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ent-go实战之二:RESTClient
歡迎訪問我的GitHub
這里分類和匯總了欣宸的全部原創(chuàng)(含配套源碼):https://github.com/zq2599/blog_demos
系列文章鏈接
本篇概覽
- 本文是《client-go實戰(zhàn)》系列的第二篇,前文咱們提到過client-go一共有四種客戶端:RESTClient、ClientSet、DynamicClient、DiscoveryClient,而RESTClient是最基礎的版本,其他三種都是基于RESTClient封裝的,今天咱們通過實戰(zhàn)編碼來學習RESTClient,熟悉最基礎的遠程操作步驟;
- 本篇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RESTClient簡介
- RESTClient是client-go最基礎的客戶端,主要是對HTTP Reqeust進行了封裝,對外提供RESTful風格的API,并且提供豐富的API用于各種設置,相比其他幾種客戶端雖然更復雜,但是也更為靈活;
- 使用RESTClient對kubernetes的資源進行增刪改查的基本步驟如下:
- 接下來的編碼實戰(zhàn)也是按照上述流程進行的;
實戰(zhàn)內容
- 本次實戰(zhàn)內容很簡單:查詢kube-system這個namespace下的所有pod,然后在控制臺打印每個pod的幾個關鍵字段;
- 感謝您耐心聽我啰嗦了一大堆,接下來開始實戰(zhàn)吧;
源碼下載
- 本篇實戰(zhàn)中的源碼可在GitHub下載到,地址和鏈接信息如下表所示(https://github.com/zq2599/blog_demos):
| 項目主頁 | https://github.com/zq2599/blog_demos | 該項目在GitHub上的主頁 |
| git倉庫地址(https) | https://github.com/zq2599/blog_demos.git | 該項目源碼的倉庫地址,https協(xié)議 |
| git倉庫地址(ssh) | git@github.com:zq2599/blog_demos.git | 該項目源碼的倉庫地址,ssh協(xié)議 |
- 這個git項目中有多個文件夾,client-go相關的應用在client-go-tutorials文件夾下,如下圖紅框所示:
- client-go-tutorials文件夾下有多個子文件夾,本篇對應的源碼在restclientdemo目錄下,如下圖紅框所示:
查看官方文檔,獲取編碼所需內容
- 瀏覽器打開官方API文檔,地址:https://v1-19.docs.kubernetes.io/docs/reference/generated/kubernetes-api/v1.19/
- 找到pod的API文檔,如下圖,確定了path和namespace參數:
- 然后還要關注響應的數據結構,如下圖紅框,返回的是:
- 點擊上圖紅框中的內容,可見PodList的詳情,這就是我們編碼時所需的數據結構:
- 掌握了請求和響應的詳細信息,可以開始編碼了;
編碼
- 新建文件夾restclientdemo,在里面執(zhí)行以下命令,新建module:
- 添加k8s.io/api和k8s.io/client-go這兩個依賴,注意版本要匹配kubernetes環(huán)境:
- 新建main.go,內容如下,已經都添加了詳細的注釋,就不贅述了:
- 編碼完成,執(zhí)行go run main.go,即可獲取指定namespace下所有pod的信息,控制臺輸出如下:
- 至此,RESTClient客戶端從編碼到驗證都完成了;
如何將收到的數據反序列化為PodList對象?
-
前面的代碼比較簡單,但是有一處引起了我的興趣,如下圖紅框所示,result是corev1.PodList類型的結構體指針,restClient收到kubernetes返回的數據后,如何知道要將數據反序列化成corev1.PodList類型呢(Into方法入參類型為runtime.Object)?
-
之前的代碼中有一行設置了編解碼工具:config.NegotiatedSerializer = scheme.Codecs,展開這個scheme.Codecs,可見設置的時候確定了序列化工具為runtime.Serializer:
-
Serializer的typer字段類型是runtime.ObjectTyper,這里實際上是runtime.Scheme,因此ObjectTyper.ObjectKinds方法,實際上就是Scheme.ObjectKinds方法,在里面根據s.typeToGVK[t]拿到了GVK,也就是v1.PodList:
-
有了這個GVK就確定的返回數據的類型,最終調用caseSensitiveJSONIterator.Unmarshal(data, obj)完成byte數組到對象的反序列化操作:
-
最后還有一行關鍵代碼,將data的內容寫到最外層的Into方法的入參中:
-
源碼分析完成,簡單來說除了利用反射獲取實際類型,還有就是Scheme內部維護的數據類型和GVK的關系映射表;
-
至此,RESTClient的實戰(zhàn)就完成了,希望本篇能幫助您打好基礎,這樣后面在體驗其他三種客戶端時已對其底層的實現原理了然于胸;
你不孤單,欣宸原創(chuàng)一路相伴
歡迎關注公眾號:程序員欣宸
微信搜索「程序員欣宸」,我是欣宸,期待與您一同暢游Java世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client-go实战之二:RESTClient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 Captain Flint and
- 下一篇: 2.2、云计算FusionComp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