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也来关注下经济问题美元加息对我们的影响
? ?昨天凌晨三點,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是今年美聯儲第四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份以來的第九次加息。基準利率又上調了25個基點,全球市場又要開始惴惴不安了。
要知道上一次美國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1基點=0.0001=0.01%,所以,25基點=0.25%)的時候,全球諸多國家是如此應對的:
1個小時內,沙特馬上宣布跟隨,而且也是加息25個基點;
香港緊隨其后,也在早上7點宣布“上調貼現窗基本利率25個基點,至2.25%”;
歐洲央行將保持利率不變至少至2019年夏天,這意味著歐洲央行將在2019年中期首次加息;
印尼央行開啟了2014年以來的首次加息,兩周內連續兩次加息,把作為基準的7天回購利率從4.25%上調到4.75%;
墨西哥中央銀行將基準利率從7%增加到7.25%;
土耳其一次加息300個基點;
阿根廷央行在短短8天時間里連續三次上調利率,累計上調幅度達到1275個基點。
你看出來了嗎,美國一加息,各國馬上跟著加息,為什么他們要跟著加息呢?
從經濟學的理論來說,咱們要說到利率平價模型了。
利率平價模型
在說利率平價模型之前,咱們先了解一下利率究竟是什么。利率說白了就是投資收益率。比如100元存銀行,1年期利率10%,就意味著一年以后,100元會變成110元,這10元就是你的投資收益。
既然有收益,那投資人自然會把資金投入收益高的地方。就像在國內,同樣是活期存款,建行的年利率如果高于工行,那么去建行存款的人就會比較多。
如果考慮到資本在全球的流動,那么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它會進入利率高的國家。在國際市場上,高利率國家的貨幣需求增加,那么該國貨幣升值,低利率國家的貨幣被大量拋售,那么該國貨幣貶值。
而所謂的加息,就是讓本國的貨幣更值錢,比如A把100塊錢借給了B,B到期給A的回報本來應該是5塊,現在因為加息可以增加到10塊,這意味著100塊錢的價值增加了,也就是所謂的加息。
那利率平價模型是什么?它說的就是國際上的外匯交易通過在不同的國家低買高賣來套利,當沒有套利空間的時候,就形成了均衡匯率。如果美聯儲加息,意味著投資美國的回報提高了,能多賺錢,其他地區的投資收益吸引力相對就要下降,這時候大量的資金流入美國,美元走強。那其他國家的貨幣相對美元就會貶值,均衡匯率就變了。
可是,為什么美國一加息,香港一定會加息?因為自2005年開始,香港把港元兌美元的匯率區間穩定在7.75~7.85之間。這是一種較強的固定匯率制,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在美聯儲加息的情況下,港幣也必須跟隨加息才能維持固定匯率。
那對其他沒有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國家來說,就可以不加息了嗎?原則上是可以的,但是呢,美元利息一提高,全世界的資本都會向美國傾斜,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會帶來資本抽血效應。像美國今年加息三次,何止是抽血,簡直是抽命。所以為了防止外債償還負擔加劇和資本的外流,以及貨幣貶值,對自己國家的匯率、股市、債市帶來巨大沖擊這些負面影響,美國一加息,其他國家也就會跟著加息。
但是問題又來了,為什么是跟隨美國,而不是日本、英國等其他國家的加息政策進行調整呢?
這就要說到二戰之后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了。
布雷頓森林體系
二戰之后,美國的政治經濟迅速走強。在此之前,倫敦一直都是欣欣向榮的世界金融中心,控制了全球大部分地區,統治了全球25%的人口。但是為了在戰爭中存活下來,英國不斷的和美國做交易。二戰結束之后,大半個歐洲經濟進入癱瘓狀態,英國負債占到GDP的240%,是戰前的六倍,尤其是對美國債臺高筑。美國趁機推出馬歇爾計劃,逐漸取代倫敦同行取得國際市場支配權,拿到了控制世界金融秩序的權杖。
1944年6月,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鎮,來自45個盟國的代表舉行了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會議最終形成的協定構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就這樣確定了。
布雷頓森林體系說的什么呢?一個是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三十五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這也就有了后來的把美元稱為美金。另一個是成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匯價允許小幅度浮動,短期內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
美國憑借占世界黃金總量73%的黃金儲備,美元地位迅速抬升,成為世界上唯一的黃金替代品。美元也就通過匯兌的方式擴散到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但是美元能保持三十五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比例嗎?答案自然是不能。
?
