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服务应用集成和生态该何去何从
1、企業SaaS應用服務集成和生態是不是個偽命題?集成OR覆蓋業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就在國內聽到過企業應用服務生態的概念,當然在國外是早就看到了。當時的企業SaaS服務還在萌芽發展,也遇到過許多廠商要么就是覆蓋相關所有業務越做越臃腫,導致越來越不好用,然后變得沒那么多企業用。要么就是孤立的,沒有任何開放性。
做SaaS之前我曾經深入學習過很多國外的SaaS產品。國外一些現在上市的SaaS企業,我在他們只有不到1000家企業用戶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和關注,也深受熏陶,那個時候我認識到以后的發展方向是做小而美,不做大而全,專注核心業務,然后用互補集成形成企業級服務生態。(SaaS的方向確實四面八方。)
后來我想和CRM廠商進行合作,方便客服在服務客戶的時候,能獲取第三方CRM的數據,同時便利企業使用。結果找了一大圈,發現在當時(2012年)比較知名的CRM廠商,發現不要說集成了,連開放接口都沒有。
在經歷過一系列諸如此類的尋求集成失敗后,我一度開始重新思考國內SaaS集成的定義和狀況,也許是因為在早期還不夠強,也許大家還沒意識到1+1〉2,也許大家都想各自為陣的思路。
其實我一直是倡導開放思想的,甚至競品之間也可以集成互補;所以在這里引出第一個議題:企業SaaS應用服務集成和生態是不是個偽命題?開放集成OR自己覆蓋相關業務?
其實競合是必然,現在已不是英雄時代,是聯盟時代,誰要封閉保守不開放,誰就會被時代拋棄。對于這樣的現狀,究竟應當開放集成,還是自己把周邊的業務都覆蓋了做成巨無霸,功能變得復雜、臃腫?
首先,需要思考:SaaS生態正逐步在國內形成,是否需要將企業級應用互相的集成打通?又該如何去做?
在國內,兩個流派都有擁護者。有的人現在做垂直行業,而且是原本沒有系統的行業,CRM+BPM,但開放接口。而有的人基本只干專一行業的活。現在大家的心態是矛盾的,一方面知道開放是必然之路,另一方面又害怕開放。(也可能是貪婪)
在早期 SaaS發展的時候可能缺乏共享的意識或者擔心被copy。現在發展成熟,各自SaaS都能成熟的往前走,都不再為生存考慮的時候,SaaS集成生態是否是一條可以考慮的路子?還是都去做,涵蓋周邊所有業務?
事實上,國內競爭很激烈,連競品都可以互補集成估計要被大家詬病。但國內2B業務形態復雜,在國內出現BAT可能性不大,SaaS集成一定是大勢所趨,而且有先天優勢,都在云上。BAT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首先要做得夠專,有一定規模,才適合做生態。而生態不是哪一家做的,是全體廠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大家都開放,自然就形成生態了,最終結果是讓用戶價值最大化。然而,集成是大勢所趨,但標準的制定和集成基于什么方式比較適合是兩大難題。這樣的集成不是拷貝,是協調運作,聯盟合作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但在這個過程中,客戶會擔心數據安全。
牛大一位大神飄來一句話:很多問題,其實是可以繞過去的。比如:客戶的癥結在A,但做好B之后A自然間接解決,那就對付B。
還有一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SaaS應用集成還是有必要的。
那么接下來,我們需要思考——集成的初衷!
很多在初期發展的早期小型SaaS企業可能有會這樣的思想經歷:想集成,想拓展,大佬都不鳥你;也遇到過要集成就找流量大戶集成,快速增長,流量來了才是第一,沒流量誰都不想和你集成,哪怕有剛需場景。
比如說我在2013年早期想和一家類似競品的SaaS產品進行集成,結果后面不了了之。到了2014年小道消息才知道是覺得我流量還不夠大,沒什么意義,因為那塊業務是我發展方向必須涵蓋的,本想通過集成互惠互利的方式解決,結果后面是我們研發團隊剝離一部分人去做這塊業務的研發,而事實上是我根本不想親自做的。
當時的集成方式對方就是導流的思想,沒有太多考慮企業用戶的感受;比如說企業想要數據互通,你只把用戶打通了,企業需要集成用戶你放個鏈接做跳轉等等。而事實上,導流是階段性的,只是一方面。留存、購買和活躍才是主要的。如何在產品和業務層面留住企業才是比較關鍵的,通過集成來豐富企業的場景化需求,豐富企業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企業的遷移成本才是比較重要的。
如果是這樣,每個SaaS企業需要如何思考,如何去做?
