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们的盈利之道:药店的这个营销方法,其他行业也适用!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藥店的經營案例,這是一家當地的市級連鎖零售藥店,經營區域在市區及其區縣。
當地有六大連鎖公司,互相之間競爭異常激烈。各大連鎖藥店為了銷量,都搞會員日促銷。老百姓也抓住規律,在會員日促銷時才買藥,如果不搞活動,基本不買藥。
所以,這家藥店的老板感覺這樣的競爭,無法培養忠實的顧客,顧客好像是在哪家都辦會員卡,哪家便宜去哪家。
這些需要買藥的人,怎么轉為有效流量,怎么提高轉化率,怎么提高客單價,都是困擾他的問題。
那么,最后他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解決這樣的問題的呢?希望今天這個案例,能給做這類小零售的朋友一些啟發。
當然,其他行業的老板,相信這個案例也一定能給你們帶來一些思想上的沖擊,開闊眼界。而有幾個方法,拿過來就可以用,不用擔心水土不服。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這些藥店競爭的本質。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業邏輯。如果用商業邏輯來分析醫藥行業,就變成了簡單的兩類:藥廠是生產藥物的,是創造價值。
而藥店并不生產藥品,只是銷售藥品,所以它的作用是傳遞價值。也就是說,藥店是典型的做營銷和渠道的地方,對自己的界定就應該是一個經銷商。
當前“新零售”趨勢下,線下商店都將面臨網上商店的價格競爭,尤其是標準商品,線下商品比起線上商品完全沒有價格優勢,線下的優勢在“即得性”,也就是馬上就能獲得,有錢,買了馬上就能拿到手里,不用等快遞。
但是這家藥店的問題,他并不是和線上藥店比,而是和線下的其他幾家同行比,所以線下商品的“即得性”優勢大家都有,并沒有用武之地。
繼續框定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你會發現它本質上是一個無差異的標準產品的價格戰競爭問題,它不是產品本身的競爭,而是價格戰的競爭。
接下來,咱們依照用戶買藥的動機,先分析下用戶。在實際生活中,買藥的人可以分三種:
1、備用藥用戶:為家里準備一些備用藥,比如感冒藥、創可貼、止痛藥等,以備不時之需。
2、突發疾病用戶:需要應對突發疾病,這些人買,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
3、耗材藥品用戶:就像毛巾、襪子這類經常需要更換的“耗材”消費品一樣,慢性病的藥品就有點像耗材,比如說高血壓的病人,需要持續服藥,不能間斷。
分析了問題的本質,也劃分了用戶的類型,我們來看看這家藥店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
【1】家用藥箱,針對備用藥用戶
站在備用藥用戶的角度,這家藥店設計了幾款不同配置的藥箱。有針對家里有老人的、有孕婦的、有嬰兒的、有孩子的,幫他們配好一整套常用藥,當他們再來藥店時,就直接推銷這個準備好的家用藥箱,省掉用戶自己配藥的煩惱。
這家藥店還考慮到,萬一用戶買了這個家用藥箱,一直備著,過了保質期還沒派上用場。他就用“以舊換新”的方法,就是先記錄買走備用藥箱家庭的藥品信息,在臨近保質期時,主動提醒他檢查是不是還有很多沒使用的備用藥,不用的藥和過期的藥可以折價購買新藥或是換取積分,積分可以購買新藥。比如一個12元的藥,讓這些顧客花8塊錢或者10塊錢買新藥換上。雖然把新藥這2元的利潤讓渡給了顧客,但是藥店也沒有虧錢。因為顧客不可能永遠不用備用藥,只要他用了,藥店就可以繼續補新藥,就能持續獲得常用藥的市場。
【2】主動營造信任
對于突發疾病這類用戶,突然遇到頭疼腦熱、發燒腹瀉這些癥狀,需要及時找到藥品。這家藥店就在小區設立便民無人售藥箱,在里面放一些常備藥,這其實相當于一個“家庭常備藥箱”的小區放大版。用戶可以不出樓就能買到藥。一旦這些小區住戶用到,就會意識到家庭常備藥箱的必要性,成為藥店家庭常備藥箱的潛在用戶,相當于給家庭備用藥箱間接做了廣告。這家藥店還把之前統計下來賣得最好的藥放在一起,提高客單價。
有的顧客不知道該買什么藥,就會去藥店問,這時候就要派藥劑師上場了。這家藥店單獨辟出一個區域,讓藥劑師提供專業服務,讓用戶充分建立信任。
這家藥店還主動營銷,在店內張貼“生病時,還有我”之類的宣傳語,告訴病人如果需要,可以打電話找到藥店服務人員,或者讓掃微信二維碼,加藥店的藥劑師或者店里的個人,藥店就能在第一時間為這些顧客提供專業的治療建議。這樣如果今后再出現應急情況,用戶就會選擇去這家藥房買藥。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啟發,不妨評論、關注、轉發一下。
好了,今天的分享先到這。請注意,如果你把它當一個故事看了也許你將一無所獲,我們應該要深度地挖掘其背后的本質,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快地成長,這也將是我分享地價值所在。
轉載請注明出處(公眾號:商錢),謝謝。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巨头们的盈利之道:药店的这个营销方法,其他行业也适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密码学算法——RSA
- 下一篇: OSChina 周三乱弹 —— 我在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