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奥卡姆剃刀原则
在學習《機器學習》時關于規則學習一章提到歸納邏輯程序設計ILP中擬歸結中對發明出來的規則,提出:根據奧卡姆剃刀原則,同等描述能力下學得的規則越少越好。
1、奧卡姆剃刀原則
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時為了顯示其權威性,人們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Numquam ponenda est pluralitas sine necessitate.(避重趨輕)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避繁逐簡)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以簡御繁)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避虛就實)
這個由14世紀邏輯學家、圣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原理,就是簡單有效。和中國傳統上提出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吻合,大致意思吧,就是越簡單越好。一個數學公式把宇宙規律描述清楚,可能嗎?
2、奧卡姆剃刀原則的應用
奧卡姆剃刀常用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假說的取舍上:如果對于同一現象有兩種或多種不同的假說,我們應該采取比較簡單或可證偽的那一種。
這類宗教、哲學、世俗、科學糾纏不清的原則,我是無法更多去論證。不過這個原則一定有適用場景,但要說明放之四海而皆準,那也不一定吧。
這不是一個理論而是一個原理,它的目的是為了精簡抽象實體。它不能被證明也不能被證偽,因為它是一個規范性的思考原則。
由于它是一種規范性思考的原則(就像是“(你)應該相信,如果a<b,b<c那么a<c”)所以會有一點真理的意味,但是規范性思考和真理本身還是不同的,奧卡姆剃刀的原則不是求真,而是求簡。因為我們可以對本體世界做出無數多個可能的論述,這些論述都有可能是對的,但都不一定是對的,甚至這些論述在使用起來的時候得到的結果會是一樣的。而為了方便,我們只能選擇最簡單的那個。
那么機器學習中用這個原則來選擇規則,合適嗎?我覺得還是要結合具體任務的背景知識來說。
這篇文章可以看看:
http://lesswrong.com/lw/1ph/youre_entitled_to_arguments_but_not_that/
總結
- 上一篇: matlab混沌信号 仿真,MATLAB
- 下一篇: 纯干货!一款APP从设计稿到切图过程全方