所以引出第二個議題:
2、企業SaaS應用集成是以導流為主還是為了方便企業場景化使用為主?
互聯網在互聯一切,我們每一種應用的客戶群,都是“小流量”,但如果我們有一種胸懷,敢于開發與協同,我們加起來,就可能是大流量。
關鍵字:粘性,遷移成本,滿意度。核心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也是產品的價值所在。
目前看到的集成,多多少少帶有導流性質的情形,但是導流最終必將會損害企業用戶的利益。有可能場景根本就用不上,這時候必須要思考:到底是在為把企業做大而做大還是為了客戶企業著想的問題。
導流涉及了利益,這種連接往往是互相制約而不是互相開放。因此導流從根本上來說是錯誤的,是本末倒置。
我們做SaaS,應該是一種部署在云端的服務,我們應該脫離產品競爭的時代,真正做好服務。實際上,應該競爭的不是產品,而是粉絲——這是互聯網時代的氣息。或者說 2B 是要穩扎穩打、方便企業客戶,還是為了沖數據和流量?當然結合在一起并不沖突,在滿足后者的前提下增強自己是最好了。
服務好客戶是目標,導流是結果,一旦涉及利益就不好談了。
非常深沉的畫外音:合作,要靠資本的力量,資本推動,背后有溢價,容易達成一致。但資本只是一方面,如果沒有資本呢?基于當前利益的合作并不容易,要放下,要舍得,必須要思想心靈先解放。在這點上,國內外差異還是很大的。可以思考一下,過去15年,國內誰跟誰合作愉快了?
下面我們來看看標準的SaaS服務所應該具備的標準共性:
(國外標準SaaS模型)
在本次討論中,其實我們就是針對這個圖里面的 extensibility 可擴展性討論。
可擴展性其實也就是針對企業用戶場景的集成,企業需要什么,剛需什么,就怎么集成擴展。
對于基于企業場景化的集成大致有如下幾點:
- 應用內獲取外部數據在系統內操作、呈現以及傳遞;
- 外部獲取應用內數據在外部操作、呈現及傳遞;
- 用戶系統的正向打通;
- 用戶系統的反向打通;
- 消息信息對外推送;
- 消息的拉取/對內推送等
3、如何看待企業級產品extensibility可擴展性的呢?
現在管理軟件就是一盤散沙,SaaS集成更是鏡花水月,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地盤問題。軟件服務這種信息產品,與物化產品屬性不同,很多數據與流程的交互,是生命式的聯系。(擴展性指的是對外擴展延展性)
4、集成是不是必須的?對SaaS應用服務發展的推動力和價值?
相信做企業SaaS服務的兄弟們聽到比較頭疼的是各個客戶各種奇葩的需求,要這里改一下那里挪一下位置,要定制化需求,要二次開發,要部署私有云等等。我們是做客戶服務產品的,屬于深度切入企業業務場景的SaaS應用,企業對產品的定制化需求非常多,也是給我們一些挑戰和小壓力。
舉個真實的匿名例子:有客戶提到他們在某個場景用的時候想看到某個用戶或某個組的他們自己系統里的信息,他們自己又用的是某個第三方的企業SaaS服務(我稱之為A),由于兩個SaaS服務沒有基于類似公共用戶場景的集成,那么對于我們來說,這個客戶的需求就是多出來的定制化需求;對于A來說,這個客戶也可能會因為要使用我們的服務來PUSH A來進行二次開發。
圍繞你定位的客戶價值來設計產品,一開始只能圍繞關鍵需求去設計和解決,所以集成是必須的。
為了某一個企業的需求,要推動兩家SaaS企業聯合,使用額外的人力來滿足,完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可復制性。其實如果兩家SaaS企業對于某個剛需應用場景進行總結,形成插件或者集成,完全可以滿足類似的需求,從而大大降低成本提升可復制性,同時提升兩家企業的業務競爭力,同時也能鼓勵更多的企業使用SaaS服務。
我相信做SaaS的企業誰也不愿意去給某個客戶的單獨需求做繁瑣的定制化,當各個SaaS廠商都聯合起來形成集成網,那么使用自行開發軟件的企業也會越來越少,因為你使用的不是標準化的產品,你就需要自己來開發集成。這樣一來,SaaS會更被認同,SaaS會更好賣,SaaS行業會更好更快地發展。那么問題就從雇第三方線下IT服務團隊做定制化轉變為一批開發者來為廠商思考、挖掘和開發集成插件的事。隨著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多,然后各自形成應用集成網。前提是各個廠商需要有滿足客戶需求的集成的意識,不僅利他同時也利己,也利整個行業。
小鮮肉創業者和“老人”們的PK是從這里開始的 :
從當下來看,廠商聯合起來形成集成網,那只是明日的一場夢而已,這個太大,也許只是個美好的愿望。小領域幾個公司先實現這個倒是有可能的,增加客戶的遷移成本。
那么,集成的價值是否能減少定制化開發、二次開發的工作量呢?
