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晕渲图的制作(解决山体阴影问题——平坦地区凸点过于突出)
制作步驟:
1. 下載區(qū)域內(nèi)的DEM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下載網(wǎng)站,可參考“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云”
2. 根據(jù)DEM生產(chǎn)山體陰影(HIllshade)
為了使暈渲圖具有一定的立體效果,需要生成立體陰影,在ArcGIS的ArcToolbox中操作如下:按照順序ArcToolbox -> 3DAnalyst Tools - > Raster Surface -> Hillshade,打開生成山體陰影的對話框,如圖所示,設置各項參數(shù),各項參數(shù)的說明如下:
Inputraster:生成山體陰影用到的DEM數(shù)據(jù);
Output raster:輸出山體陰影的路徑和名稱;
Azimuth:太陽方位角,控制的是山體陰影所在的方向,從正北方向起算,順時針方向為正值,默認值為315;
Altitude:太陽高度角,控制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陰影的多少,以正東方向起算,逆時針方向為正值,默認值為45;
Z factor:垂直比例因子,決定山體陰影山脊線的精細程度,值越大,山脊線越突出,默認值為1。
以上各參數(shù)的設置,取決于所在地域的DEM數(shù)據(jù)。總體來說,太陽高度角越大,陰影越少,垂直比例因子越大,山脊線越突出。太陽方位角、太陽高度角參數(shù)保持默認,Z factor設為0.00001,山體陰影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
注意:Z factor,垂直比例因子,不同的數(shù)據(jù)會有不同的設置方式,單位轉(zhuǎn)換如表所示。簡而言之,由DEM數(shù)據(jù)源的坐標系統(tǒng)決定,如果高程值單位為米,水平坐標單位為度,在創(chuàng)建山體陰影中選擇z factor時需要注意,不夸張則填寫0.00001,夸張10倍則填寫0.0001;若高程值與水平坐標單位均為米,則填寫1或者夸張倍數(shù)即可。
本表參考鏈接:
http://help.arcgis.com/en/arcgisdesktop/10.0/help/index.html#//009t0000004z000000
本例中DEM數(shù)據(jù)的水平坐標為度,因此z factor應設為0.00001。
而當z factor設為1時,結(jié)果如下,會顯得過于夸張
?
3. 對DEM數(shù)據(jù)進行分層設色
為了盡可能顯示不同高程的變化,對他們進行著色,效果如圖所示:
?
4. 山體陰影與DEM數(shù)據(jù)疊加
為了使暈渲圖具有立體效果,且色彩豐富,在ArcGIS中同時添加上述生成的山體陰影圖和DEM分層設色圖,且將DEM分層設色圖放在上面,將其透明度設置為50%,疊加的效果如圖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暈渲圖的立體效果較好。
?
參考鏈接:
ArcGIS中利用DEM制作立體暈渲圖的說明:
https://blog.csdn.net/shaxiaozilove/article/details/51811693
山體陰影調(diào)色問題:
http://zhihu.esrichina.com.cn/question/14585
ArcGIS山體陰影工具的幫助:
http://help.arcgis.com/en/arcgisdesktop/10.0/help/index.html#//009t0000004z000000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rcGIS晕渲图的制作(解决山体阴影问题——平坦地区凸点过于突出)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结构基础知识(一)
- 下一篇: Duplicate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