業務流程和企業間的交互,學習到業務流程變革和業務知識的重要,僅一個流程的改造,對于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節省遠比牛逼的代碼帶來更大的價值。也見識了韓國人的嚴禁不足和死板有余。雖然在這里學習到不少,也是不錯的平臺,但是因為年輕,呆了一年后離開又開始的坎坷的歷程。
動蕩期
2005年9月到2017年5月先后去了5個公司,薪水也漲到了1萬2,但是每個都呆的不久。
- 一個政府領導開的一個2B公司,一個很小的項目恨不得使用上18種新的技術。
 - 一個做醫藥B2B交易的公司,技術的落后讓人發指。
 - 一個做B2B搜索的互聯網公司,但是當時中搜,等很多競爭對手,好像看不到希望。
 - 一個咨詢管理公司,想把他們的咨詢思想做成軟件,現在想起來應該是相當于一個特別簡陋的績效管理系統,和這些咨詢顧問工作起來真是太痛苦了,主意多變,多疑,日報,周報,幾千字個人感想群發,點評。
 - 期間因為裸辭,有4,5個個月沒有工作。
 
知道2007年5月出現了轉機,去了一家做歐美外包的公司,工資也漲到了1萬7. 我們對應的客戶比較人性和厚道,他們主要做 集成中間件,EAI,SOA,BPM等,主要工作是支持我們的客戶做售前和售后。在這里見識了歐美企業如何做軟件研發和管理,鼓勵開放和創新,注重溝通和交流,和日韓企業的保守完全不同,和國內企業的要么守舊要么胡整也不同。客戶人很好,同事關系也不錯,干的也是很開心。到2009年秋天的時候北京的房價猛漲,之前錯過了買房的時機,有了想離開北京的想法。當時有個機會出現了,一家500強IT公司找人,但是在大連,他們也是做外包,當時和客戶聊的比較好,這個機會還算很順利,后來聽同事講這個客戶當時在公司內部面試了幾十個候選人,因為我的java 基礎比較扎實,才最后找到我。 期間一度認為工作上升的空間已經不多,也有去保險公司看機會。
積累成長期
2010年元旦來到了大連,工資漲到了2萬2. 在這家公司才感覺找到了自己,呆了接近7年,離開的是年薪50萬多,按年看增長的不多。這是一家尊重人的公司,同事關系也不錯,和客戶的關系也不錯,最喜歡的是各種培訓。在這段工作期間買了房(不是北京),結了婚,生了小孩。但是才到這家公司的時候真大壓力很大,客戶在國外,我的英語也一般,才到公司第一年需要每天晚上和客戶一起工作,尤其是前半年基于每天工作到半夜兩點 ,不過是下午3點開始工作,和客戶通過聊天工具或者郵件來來回回的溝通,好在最終取得客戶的信任。這半年的死磕換來客戶對我6,7年的支持和信任,我可以自己決定軟件的架構,開發和設計,一個月有一次郵件的總結匯報就可以,日常大家通過wiki 或者其他協同工具工作就可以,有時候幾個月不需要一次正式的溝通。我們主要是做公司內部溝通工具的創新,比如搜索,推薦,智能問答,社交媒體分析等種種,工作種掌握和探索了太多的東西,大數據Haddop,Spark ,推薦引擎,自然語言處理,自然語言理解,深度問答,信息抽取,信息檢索,知識圖譜,語義網,圖型數據庫等等。需要提到的另外一個事情是后來又在2021轉回到北京,大連簡直太安逸了,太消磨人,但是市場太小了。到后期公司業務每況愈下,感覺業界在飛速發展,公司踏步不前,在2016年夏天離開,又開始了一段坎坷的旅程。
轉型
先是到了一家創業公司,做物聯網安全,工資漲到了年65萬。我作為總架構師負責整個物聯網安全平臺的架構和設計,整個公司氛圍還好,但是公司擴張的太快,最后資金鏈斷裂,1年后 2017年秋天再次離開。雖然公司最后黃了,但是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能從整體設計一個大的平臺,負責端(各種安全設備,傳感器,工控設備,應用)邊(邊緣計算,網關)云(云平臺,Docker,Mesos ,管理平臺,運維平臺)網(網路通訊,Kafka,HTTP,MQTT)智(人工智能分析,比如異常檢測,關聯分析,圖型分析)的整體設計。
后來2017年秋天去了一個外資的云計算公司,薪水漲到年80萬,56萬的base, 24萬的獎金,比較坑的是獎金不能全部拿到。面試等都很順利,但是沒想到有坑,公司的文化非常的霸道,大老板非常強勢,小老板比較懦弱,我又不是很能忍,另外公司的業務也不怎么好,呆了大概6個月最后自己走人,走的時候還被大老板威脅,這是平生第一次見到。在這里對整個的云平臺有了更深的整體的理解,之前可能只是使用某些云服務,在這里接觸到了各種公有云新的云計算技術,區塊鏈,流程云,物聯網云平臺,移動云平臺,容器云,集成云,API 網關,微服務等。
飛躍期
最近2018年春天去了一家500強制造企業的IT部門做架構,薪水漲到了年90多萬,沒想到年終獎可以拿到合同2倍,最終到手約120萬,好的年份可以拿到150到180萬。企業架構主要做整體企業IT的技術和架構的規劃,標準,推進和治理,在這里之前所有學習的東西都有了用處,技術的,架構的,業務的。期間也有獵頭推薦200到300萬的職位,最后還是拒絕了,在這里干的很開心,另外200到300萬年薪的風險也更高。也有朋友120萬年薪但是因為ZZ斗爭出局,后來兩三年多都找不到合適的職位,最近接到一個年薪80萬的offer ,雖然是外地,但是后來應該也是去了。
又一個轉折
最近公司業績不好,平時的工作感覺越來越虛,現在心里越來越慌。今年我46歲了,我又撿起了編程,學習Golang和Angular,希望萬一有一天離開目前這家公司,我仍然可以有事做,比如去編程或者創業,比如建立企業架構管理或者IT治理的平臺,不辜負多年在企業的摸爬滾打,也可以以后可以有個事情做。為了學習,自己創建了自己的學習筆記網站| 程序員云開發,云時代的程序員.
后來發現CSDN 越來越強大,學習氛圍也很好,所有又把CSDN的賬號找回來了,和大家一起學習。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多年老码农的IT学习之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手把手教你开发App(HelloWorl
 - 下一篇: 基于matlab特征脸Eigen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