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Stack Overflow和Quora
站長交易(http://jy.chinaz.com)友情鏈接交換 虛擬主機評測+IDC導航=IDC123.COM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Quora的中國克隆“知乎”得到了創新工場的投資。我之前從創新工場的投資經理張亮那里要到了一個知乎邀請碼,最近一直泡知乎,覺得Quora類的產品有很多創新的亮點,所以比較感興趣這類產品,忍不住就談談。
Stack Overflow(以下簡稱SO)和Quora雖然都是知識問答類的網站,但是他們有共同的成功基因,也有本質的差別。
先說SO和Quora共同成功基因,那就是:用戶身份的真實性和唯一性。
我看過不少關于SO和Quora如何成功的很多討論,各種說法都有:如說SO的SEO很好,SO的積分激勵機制如何如何,Quora的種子用戶運營如何如何等等。其實這些原因都對,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真正根本的原因在于:用戶身份的真實性和唯一性。
我們國內做社區網站,特別是知識型社區網站,核心的競爭力就是高質量的內容。如何獲取高質量內容的手段自然多種多樣,但是當社區成長起來以后,特別 是用戶量急劇膨脹以后,很難避免社區的水化,大量低水平用戶,特別是不負責任的用戶隨意的發帖、發言和評論,會破壞整個社區的內容質量,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的現象,最終毀掉這個社區。
這個現象是社區特別是BBS型社區的發展宿命,JavaEye也面臨這個問題,早先幾年采取的運營手段可以稱之為“堵”,懲罰低水平用戶的發帖,恐 嚇不負責任的行為。但是隨著社區規模不斷的擴大,注冊用戶數量越來越多(已經超過70萬注冊用戶,每天UV有25萬以上),堵的手段成本越來越高,有效性 越來越低,因此必須改變運營方式。我想到的一個辦法就是BBS產品創新,而且是大膽的產品創新。不過這個話題不是本文的主題,我以后會另外撰文。總之這是 一個社區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而SO和Quora很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辦法就是:不提供網站賬號注冊功能,必須通過你在互聯網的得到公認的唯一身份標識來登錄網站,例如必須 使用你的Google帳戶,Facebook帳戶,或者Twitter帳戶登錄。這樣的做法就保證了用戶使用真實的身份,而且身份是唯一的。
真實而且唯一的身份保證了你必須對自己的發言負責任,保證了你不可能養很多馬甲,保證了你必須深思熟慮的行為,確保你自己的網絡身份和信譽。特別是 通過Facebook帳戶登錄以后,可以連帶你的好友關系一起導入進來,讓你在這個網站的種種行為在你的眾多好友的注視之下,更加不可能胡作非為,而且有 了好友關系以后,天然的可以增加網站的用戶關系和黏性。
很多人可能以為外國人就是網絡素質高,不會像中國人那樣網絡隨地大小便。其實不然,我去過很多國外的小論壇,用phpbb搭建的BBS里面,包括 TSS,照樣是Help! Urgent!滿天飛,和國內的論壇標題黨絕對有的一比。但是一旦用你的真實和唯一身份登錄,老外也馬上規規矩矩起來,特別是Facebook,外國很多 人就是拿Facebook當作個人的網絡通訊錄來用的,這個東西有點像國內的MSN。你敢在你的MSN上面對著好友說那些很不著調的話嗎? 所以那些SO和Quora上面的人確實就不會亂來。這就是真實而且唯一身份帶來的威力。
不過可惜的是,明知這一點,但國內的網站是絕對抄不到手的,因為國內沒有一個具有像Facebook這種占據統治地位的真實身份和用戶關系,并且徹 底開放的SNS好友關系平臺的存在。這也是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悲哀之處,國外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實在太好了,AWS,PAAS,連SNS平臺的海量用戶都現 成,你只要有想法,會寫代碼,一堆基礎設施拿來就用,三兩下,一個創新型應用平地而起,這也是為什么硅谷創業公司這么流行Ruby on rails的原因(呀,跑題了)。
總之,你沒有這種海量的真實唯一用戶導入,就算你的運營水平和產品做很好,也長不成SO和Quora。說到這里,Facebook現在真的成長為下 一代互聯網應用的基礎設施了,以后做網站真沒有必要搞自己的帳戶系統了,直接Facebook賬號登錄搞定,所以Facebook估值到800億美刀不算 夸張,什么叫基礎設施啊朋友,baidu這種爛貨都400億刀了。(又跑題了)
