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走出百度
?
10月5日是國慶長假的最后一天。一大早,百度公司的大會議室里已經坐滿了公司的30多位高層,這里即將召開公司的第三季度總結會。就在會議開始之前,百度CEO李彥宏指著坐在前面的一位身材瘦削、面孔白凈的年輕人,笑著對大家說:“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新同事,李一男,他將擔任我們的CTO。”
?
與露出驚訝之色的百度高管們不同,李一男異常平靜地站起來,面向大家打了個招呼之后又重新坐了下來。在隨后的三天時間里,他一直神情專注地聽著別人的發言,自己卻很少說話,他顯然還在熟悉自己的新工作之中。
?
10月6日,百度正式發布公告宣布了對李一男的任命。在當天發送給公司全體員工的電子郵件中,李彥宏這樣寫道:“對多數技術背景的同事來說,李一男先生無需過多介紹,他是中國IT產業的一個傳奇。”
?
確實,對于IT人來說,李一男就是傳奇;而且,他的所有傳奇都與一家赫赫有名的企業——華為糾纏在一起:他在華為平步青云,成為公司第三號人物;他叛離華為,成為華為的眼中釘、肉中刺;他被華為擊敗,不得不回到華為。
?
如今,走進百度的他已經不再與華為有任何聯系;那么,走出華為的他還能夠續寫自己的傳奇嗎?
?
華為的烙印
他曾經有過一段傳奇的經歷:15歲考上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22歲加入華為,一年以后擔任華為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產品“萬門交換機”的研發負責人,26歲成為華為負責產品研發的常務副總裁。在此后的三年里,華為從一家只有單一產品的電信設備供應商發展成擁有交換機、光傳輸、移動通信、業務軟件等全系列產品的 “全能戰士”,這期間也有他的功勞。
?
華為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在這里學習、成長、悟道。原華為無線研究部的總工程師唐東風曾經無限崇敬地談起李一男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唐東風要給客戶做技術匯報,邀請李一男參加。由于工作太忙,就在從一樓去往二樓會議室的路上,李一男還沒有看過相關的技術資料。但是就在這幾分鐘的時間里,在聽了部下的簡略匯報之后,進入會場的李一男竟然能夠異常精確地將這項技術的關鍵點描述得清清楚楚,盡管他當時還不完全了解這項技術的細節。
?
正是由于對技術的超強駕馭能力,在原技術負責人鄭寶用因病半退之后,他很快成了華為的技術“大腦”、華為總裁任正非最倚重的智囊,成了僅次于任正非和華為董事長孫亞芳的第三號人物,成了任正非的接班人和“干兒子”。
?
一畢業就加入華為,一路上順風順水,這些都使得李一男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了華為和任正非的烙印。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他越來越像自己的老師任正非,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領導風格,就連罵起人來的那股子狠勁兒都與任正非難分高下,以至于當年他手下的華為員工對年輕的李總都有非常大的畏懼心理,就像害怕老板任正非一樣。
他的壞脾氣甚至超過了任正非。有一次他參加公司的部門聚餐,一位還不太了解他脾氣的員工上前給在座的所有領導敬酒,其他領導在勸說下都喝了一點,而他卻執意推辭。當這位員工略帶醉意地執意繼續相勸的時候,他禁不住勃然大怒,竟然當著所有人的面破口大罵并拂袖而去。
?
生活中的李一男也與任正非有著眾多的共同點:任正非對媒體從來都是敬而遠之,李一男在港灣6年的時間也只接受了一次媒體采訪;任正非日常經常是不修邊幅,喜歡穿白襯衫的李一男的襯衫后襟也總是從長褲中冒出來;任正非吃起飯來狼吞虎咽,一點不挑剔;李一男也是飯菜照單全收。還在北京西三環的久凌大廈辦公的時候,他每天早上必去附近的一家包子鋪,雖然其他人都覺得那里的包子并不好吃。
?
在創立港灣之后,他幾乎將華為的整套制度全部照搬過來,以至于港灣一直被業界稱為“小華為”。一些港灣員工至今還記得開會時李一男經常會滔滔不絕地講起中國革命史,而任正非當年也是學毛標兵。
?