從老一輩的眼光來看——SaaS,都是不同廠家開發的獨立應用,從系統角度,只能是信息孤島,應該沒有直接整合的機會。但當80后這種小鮮肉主導的企業級服務公司越來越多后,一定會走向集成。
當然,其實集成也是要看行業SaaS產品的,有的卻是找不到任何剛需場景。
SaaS解決客戶個性化不是問題,在一個應用環境很多開發商協同完成任務也不是問題,但要把不同的SaaS整合到一起,似乎沒有思路。事實上,即使沒有競爭關系的公司互相參股,有可能形成幾個陣營,但也不一定有效。因為到一定規模都已經有資本介入,互相換股不一定容易實現。
我靠,哪位有水平的BOSS說的啊:SaaS廠商,現在談整合,為時過早。從某個角度來說,現在要做的,就應該和今目標、分享銷客等公司那樣,努力先為自己多占地盤。地盤才是硬道理。
我們考慮集成云客服,就是為了提升客戶滿意度。因為在培訓行業,對于培訓管理員來說,一線人員的支持和滿意度是他工作的核心指標之一,所以有價值;考慮集成視頻會議系統,是為了便于客戶開遠程培訓班和開會(延伸應用),都是為了加強我們的價值和加大客戶的替換成本。
5、企業SaaS應用集成一定要有固定標準么?集成一定要大佬來PUSH還是照搬國外模式還是各自為陣?
最近阿里釘釘和微信企業號很火,思維走向了好像集成只有大佬才能玩的事,只有流量和用戶帝、資源帝才能搞集成的定勢。按照企業號的標準是,集成必須打通用戶系統或者同步用戶系統,包括我也看過有應用市場的SaaS服務,都有固定標準,比如如果要集成,必須要集成什么什么。但我覺得集成的標準是基于企業用戶場景的,2B和2C畢竟不同,C是人嘛,有共性,但是企業就不一樣了,流程不一樣,規則不一樣,制度不一樣,場景也不一樣,要以企業為本,不一定有硬性標準,不一定非要打通用戶。
例如:我們做客戶服務想讓企業利用好客戶信息來做EDM營銷,那我們和SENDCLOUD(郵件發送SaaS服務廠商)集成就是數據互通性的集成,在應用內拉取SENDCLOUD的發送郵件接口,獲取應用內用戶列表,然后批量發送,然后返回發送結果分析。滿足了客戶想要的需求,但沒有遵循硬性標準。
有什么簡單的方法,不用統一標準,實現集成呢?