黃金既是穩定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也是掣肘美國的關鍵。畢竟紙幣不是真金白銀,印鈔廠的鈔票可以不斷的重復印刷,黃金的開采速度卻只能緩慢提升。
所以黃金儲備穩定有限增量和隨意增發的紙幣就產生了沖突。戰后全球經濟不斷復蘇,歐洲也逐漸走出戰爭的影響,市場中交易的商品不斷增加,美國的商品輸向西歐、日本和世界各地,全球對美元的需求也因此增加,其他國家的黃金儲備不斷流入美國。印刷機瘋狂加印美元來支撐住市場的流動性。
但是這種模式只有在貿易逆差的情況下才能維持。一旦黃金儲備減少,美元的流動性就無法滿足。到1971年的上半年,逆差達到了峰值83億美元。這個數字是美國黃金儲備總量最高值的三分之一。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導致的大規模赤字讓世界和歐洲對美元產生了信心危機。越來越多的人更情愿持有黃金而不是美元。
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將這些鈔票帶到了歐洲國家,一旦這些國家對美元信心不足,就會把他們所持有的大筆美金外匯兌換成黃金。當時美國占世界黃金儲備的份額已經從高峰時的75%萎縮至不到50%,到了20世紀60年代晚期,這一比率又降至30%以下。
沒有人知道游離在崩潰邊緣的布雷頓森林何時解體,也沒人知道明天用35美元還能否兌換出一盎司黃金。
最終,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了。
只是盡管美元已經不再直接和黃金掛鉤,但因為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以美元為中心的局面至今都沒有變化。
加息對生活的影響
那說了這么多加息對國家經濟的宏觀影響,它對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影響呢?
如果從美元加息的角度來看,人民幣相對貶值,這意味著你出國留學也好,出國旅游也好,總之出國的成本上升了。比如你出國留學或者旅游需要兌換10000美元,加息前也許你只需要支出65000元,結果加息后可能就需要支出68000元,這一下就多出來了3000元。還有購買汽車、奢侈品等等進口的產品價格都會上漲。
如果從美元加息,國內利率跟著提高的角度來看,它的影響有兩部分,一個是儲蓄收益增加,無論是你把錢存銀行還是存余額寶這種貨幣基金,只要你存了錢,加息就意味著利息提高了。另一個是貸款成本增加,這對家里需要貸款買房買車的人可能就不是好消息了。這意味著你每個月需要還的房貸、車貸變多了,銀行要從你這里收的利息就更多了。所以在宏觀經濟調控層面,加息出臺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產投資,減少流通中的貨幣,相當于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當然了,在這種環境下,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也出現了兩極分化。貨幣基金會因為加息變得更賺錢了,很多人更愿意購買這種類型的基金,相對應的就是以債券為核心的理財產品逐漸被冷落。黃金也會因為美元走強而出現價格下行,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就像2008年金融危機后,由于避險需求增加美元和黃金雙雙上漲,那本國貨幣的結局可想而知。
美元加息其實美元的一次割韭菜,上一次加息土耳其和阿根廷雙雙被割。而在全球經濟局勢一觸即發的2018年,這次美聯儲加息又會打破哪里的平衡呢?又要去割誰的韭菜呢?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haosq/p/10153835.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码农也来关注下经济问题美元加息对我们的影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unity期末个人作品-落笔洞寻宝探险之
 - 下一篇: 家用 NAS 服务器(2)| Hy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