港灣內部實行全員持股,他慷慨地將很大比例的股票和期權授予員工,就如同任正非在華為一樣。港灣內部的管理制度,無論是產品定價、研發流程、人力資源管理,幾乎都來自華為,甚至就連部門設置也是華為味道十足的干部部、市場財經部等名稱。華為辦事處推行異地任職,港灣也照此辦理;華為的辦事處主任幾年輪換一次,港灣一兩年也要換崗;華為每兩周開一次管理層例會,港灣也兩周一次例會;甚至當華為將作息時間改成每月最后一個星期日不休息之后不久,港灣也采用了同樣的作息制度。
?
港灣之敗
與任正非一樣,李一男也有著極強的個性,這最終使得他在2000年離開華為并創立了港灣。1998年,躊躇滿志的李一男突然被調離中央研究部,轉而負責市場部下面的產品部。對于這次調動,一直順風順水的他怎么也不能接受。而在“嚴父”任正非看來,這只是一次很正常的調動,他希望李一男能夠從研發走出來,走向市場,也希望通過這次磨練使他更加成熟,將來擔當更加重要的崗位。但是,這種父親般的良苦用心不僅沒有得到李一男的理解,反而在他心中產生了相反作用 ——他覺得自己已經不被任正非重視,因此動了離開的念頭。希望通過創業重新證明自己的價值。
?
2000年初,在先后擔任了安圣電氣(原華為電氣)總裁和華為美國研究所所長等邊緣職務之后,李一男正式向任正非提出了辭呈。感到震驚的任正非百般挽留卻用錯了方式,這也更加堅定了他離開的決心。到了12月,任正非只好接受他的要求,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大會。在這次大會上,李一男深情地宣讀了創業的個人聲明:“華為目前在數據通信領域上是一個相對薄弱點,同時也是一個潛在的機會點......我本人也很有興趣在這方面發展,如果自己可以內部創業的話,一方面可以在一個小公司中比較自由地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內部創業公司的發展隨著華為的發展同步發展,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他還承諾,愿意與華為簽定同業禁止協議。
?
當然,他從來也沒有想過要遵守這個承諾。在代理了一段時間華為的數據通信產品之后,港灣很快就將華為一腳踢開,推出了自己的產品。接著,華為北京研究所的一個研發團隊竟然集體失蹤投奔港灣,這也使得華為在數據通信領域的研發精英幾乎損失殆盡。港灣挖人的手法幾乎與原來的華為同出一轍:除了高薪之外還有誘人的股票和期權,以及美好的上市前景。
?
風險投資商們更是在已經熊熊燃燒的火盆中又投入了好幾根干柴,他們在港灣身上先后投下了將近1億美元的重注,希望能夠盡快將港灣送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一位國際著名投資銀行的高層人士更是在2001年公開表示,李一男是他們看中的中國下一代企業家中的第一人選。
?
但是,李一男的目標并不是做一顆發著微光的小星星,而是要成為燦爛奪目的太陽,他的雄心壯志就像當年的任正非一樣。早在1994年創業初期時任正非就敢于聲稱:將來電信設備市場將會三分天下,西門子、阿爾卡特和華為。而在港灣剛剛成立的時候,李一男在提起兩家國內最為知名IT企業的時候就頗為不屑地說過:“他們都是狗屁,什么都不是,我們做起來比他們強多了!”
?
他希望港灣也能像幾年以前的華為那樣高速增長,他也希望港灣不再是一家產品單一的網絡設備商而是華為那樣的全業務解決方案供應商。當然,他本人也想成為第二個任正非。于是,在港灣推出寬帶接入產品(VDSL和ADSL)大獲成功之后,他就急不可耐地殺入路由器、光網絡等新領域。他不顧技術部門負責人的反對,下令上馬高端路由器并在2002年底推出了產品。這一次他確實跑在了任正非的前面——當時業界普遍認為,在數據通信領域港灣要領先華為至少半年。
?
與如日中天的港灣相比,當時的華為卻好像進入了冬天:任正非推出的內部創業不僅沒能清除掉所謂的“沉淀層”,反而放走了李一男、黃耀旭、彭松等虎狼之師,還動搖了華為的軍心。全球電信行業的不景氣也使得華為頗為受傷,多年來高速增長的華為竟然在2002年出現了第一次負增長!