這位南方的創始人很冷靜:難度頗大。假設一下公司都了三個SaaS公司的產品,公司里面還有4套業務系統,這些分散的業務的數據如何融合?不僅僅是技術問題的考慮了,更多已經是利益的考慮。
那么,SaaS集成是否一定要有一個標準化的集成方案? 一定要遵循這個方案?一定要集成用戶? 一定要集成消息系統?或者一定要某個平臺作為總的,諸如應用市場、應用平臺等。
實際上,應該沒有標準——客戶需要什么,那什么就是標準。從廣義上講,集成標準應該是非常復雜的體系。同時,集成不是SaaS廠商完成的,廠商完成的是開放,第三方來集成。
某大佬說了一句很粗但是也很精致的話:無論是集成現在的各類異質管理軟件,還是集成未來各廠商的的SaaS應用,需求上看是個金礦,真正去干就是個大坑,最后爬上來才知是個糞坑。)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自己去開發新的客戶,獲取用戶體驗信息,至少需要投入10個人干一年,所得的數據才勉強能用,這不是我們核心價值。
為什么要自己做?在有利潤的條件下,整合是思路。對于各類應用,我們作為增值服務讓客戶選購,但整合好在一個系統里面。甚至還碰到客戶要求我們整合他們的客服系統的,這就是“整合”的價值體現。
這段,好像是阿朱說的,能在瞬間勾勒出一個體系化認知,只有他能做到:分析公司產品的定位、價值,圍繞我們滿足客戶核心需求的幾個周邊需求去整合,同時,要將戰略、預算、項目、組織、流程、檢查、報告、kpi考核、IT工具、激勵、人才配置,一盤棋通盤考慮,體系化規劃、層層分解、環環相扣。必須集成,否則都是信息孤島,不能形成整合力。
當然,這只是SaaS的整合集成,是小范圍的討論。對于其他很多領域來說,恐怕并不適用。全世界的大公司,沒有1千萬美元的預算,免談跨系統集成,集成可能對客戶并無什么了不起的價值。
6、為什么國內無法形成像SLACK的公司,如何認知類似SLACK這種集成式的廠商以及對國內企業SaaS服務帶來的啟示?
國外的SaaS發展如此迅猛,除了主要因素外,國外的廠商也在SaaS生態構建上做了很多功夫,基本上每個牛逼的SaaS企業都有各自的應用市場,而且是可擴展的。那么,為什么國內無法形成像SLACK的公司,如何認知類似SLACK這種集成式的廠商以及對國內企業SaaS服務帶來的啟示?
從反集成派的角度來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企業內部系統的整合非常困難。這個界面是崔牛會某企業所做的整合,各種API,各種代碼,各種廠商,折騰起來,非常痛苦。或者說整合太難,不僅是技術問題,有時候哪怕客戶給錢希望做整合,許多廠商也不敢做,認為這是一個無底洞。畢竟這個問題不是講情懷,是現實如此。大家都會想:誰都想當入口,怎么會有slack?為什么這么多相當入口的都沒有一個做起來?
而看好集成的企業家們認為:定好對接標準,集成ecc和ebs并不可怕,但需要多方配合,成本是比較高。這也并不是天方夜譚,現在SaaS的細分化,碎片化,走向開放,走向集成是必然的。不會太久,也許等到年輕一輩2B人成長起來,就能實現。哪怕是今天,很多大企業,如果不考慮集成,你的產品就賣不進去。不管傳統系統還是SaaS,集成是企業剛需,躲不過。例如逸創云客服的系統對接外部客戶,所以集成是必要的。事實上,用友金蝶也是可以集成的,用友甚至專門有個接口平臺。
做一次二次開發的集成是方便一家客戶,做一次集成/插件是方便千百個客戶,而且最多1-2天就能搞定(此處討論的是指輕集成,或者叫假集成,SAP ORACLE的集成不在本討論范疇)。這樣一來,就能打通一個數據,滿足一個場景,就能利好千百家客戶,增強企業競爭力,何樂而不為?
傳統大企業IT環境因為封閉和定制化以及各家利益問題,集成確實是個坑。相對來說產品化和標準化的新SaaS廠商集成是有機會的,也會是部分廠家的共贏。也許總有一天會出個大平臺,把大部分SaaS都集成了或者變成插件了。客戶用戶不會也不愿意用N個APP,或者會出現垂直行業的壟斷型SaaS廠商,在一領域橫行霸道。
佟太豐:谷歌的系統和運營,會不會代表企業的未來方向?它不分內外網,意味著全部的系統其實都是開放式的。
某大佬放出名言:2B人特點,嫩的太純情,老的太憤青。嫩的愛裝逼,老的想撕逼。
某技術思想家說:從某種角度來說,企業移動SaaS?挖坑收錢,填坑也收錢,填不了的坑,再挖個更大的坑,讓人在里面快樂的生活著。CTO挖的坑一環套一環,誰挖的坑大,誰賺的錢多。更厲害的坑是有各種理論支持,還收培訓費!還要考認證!還創造就業機會!
嘉賓介紹:逸創云客服創始人 葉翔
本文作者:崔牛快編來源:51CTO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aaS服务应用集成和生态该何去何从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能上QQ,却不能上网的解决办法
- 下一篇: python定时任务启动与停止_p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