所以,我并不太看好知乎這個產品的前景,目前嚴格的邀請準入制遲早要改變的,到時候用什么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認為根本無解,或者說如果有解的話,產品形態必須做出重大的改變,那樣的話,從一開始就不應該照著Quora的樣子去長。
然后說說SO和Quora的差異在于:知識的組織方式:以內容組織結構為基礎,還是以用戶關系為基礎
其實SO和Quora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從目前Google Adplanner來看,SO的UV和PV大致是Quora的5倍,考慮到SO只是一個純技術網站,這個差距不可謂不小。但是這個不重要,重要的你怎么理解“知識”的組織方式:
SO是一個標準的內容型社區,不需要登錄就可以訪問,用tag和search良好的組織整個網站的知識體系,在這個基礎上添加用戶關系和用戶身份。 而Quora是一個標準的Social型的社區,不登錄對不起,什么都看不到,登錄以后你沒有用戶關系,還是對不起,什么都看不到,你獲取信息要依賴于你 的用戶關系之上,用戶關系決定了你獲取信息的效率。
我們說問答這種知識沉淀的方式包含了兩種需求: 沉淀知識需求和快需求:
什么是快需求? 我就是來找答案的,別TMD的讓我自己搜索半天,然后自己摸索,我就是等著你喂我,我不想費任何力氣自己去找答案。其實絕大多數中國的論壇充斥的都是這種 快需求的帖子,而滿足這種快需求最好的產品形態就是百度知道,沒有唯二的了。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我對百度知道的仰慕之情,以致于我抄襲了百度知道,做了一個 JavaEye問答頻道,而且強迫性的不允許JavaEye用戶在論壇發提問貼,必須給我到問答頻道提問,而且我還老搞問答大賽,刺激答題者的熱情,重點 不在于問題是否重復的問,而在于你答題是否及時有效,這就是旗幟鮮明的滿足快需求而去的。
SO也好,Quora也罷,可以滿足一部分的快需求,但是從產品形態來說,他們主要不是為了滿足快需求而量身打造的產品。快需求有一個很大的特點, 就是并不需要回答的內容是高質量的,反而對實效性要求可能稍微高一些,因此這種產品真的不需要特別的追求回答的質量多高,只要能夠快速滿足提問者的需求就 OK了。
那么沉淀型需求呢? 沉淀型需求做的最好的產品其實是wikipedia,基本上你可以找到大多數各個領域的知識。當然wikipedia不能覆蓋所有的知識領域,一些知識需 要通過問答的形態來組織,因此SO也做的不錯。沉淀型需求對內容的質量有要求,越是高質量的內容,越能夠加強社區的競爭力和黏性。所以你會看到不管是 SO,Quora還是很多知識型社區的一個基本訴求就是:內容的質量。
這里,我們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一個問題: 什么叫做高質量的內容? 你如何評判一個內容的質量高低與否?
一篇學術論文,只有幾個教授評審,然后永遠的束之高閣,它是高質量內容否?
一個李宇春發的微博,被幾萬粉絲轉發,它是高質量內容否?
你肯定本能的說,被束之高閣的學術論文是高質量內容,明星的腦殘微博是低質量內容。錯!我要告訴你的是在這兩個例子中,被幾萬粉絲轉發的明星腦殘微博才是高質量內容。為什么?
互聯網內容的質量高低并不是由字數多寡來判斷的,而是由它的傳播范圍和影響范圍來決定的! 傳播的越廣,傳播的受眾越精確,影響的群體越多,內容的質量就越高,這是由互聯網的媒體特性來決定的。
從這一點來衡量,SO的內容組織架構顯然更加有利于內容的傳播,所以它的內容質量就更高,而Quora的Social組織架構對于內容的傳播并不是特別有利,即便對于傳播受眾的精確性也未必能夠做到比SO更高,因此我不認為Quora是一個比SO更好的產品形態。
總之我個人不是很看好Quora這類產品的前景,當然我個人的看法也很可能出錯,Quora的產品創新還是很多的,給了我很多的BBS產品創新的啟發。
posted on 2011-04-11 23:37?lexus 閱讀(...) 評論(...) 編輯 收藏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exus/archive/2011/04/11/2013102.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说说Stack Overflow和Quora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y Sixty-Second Page
- 下一篇: DeskSpace-适用于Vista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