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3互联网思维的应用
三、互聯網思維的應用
????目前,脫胎于互聯網行業的“互聯網思維”,正把影響力觸角延伸到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個方面。
????(一)互聯網思維與互聯網經濟
????互聯網經濟是基于互聯網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在當今發展階段主要包括電子商務、即時通訊、搜索引擎和網絡游戲四大類型。互聯網經濟是信息網絡化時代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經濟現象。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同時,中國網站數量為320萬個,全國使用互聯網辦公的企業比例達83.2%。
????2013年中國網絡經濟整體規模已達到6004.1億元,同比增長50.9%。 以電子商務為例,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10萬億元,其中網絡零售超過1.8萬億元,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網絡零售國。互聯網經濟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用戶體驗至上。第二個特點是基于免費的商業模式。第三個特點是價值鏈創新。互聯網免費的商業模式,本質上講是通過免費獲取巨大的用戶群,然后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的價值鏈。
????面對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企業家及其團隊要進行互聯網思維切換。最為重要的是“以用戶為中心”而不是“以廠商為中心”,需求分析要抓住用戶的痛點、癢點、興奮點,產品開發要讓用戶深度參與而不是閉門造車,注重用戶體驗而不僅僅是產品功能等。
????(二)互聯網思維與政府轉型
????政府不僅擔負著引導互聯網健康發展的職能,更要深入其中了解互聯網、運用互聯網,用互聯網思維指導日常工作,推動政府職能轉型,大力實施數據治國和數據強國戰略。從政治層面來講,大數據可以幫助政府實現三大價值:第一,透明的政府。大數據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建設開放的政府,這是大數據對于政府最核心的價值。第二,智慧的政府。大數據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眾在想什么,需求什么。通過讓政府變得更加智慧,從而提升執政水平。第三,負責任的政府。通過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樹立更好的政府形象。
????在大數據時代,各級政府要樹立以下“五個意識”。
????第一,數據即財富意識。
????“大數據”之大,不僅僅意味著數據之多,還意味著每個數據都能在互聯網上獲得生命、產生智能,散發活力和光彩。人類可以分析和使用的數據在大量增加,通過這些數據的交換、整合和分析,人類可以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帶來“大知識”、“大科技”、“大利潤”和“大發展”。數據將和企業的固定資產、人力資源一樣,成為生產過程中的基本要素。
????第二,數據即權利意識。
????“大數據”時代,“數據權”可以有效地反映社會民主和政府開放的程度。公眾向政府要求更多的民主,越來越多的政府逐步將數字權利與其他財產權等有形公民權利放在一個“權利籃子”里提供給公眾,公眾有獲取任何不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數據的權利,因為他們提供了數據這種資產。2010年1月,英國政府數據開放網站(Data.Gov.uk)上線,同年5月,卡梅倫首相提出了“數據權”(Right to Data)的概念,他指出“數據權是信息時代每一個公民都擁有的一項基本權利”,并承諾要在全社會普及數據權。
????第三,快速迭代意識。
????從項目的草稿版本開始,一直到最終版本結束,中途隨著逐步完善而產生的各個版本稱之為迭代。迭代是重復反饋過程的活動,其目的通常是為了逼近所需目標或結果。每一次對過程的重復稱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結果會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這是一個試錯和探索的過程。政府辦事,以往的觀念是任何事情都要十全十美,方方面面考慮周到才著手去干。現在,按照迭代理論,只要大方向看準了就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干起來比什么都重要,而不是討論什么概念更重要。
????第四,數據治理意識。
????“大數據”時代是一個更開放的社會、一個權力更分散的社會、一個網狀的大社會。信息技術尤其是電子政務治理方式,促進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治理理論,其核心觀點是主張通過合作、協商、伙伴關系確定共同的目標等途徑,實現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涉及的核心問題就是權力多中心化以及由此引發的主體多元化、結構網絡化、過程互動化和方式協調化的訴求。“大數據”時代要對數據進行治理,而非管理,避免出現數據的獨享、集中和單向性,充分體現社會的開放性、權力的多中心和雙向互動特性。
????第五,個性服務意識。
????數據挖掘技術可以根據用戶過去的行為模式預測其信息的需要,為其配送個性化的信息,未來的語義網更是一個高度個性化的智能網絡平臺。政府通過政府門戶網站、移動政務、政府微博等多種方式提供的信息公開、在線服務和互動服務都強調了個人化的特色,網站向不同的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微博向群體特征明顯的受眾群提供主題比較鮮明的服務。
????中國的大數據開發更重要的是意識革命。要求打破小數據時代的結構性樣本分析的局限,完全顛覆存在數百年的因果理念,轉而尋求大數據海洋里的相關性。第一,我國在數據的開放性、流動性、交互性上還遠遠不足。第二,在數據處理上的技術仍然不成熟。三,從政府層面來講,信息公開并不理想。第四,數據的真實性也有問題,因為假數據比沒數據對社會的危害還要大。第五,非結構數據的不足。
????大數據給中國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正如《智慧政府:大數據治國時代的來臨》一書所說,“大數據要求顛覆傳統的、線性的、自上而下的決策過程,建立一個非線性的、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發現群體智慧的方案編制模式。”這就要求政府更多地利用民眾的智慧,讓公眾真切地參與到執政過程中,做到真正的政府公開,科學執政。
????總之,大數據和互聯網思維為我們走群眾路線,推進治理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供了戰略導向、技術手段和實現途徑,值得高度重視和科學把握。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互联网-3互联网思维的应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用keras库做个股票分析小
- 下一篇: SringBoot实现PDF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