也許是認為超越華為的時機即將到來,在李一男的堅持之下港灣做了一系列的并購,并在2003年12月放出勝負手——收購了另一位前華為副總裁黃耀旭創辦的深圳鈞天科技公司。如果說以前港灣還只是像蚊子一樣在華為這頭大象身上叮幾口的話,收購鈞天之后的港灣已經在憧憬著從正面擊倒大象的時刻了——鈞天是一家專注于光網絡的技術型公司,而光網絡產品線一直都是華為的利潤奶牛,曾經貢獻了華為全部利潤的三分之一以上。
?
這也使得任正非不得不對他痛下殺手。為了對付港灣,華為內部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并與港灣在每個地區、每個客戶、每個訂單上展開了血腥的爭奪。據說,只要把單子丟給了港灣,華為所在地的辦事處主任就要被免職。據說,在2004年某電信運營商寬帶接入的招標中,華為將原來1.4億元的投標價一口氣降下了 50%,就是為了阻擊港灣......
?
這是狼群中的頭狼與小狼為爭奪領導地位的巔峰之戰,雙方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李一男在管理能力上的欠缺才會暴露無遺:長期以來的獨斷專行使得他與投資人的關系日趨緊張,對投資業務的陌生又使得他輕率地與投資人簽下了對賭協議;他對部下分而治之卻無法掌握好平衡,各部門內斗不斷,最后甚至出現了兩個部門針對同一件事情頒布兩種不同規定的咄咄怪事;他對華為出身員工的盲目重用使得非華為出身員工的積極性備受打擊;他對公司內部管理的疏忽使得公司產生了幾千萬元說不清道不明的壞賬……只有在這個時候,一直專注于技術領域的他才發現自己就像學了半吊子功夫就匆忙下山的習武者,雖然也可稱霸一時,但是卻成不了絕頂高手。他也許是一位很好的技術帶頭人和組織者,但是當時的他還不是一位真正的企業組織者。
?
最后,在投標失利、現金流枯竭、上市無望、與西門子通信的收購意向又被華為硬生生拆散之后,已經撐不下去的投資人再也無法忍受,他們毅然廢黜了李一男,將港灣的大部分資產出售給了華為。2006年6月,剛剛度過了自己36歲本命年生日的他遭遇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自己親手創立的港灣完敗于曾經帶給他無限榮耀的老東家華為。
?
走出華為
2006年9月,已經是孤家寡人的李一男被迫又回到了華為,擔任專門為其設置的首席科學家的虛職,可以想見,他的心里有多么的酸楚和無奈。其實,任正非要求他回到華為也許并不是要重新起用他,而是將他作為最大的警示牌使用而已。重回華為的第一天,他的辦公室外就聚集了一撥又一撥前來參觀的華為員工,他們在窗外指指點點,小聲地議論著。最后他不勝其擾,只得將辦公室的玻璃換成了不透明的毛玻璃。通過對李一男的“示眾”,任正非極大地震懾了有創業想法的華為員工,為華為的大發展爭取到了兩年多的寶貴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華為的業務突飛猛進,進入了全球電信設備商的前三強。
?
對于李一男來說,這可能也是他人生中最為難熬的兩年。還不到40歲,處在瞬息萬變的IT行業的他,卻硬生生地被“廢”掉了兩年,任誰都不甘心。因此,他想離開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業界曾經數次傳說他要離開華為再次創業,但是最后卻都被證明是謠言。他想走,但是卻走不了——據說華為收購港灣的時候,為了保證港灣員工的利益,他被迫簽下了“賣身契”,必須為華為效力N年。這兩年,華為的員工很少能夠在總部的辦公室里看到李一男的身影,也沒聽說他參與過什么重大項目的決策;顯然,他更多的時間還是在面壁思過,自己一個人待在那個被遺忘的角落。
?
幸好時間能夠淡化所有的恩怨。兩年多之后,他終于重獲自由身。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是,他并沒有再次創業,而是加盟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出任CTO。從他的這次選擇來看,他也許已經通過兩年多的時間,參透了自己的宿命:作為典型的中國式工科教育培養出來的技術天才,他需要補習技術之外的管理知識才有可能大展宏圖,而現實環境卻不允許他在電信行業完成這次補習。
總結
- 上一篇: 共享文件问题: 你可能没有权限使用网络
- 下一篇: selenium小白学习笔记(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